积极参与“寻梦、织梦、圆梦”活动
1. 践行“中国梦”与实现“师大梦”
(1)践行“中国梦”必须与个体相连
在了解了“中国梦”的提出与科学内涵之后,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究竟
应该怎样做才能将一个宏大的概念落到实处呢?若咱们只是学习了理论知识、掌
握了历史,是不是真的就能将“中国梦”很好地实现呢?打几个简单的比方来说:
法学院的同学,当我们在课堂上学习了法律,是否真的能作为一名律师在公堂上
展开精彩的雄辩?文学院的同学,当我们在课堂上学习了文艺理论,是否能写出
一篇视角新颖、有深度、有力度的评论文章?以后立志当老师的同学,当咱们在
课堂上学习了教育理论,但是否真正懂得了怎样和学生相处?像这样的问题还有
很多很多…只是,现在的我们还很难回答,因为,我们几乎还没有把所学的知识
通过实践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技能。
同样,要真正地实现“中国梦”,只有将“中国梦”转化为每个中国公民的梦
想,只有将“中国梦”与每个实实在在的人联系起来,只有将灵魂与每条血脉联
系起来,整个主体才会具有真正的生命力。
(2)“师大梦”与师生紧密相连
咱们师大一直在为了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而努力,一直为了打响川师大的名
气而努力,一直为了传承优良的文化而努力,一直为了创新开放的学风而努力,
因为,咱们的师大也有一个“师大梦”。要实现这样一个梦想,需要依靠每一个
师大的教师和学子的努力,而这一份努力并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取得成效的。
回望我校历史,一九三八年,战火纷飞,日寇侵华,早已从沈阳流亡至西安
的国立东北大学被迫内迁四川三台县,日本无条件投降后,来自白山黑水的东北
大学开始逐步重返家园,而在四川省滞留下来的东北大学部分师生,在四川省尤
其川北地区的支持下,在三台校址上重立“私立川北农工学院”即四川师范大学
前身。私立川北农工学院不仅是四川师范大学的骄傲,而且是当时四川省乃至全
国的骄傲,从1947年起,学院造就了胡大鹏等一批中国共产党员,从1948年起,
学院也出现了中国民主同盟的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活动。这些组织的生产及活动,
在师生中传播了进步思想,培养了进步力量,推动了川贝的革命事业,在传世的
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经历了多次的合并、拆分与搬迁,1956年定址于成
都狮子山,校名沿用四川师范学院。文革时期,师大度过了一个最曲折的发展阶
段,虽然全校师生受到冲击且停止办学,但是师生很多仍然以学习为精神,直至
文革结束,学校重新办学。1985年,经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正式更名为四
川师范大学,由此展开了师大新时期的发展道路。
四川师范大学从一个川北地方私立学院发展成为中西部地区知名大学并不
是偶然,这和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非不开。经过60余年的建设,学校从仅具有
单一师范类专业发展为拥有狮子山校区、成龙校区、东校区以及电影电视学院的
综合研究性院校。四川师范大学电子传版社是四川省唯一一家省属高校出版社,
学校图书馆是四川省第三大图书馆。话说回来,我校的图书馆秩序依然有待加强。
重温了我校坎坷曲折的历史,审度了前人的努力与奋斗,作为当代师大人,
除了为自己的生计努力以外,是不是也应该为培育我们的母校贡献一些自己的力
量呢。教师更敬业地传授知识;学生更深入地钻研学术,更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
努力成为一名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我们大家的每一点
努力都是在为构筑“师大梦”添砖加瓦。
2. 师大“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
为相应“中国梦”的号召,近段时间以来,我校广泛动员、全域覆盖、凝练
载体,迅速组织开展关于“中国梦”的主题教育活动,在师生中兴起了努力践行
“中国梦”,共同实现“师大梦”,正确追求“个人梦”的热潮,全校上下形成了高度
的认同感、凝聚力和向心力。
(1)从重视程度上来说,学校对此是高度重视的,并及时作出了工作部署。为
加强对主题教育活动的统一部署和总体安排,学校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要
求,成立了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为组长,党委分管副书记为副组长的主题教育活
动领导小组,制定了《关于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中共
四川师范大学委员会关于印发<关于在学生党员中开展“坚定自信、自强圆梦”主
题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的通知》、《中共四川师范大学委员会四川师范大学关于
