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

DSA:即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将未造影图像和造影图像分别经影像增强器增强摄像机扫描而矩阵化再经A/D 转换成数字影像,两者相减得到减影数字影像,再经D/A 转换成模拟减影影像。

结果消除了骨骼和软组织结构,即使浓度很低的对比剂所充盈的血管结构在减影图像中也能显示出来。

X线照片对比度:X 线照片上相邻两处的密度差称之为照片对比度,又叫光学对比度。

听眦线:外耳孔与同侧眼外眦的连线。

标准姿势:身体直立,两目手视,下肢并拢,足尖朝前,上肢下垂,手掌朝前并置于躯干两旁。

X 线管阳极效应:由于球管阳极有倾角,在平行于X 线管长轴方向上,近阳极端有效焦点小,X 线量少;近阴极端有效焦点大,X 线量多。

在垂直 X 线管长轴方向上,X 有效焦点大小对称相等,线量分布也相等。

以上两点称 X 线阳极效应。

光学密度:人们把胶片乳剂膜在光(或辐射线)作用下致黑的程度称X线照片光学密度,又称黑化度或摄影密度。

密度 Dlg I0 / I。

I0为观片灯的入射光强度,I 为经照片密度吸收后的光强度。

栅比:指铅条高度(h)与相邻铅条间距 D 的比值,即 R h/ D 栅比越大,吸收散射线的能力越强。

X 线摄影所用管电压越高,应选择栅比较大的滤线栅。

第一斜位:患者立位,右前胸转向前紧贴摄影架面板并使身体冠状面与面板成45-55 度角。

右手背放于臀部,屈肘内收,左手上举抱头,保持身体稳定中心线:经左腋后线T6 水平入射。

曝光前吞钡,深吸气后屏气曝光通过食管压迹显示左房大小心脏和大血管右前斜位又叫第一斜位,病人取立位,从后前位向左旋转40-60度,右前胸壁紧靠暗盒。

同时服钡。

中心线对准第6胸椎。

用以观察食管和心脏后缘情况。

CR: 又称为间接数字X 线摄影。

它是利用 IP 板作为成像介质,通过读出装置把 X 线信息间接转换成数字信号,然后由计算机处理得到数字影像。

因为这种数字影像是通过间接转换而得到的,所以又称计算机X 线摄影为间接数字X 线摄影。

造影检查:人体组织结构中,有相当一部分只依靠它们本身的密度与厚度差异不能在普通检查中显影,需要将高于或低于该组织结构的物质引入器官或周围间隙,使之产生对比以显影,即造影检查。

声影:声波传播途径中,因反射吸收等因素,使声能大量衰减,阻碍声的传播,引起回声明显减弱,如结石表现为强回声光团后方回声减弱区。

放射治疗学:是主要研究放射线单独或者结合其他方法治疗肿瘤的临床学科。

介入放射学:是以影像诊断为基础,在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的引导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及其他介入器材,对疾病进行治疗或采集组织学、细菌学及生理、生化资料进行诊断的学科。

HRCT:高分辨率CT,具有极好的空间分辨率,对于显示小病灶及病灶的细微形态学表现优于常规CT扫描,可作为独立的检查方法,但多为常规CT检查的一种补充。

HRCT的基本要求:1,CT机的空间分辨率<0.5mm.2,厚度为0.5—1.5mm.3,图像重建使用高空间分辨率算法。

4,应用512*512矩阵,如矩阵仅有312*312时,可通过靶扫描来缩小显示野来减小像素的大小。

5,扫描用高X线管电压和高X线管电流,即120——140kv,170——220Ma. HRCT 图像的特点是:1,空间分辨高,2,边缘锐利,3噪声较大. CT增强扫描可大致可分为:常规增强扫描、动态增强扫描、延迟增强扫描、双期和多期增强扫描五种方法阳性对比剂(positive contrast media)是一种密度高、吸收X线多,原子序数高、比重大的物质。

