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度贵阳一中新世界国际学校初三年级第一次月考
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14小题)
1.新世界人爱新世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边走边吃,随意乱丢包装袋B.未及时冲厕
C.志愿爱护环境D.随意践踏草坪、破坏公物
2.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发明史,下列发明创造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A.火药的使用B.用铁矿石冶铁
C.烧结黏土制陶瓷D.打磨磁石制指南针
3.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O2的验满B.收集O2
C.滴加液体D.检查气密性
4.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后催化剂本身的质量减少
B.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通常会发生改变
C.催化剂可加快或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D.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加入催化剂可使生成氧气的质量增加
5.元素铅的质子数为82,相对原子质量为207,求该元素原子核内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A.42 B.43 C.82 D.83
6.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分子、原子、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B.气体压缩为液体,分子体积和质量变小
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D.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7.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共有四种元素
B.①属于阳离子④属于阴离子
C.①③的化学性质相似
D.①④已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8.我国已启动“嫦娥工程”探月计划发射绕月飞行的探测卫星“嫦娥一号”。
人类探月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勘察、获取地球上蕴藏量很小而月球上却极为丰富的核聚变燃料“C- 13”是指原子核内含有6个质子、7个中子的碳原子,则“He - 3”所指的氦原子核内()
A.含有3个质子,没有中子B.含有2个质子,1个中子
C.含有1个质子,2个中子D.含有3个中子,没有质子
9.某公司发生火灾引发液氨泄露并发生化学爆炸,造成重大伤亡。
液氨是液态的氨气,常温下,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制取氨气。
下列相关说法或做法不正确的是()
A.液氨泄漏时,可用喷水的方法除去空气中的氨气,说明氨气溶于水
B.由液氨发生化学爆炸猜测氨气可能具有可燃性
C.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中试管口未略向下倾斜
D.液氨泄漏时正确的逃生方法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10.化学学习小组做实验时,记录了下列实验现象,其中正确的是()
A.细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产生大量白雾
C.碳在氧气中燃绕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
D.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的实验需要在集气瓶底放一层水
11.某学生用量筒取液体时,量筒平稳地放置在实验台上,仰视读数为18mL;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读数为12mL,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
A.等于6mL B.大于6mL C.小于6mL D.无法判新
12.某科学家除去空气中的O2与CO2得N2样品,并在相同条件下比较等体积的样品质量(m1)与纯N2题量(m2),重复多次,结果均为m1>m2,样品中含哪种气体可解释该结果()
A.氖B.氨C.甲烷D.水蒸气
13.实验室测得某溶液含有Mg2+、Al3+、Cl-、SO42-四种离子,其中Mg2+、Al3+、SO42-的离子个数比为3:3:1。
则推断出该溶液中Al3+、SO42-、Cl-离子个数比为()
A.3:1:13 B.13:2:3 C.3:3:13 D.1:3:13
14.某同学误将少量KMnO4当成MnO2加入KClO3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c代表氧气
B.t2时刻,O2开始产生
C.t1时刻,KMnO4开始分解
D.起催化作用物质的质量一直保持不变
二、填空题(共7小题)
15.请以化学用语进行填写
(1)由地壳中含量第二的金属元素与大气中含量第二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写一个)
(2)3个镁离子
(3)氨气分子
(4)依次请写出具有10个电子的分子、原子、离子各一个
(5) 300m 3氧气可压入300dm 3钢瓶内。
对此进行微观解释 16.某粒子(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n=3,则m= ,该粒子的名称是 ; (2)若该粒子为电中性,则n 的最大值为 ;
(3)若m=12,则该粒子对应的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 (得到或失去X 个电子); (4)若m=17,且该粒子为食盐的一种组成微粒,则该粒子的化学符号为 。
17.甲、乙、丙是三个实验的示意图,根据图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现象及化学反应原理,进行总结归纳并回答下列
问题:
(1)写出三个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甲 ;乙 ;丙 ; (2)所发生的三个反应有多个共同的特点,分别是
①从反应能量转化角度 ② ③ ④ (只答四点即可); (3)丙实验中铁丝上系根火柴的目的是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集气瓶内壁破裂的原因
;
(4)在做甲、乙、丙实验时,集气瓶内会加入少量的水,其目的分别是甲: ,乙: , 丙: 。
18.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1)很多科学家对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和完善做出了重大贡献,请写出其中一位科学家的名字: 。
(2)查出碳的相对原子质量: ; 写出16号元素的元素符号: ;6-11号元
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有 (填元素符号)。
(3)利用元素周期表,人们对元素的认识进入了全新的飞跃时期,118号元素是由俄罗斯科学家人工合成的,则此
元素的核电荷数为 。
(4)元素周期表中隐含了很多规律,仔细研究你发现的规律有:① ;② 。
+m
2
8 n
19.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
(2)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为,该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用装置C收得的氧气不纯,可能的原因是。
若用装置A装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则需要补充,其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若要收集到较纯净的氧气,其收集装置应选(填字母)。
(3)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到的气体,检验是否为氧气的操作是。
(4)通常状态下,HCl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极易溶于水形成盐酸。
用如图所示装置收集一瓶干燥的HCl,装置的导管按气流方向连接的顺序是:气体→→→→→e(填字母)。
(5)为了探究气体氨气(NH3)的某些性质,小雨同学查阅了有关资料,知道具有碱性的物质可以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然后依次做了以下实验。
由以上实验,得出氨气的物理性质有、。
(6)为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某同学利用中间凹陷的软质塑料瓶设计如下实验。
已知稀盐酸与石灰石可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I甲着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要使甲中反应发生的操作为。
II实验步骤:先捏住乙处瓶身一段时间(如图所示),后点燃丁处酒精灯,观察到丙处无明
显变化;放开乙处瓶身,(填具体操作),丙中红磷燃烧,产生白烟。
结论: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实验中,先捏住乙处瓶身一段时间的目的是。
III戊中氢氧化钠溶液可吸收污染物五氧化二磷,生成磷酸钠(Na3PO4)和水,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20.有A 、B 、C 、D 、E 五种元素,A 是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元素,B 的次外层电子数占电子总数的
4
1
;C +比B 原子多2个电子;D 和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D -
的离子结构与氨原子结构相同;E 和B 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但比B 多一层。
(1)写出A 、B 、C 、D 、E 五种元素的元素符号
A :
B :
C :
D :
E : (2)画出D -
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 (3)画出B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4)决定A 、B 、C 、D 、E 五种元素化学性质不同的主要微观原因是 。
21.蔗糖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质。
某兴趣小组对“蔗糖的组成”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①蔗糖受热时可以发生分解反应;②铜可以和氧气发生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
【进行实验】兴趣小组成员进行了下述两种不同的实验方案:
实验一(如图1)
实验二(如图2)
【解释与结论】
(1)从微粒的角度看,化学变化的实质是 ;故在化学变化前后,元素
种类 (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2)补全实验一中实验现象: ; (3)已知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
则二氧化碳是由 元素组成;依据实验一的结论分析,不能确
定蔗糖中一定含有氧元素的原因是;
(4)写出实验二步骤1中反应的符号表达式;该反应属于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该步骤中反复推拉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
(5)补全实验二的现象是;(6)综合实验一和实验二的实验探究,分析得出蔗糖是由元素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