深入开展“弘扬抗震精神,凝聚四川力量,树立四川形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等文件,紧密结合学校自身实
际,紧密结合学生专业特色,对相关活动的开展作出统一部署,这些文件共同规
划了学校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的总体思路和主要内容,着重突出了“中国梦”与学校
每位师生“个人梦”的紧密结合和内在一致性,从而为弘扬抗震精神,凝聚四川力
量,树立四川形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学校各项事业的科学发展,激发起广
大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结合师生实际,召开主题教育座谈会。学校结合少数民族学生多、来自雅
安地震灾区学生多的实际,并紧密结合近期成都社会相关敏感热点问题,于5
月2日召开校级层面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座谈会,邀请学校领导、教授代表与学
生代表座谈交流,包括邀请了大量少数民族同学和来自雅安芦山地震灾区的同学
参加。会上,维、藏、彝等少数民族同学通过介绍家乡的巨变,纷纷表示“中国
梦”的实现离不开民族团结、社会和谐。来自雅安芦山地震灾区的同学介绍了芦
山地震后,自己亲见亲历的感人事迹和对抗震精神、四川力量、四川形象的理解
和认识,并号召同学们立远大之志、扬希望之帆,用个人的青年梦托起“中国梦”。
(3)开展的主题校园文化活动,内容和形式都是新颖的。学校将主题校园文化
活动细分为“寻梦行动——在追寻中坚定信仰、织梦行动——在活动中升华理想、
圆梦行动——在实践中勇担责任”三个板块,结合纪念五四运动94周年和建校
67周年等纪念庆祝活动进行组织,现已启动和正在进行的活动包括:征文比赛、
校园红旗青年选拔活动、微故事创作、青春励志歌曲传唱活动、主题摄影比赛、
微电影创作等活动。各位同学都可以积极参与到此类活动中,在践行“中国梦”
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对自己才华的展示和对自己能力的锻炼。
3. 参与实现“中国梦”
咱们又回到了要实现“中国梦”需要每个中国公民的参与的问题上。“天下兴
亡,匹夫有责”,作为当代大学生,咱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中坚力量,
是实现中国梦的主要力量之一,因此充分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及创造性就显得
十分重要。
首先,我们赢树立理想远大,热爱祖国。当代大学生应当树立为振兴中华而
勇于奉献的形象,把自己的崇高理想具体落实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上
来,始终以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为己任。同学们生逢报效祖国和人民的极好历史
机遇,理应树立起“舍我其谁”的豪情壮志和坚定信念,把为振兴中华作贡献作
为自己不懈奋斗的目标!
第二,我们要追求真理、善于创新。当代大学生应当发挥朝气蓬勃、思维敏
捷、敢为人先、最少陈旧观念、最多创造活力的诸多优势,坚持追求真理的精神,
不断夯实科学文化知识基础,掌握善于创新的技能,努力提高持续创新能力,使
自己成为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要善于从马克思主义
理论中汲取营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把握正确的方法论,努力做科学探索和创
新的先锋。
第三,我们应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要掌握扎
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最前沿的科学文化知识,以造福国家人民。没有见识的科学
知识,就不能发展经济,更谈不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同时要坚持以德为
先,德才兼备。中国目前社会上出现的社会腐败和高科技犯罪等现象,为人们敲
响了正确把握德才关系的警钟。我们应该知道,“德”是绝对不可以没有的。
第四,咱们应该做一名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的大学生。用开阔的视野不断观
察不断发展的中国,观察日新月异的世界;用宽广的胸襟向历史学习,向人民群
众学习。试着吧个人的“小我”融入国家和集体的“大我”之中,在维护和实现
国家与人民利益的过程中创造个人的辉煌人生。
第五,我们应当知行统一、脚踏实地,努力将书本知识和实际行动密切联系
起来。一个人能都做到言行一致,是其能都在立身处世等方面取得成功的重要条
件。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都应时时提醒自己,比如应该做的事情,认识到了,
但是是否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