X线照片上显示为密度高或白色的影像CT扫描噪声是透过人体到达探测器的X线光子数量不足,使光子在矩阵内像素上的分布不均所致,其导致密度相等的组织或水在图像上的各点CT值不相等。

CT灌注成像是在常规CT增强扫描的基础上,结合快速扫描技术和先进的计算机图像后处理技术,分析脏器局部血流量的动态变化并以图像形式显示的一种成像方法。

部分容积效应:在同一扫描层面内,当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密度的组织时,探测器接受的X线强度是穿过这些组织后的平均值,而不再反映其中某一组织对X 线的衰减关系,因此测得的CT值也不能代表其中某一组织的CT值,这种现象称为部分容积效应。

CT Value:在CT 的实际应用中,我们蒋各种组织包括空气的吸收衰减值都与水比较,并将密度固定为上限+1000。

将空气定为下限-1000,其它数值均表示为中间灰度,从而产生了一个相对的吸收系数标尺。

CT值亨氏定义水的CT值为物水OHu,其它不同密度组织都与它进行比较。

CT值1000水靶扫描:是对感兴趣区先进行局部放大后扫描的方法。

主要用于小器官和小病灶的显示。

CT平扫:CT平扫是指不用造影增强或造影的普通扫描MIP最大密度投影通过计算机处理,对被观察的CT扫描体积进行数学线束透视投影,每一线束所遇密度值高于所选阈值的像素,被投影在与线束垂直的平面上重组成像。

多层螺旋CT(multi slice CT;MSCT)是指X线管每旋转一周,可完成多层面的容高分辨力扫描CT(high resolution CT;HRCT)是通过重建图像时所采用的滤波函数形式等的改变,获得具有良好的空间分辨力CT图像的扫描方法。

图像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是指图像中的信号能量与噪声能量之比。

CT血管造影 (CTA)是利用CT 容积扫描技术,采集流经血管内腔对比剂信息的血管成像技术。

螺旋扫描:又称容积扫描,由于扫描轨迹呈螺旋状而命名。

是指X线球管和探测器连续旋转,连续产生X线,连续采集产生的数据,而被检者随检查床沿纵轴方向匀速移动使扫描轨迹呈螺旋状的扫描方式称为螺旋扫描。

轴位扫描:指横断面的扫描,是X线球管曝光扫描时,环绕被检者检查部位一周扫描出一幅图像,然后移动一定床位后静止,X线球管再曝光旋转一周产生下一幅图像,周而复始,直至所确定的检查部位全部扫描完成为止。

动态扫描:系指增强后,进行快速连续扫描的方式,根据不同的检查目的,又分进床式起扫描和同层动态扫描。

薄层扫描:是指对微小病灶和病变的细微结构选用小的层厚进行的扫描。

高分辨力扫描HRCT:是指用较薄的扫描层厚(一般为1~2mm)、较小的扫描视野(FOV)、高空间分辨力算法(即骨组织重建算法)重建的一种扫描方式。

靶扫描:是指在扫描检查时选用较小的扫描视野,缩小扫描范围,以便获得清晰放大图像的扫描方法。

加层扫描:是指在已经扫描过的两层或多层图像中间,再进行一层或数层的扫描,以了解某个层面的病变结构。

加层扫描的层厚,通常小于原扫描的层厚,以显示层面间较小的病灶。

平扫:是指不用注射对比剂增强或造影的扫描检查,是CT检查中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可以应用于各个部位的CT检查。

增强扫描:是指经血管(一般用静脉)注射对比剂后再行扫描的方法。

多采用团注法,即在短时间内一次将全部对比剂迅速注入静脉血管,然后再进行CT扫描。

窗口技术:选择整个灰阶中所需要的一部分CT值进行显示,被显示的这一部分CT 值称为窗口,选择窗口的操作过程,称为窗口技术。

窗宽和窗位:窗口中心的CT值称为窗中心,又称为窗位;窗口的CT值范围称为窗宽。

层厚:由准直器设定的扫描野中心处X线束的厚度。

层间隔:相邻两扫描层面中点之间的距离。

重建矩阵:重建矩阵是图像重建时所采用的代数矩阵。

视野(FOV):是根据原始扫描数据重建CT断面图像的范围。

螺距:螺距等于X线管旋转一周检查床移动的距离与扫描层厚的比值。

P=S/D. 重建间隔:定义为被重建的相邻两层断面之间的距离。

空间分辨力:又称为高对比度分辨力,是物体与均质环境的X线线衰减系数差别的相对值大于10%时CT图像能分辨该物体的能力。

密度分辨力:又称为低对比度分辨力,定义为物体与均质环境的X线线衰减系数差别的相对值小于1%时,CT图像能分辨该物体的能力。

定位像扫描:定位像扫描是指X线球管和探测器静止不动、被检者随着检查床在扫描孔内匀速移动时,球管同时曝光而得到的一幅平面图像的扫描方式。

多平面重组:多平面重组是指利用CT原始断面图像的三维容积数据在任意平面上重组二维图像,该重组层面以外的数据则一概忽略。

重组的多平面图像的层数、层厚、层间距也可以自行确定,就好像重新做了一组其它方位的断层扫描。

图像三维重建:指在扫描结束后,利用一个特殊的计算机软件,将一系列的连续的断面图像经计算机运算处理后,在x、y轴的二维图像上对z轴进行投影转换及负影处理后,显示出直观的立体图像的过程。

表面影像法显示:表面影像显示要求预先设定一个CT值阈值,计算机将三维容积数据各像素的CT值与这个阈值比较,凡是等于或高于该阈值的像素被保留,其余的数据全部舍弃,所有保留的数据被用于重建一个三维物体的表面,然后应用计算机图形学的阴影技术进行处理,从而呈现出真实感很强的物体表面的立体图像。

碘过敏试验方法有静脉注射试验、口服试验、眼结膜试验、舌下试验、皮内试验。

头部摄影的基准线有:瞳间线、听眦线、听眶线、听鼻线、听口线常用的阳性对比剂有硫酸钡和碘制剂。

在X线摄影检查中,如何尽量控制和减少运动性模糊答:(1)固定人体(2)选择肢体运动幅度小或静止的机会曝光(3)尽量缩小曝光时间(4)把肢体尽量靠近胶片(5)尽可能增加焦点到胶片距离简述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6分)一方面基于X线的穿透性,荧光效应和摄影效应(1分),另一方面是基于人体组织有密度和厚度的差别(1分)。

当X线透过人体各种不同组织结构时,它被吸收的程度不同所以达到荧光屏或X线片上的X线量有差异(2分),这样可在荧光屏或X线片上形成黑白对比不同的影象(2分)。

输卵管造影的适应症有哪些?(4分)1>子宫病变,如炎症、结核、肿瘤(1分);2>子宫、输卵管畸形,子宫位置或形态异常(1分);3>确定输卵管有无阻塞及阻塞原因和位置(1分);4>各种绝育措施后观察输卵管情况(1分)血流信号增高的影响因素为A 偶数回波复相 B 舒张期假门控C 流入性增强效应叙述散射线的产生、特点、消除方法。

答:散射线的产生:原发X 线经过被照体后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反映被照体信息的有用射线;另一部分为方向不定的波长比原发射线长的散乱线,称之为散射线。

影响散射线含有率的因素主要有:①管电压的变化。

②被照体厚度:③照射野大小:散射线的特点:散射线之中,有一部分是反向前进和侧向前进的,这就使X 线强度减弱;另一部分是依原方向均等地到达胶片,使照片对比度下降。

散射线的消除方法:⑴散射线的抑制:①遮线器(遮线筒、缩光器)用遮线器控制照射野减少不必要的照射面积。

②滤过板将适当厚度的金属薄板,置于球管窗口处,吸收原发射线中波长较长的无用射线,从而减少散射线的产生。

⑵散射线的消除:空气隙法和滤线栅法简述多层螺旋CT 的优势。

(1)扫描速度提高(2)提高了X 线利用率(3)提高覆盖范围更长(4)扫描了图像质量简单比较 DR 与 CR 的相同点及不同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