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运用音乐治疗对自闭症儿童进行康复训练的尝试

运用音乐治疗对自闭症儿童进行康复训练的尝试

本科生毕业论文论文题目:运用音乐治疗对自闭症儿童进行康复训练的尝试姓名:潘楠指导教师:王海涛专业:教育管理专业年级:2009级层次:高起本学习中心:广州(珠海)完成时间:2011年10 月26 日运用音乐治疗对自闭症儿童进行康复训练的尝试[摘要]音乐治疗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在中国特殊教育领域越来越受到关注,有越来越多的优秀音乐治疗师投身到特殊教育中来,音乐治疗也广泛运用到包括自闭症、学习障碍、智力落后、精神或行为紊乱、行为偏差问题儿童等特殊需要人群。

本文着重阐述音乐治疗及其在自闭症儿童康复中的尝试及其对自闭症儿童康复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音乐治疗自闭症康复尝试随着我国残疾人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起来,尤其是医教结合理念的深入,音乐治疗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在特殊教育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且成为自闭症儿童的康复一个重要形式和手段,对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

一、音乐治疗1、音乐治疗的定义。

音乐治疗是一门年轻的应用学科,涉及学科广泛、应用领域庞杂、流派思想丰富,各国专家在音乐治疗的领域及治疗方法的不同,产生了不一致的定义。

(1)音乐治疗是一个系统的干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治疗师利用音乐体验的各种形式,以及在治疗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作为治疗的动力的治疗关系来帮助被帮助者达到健康的目的。

此定义强调:音乐治疗是一个包括了各种不同方法和流派理论的应用的科学的系统治疗过程,音乐治疗运用听、唱、器乐演奏、音乐创作、歌词创作、即兴演奏、舞蹈等等一切与音乐有关的活动形式作为手段;音乐治疗过程必须包括有音乐、被治疗者、和经过专门训练的音乐治疗师这三个要素。

(2)音乐治疗是以音乐的实用性功能为基础按照系统的治疗程序应用音乐或音乐相关体验作为手段治疗疾病或促进身心健康的方法。

而只要是系统的,有计划有目的的应用音乐作为手段从而达到促进人类身心健康的目的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活动,都应属于音乐治疗的范畴。

2、音乐治疗的形式(1)被动音乐治疗。

被动式音乐治疗就是让自闭症儿童聆听事先录制好的音乐,通过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因素调节他们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引起他们在生理、心理、认知、精神、情绪等方面的改变,使患病者的精神、神经系统得到调节,从而达到治疗和康复的目的。

(2)主动音乐治疗。

主动音乐治疗是一种由被试亲自参与音乐活动。

即让自闭症儿童直接参与游戏、演奏、表演等等音乐行为,进而达到治疗与康复的目的。

二、自闭症1、儿童自闭症的定义儿童自闭症也称儿童自闭症,是一类起病于3岁前,以社会交往障碍、沟通障碍和局限性、刻板性、重复性行为为主要特征的心理发育障碍,是广泛性发育障碍中最有代表性的疾病。

2、临床表现(1)起病年龄。

儿童自闭症起病于3岁前,其中约2/3的患儿出生后逐渐起病,约1/3的患儿经历了1~2年正常发育后退行性起病。

(2)临床表现。

儿童自闭症症状复杂,但主要表现为以下3个核心症状。

社会交往障碍。

儿童自闭症患儿在社会交往方面存在质的缺陷,他们不同程度地缺乏与人交往的兴趣,也缺乏正常的交往方式和技巧。

婴儿期、幼儿期、学龄期、成年期表现各异。

具体表现随年龄和疾病严重程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以与同龄儿童的交往障碍最为突出。

交流障碍。

儿童自闭症患儿在言语交流和非言语交流方面均存在障碍。

其中以言语交流障碍最为突出,通常是患儿就诊的最主要原因。

言语发育迟缓或缺、言语形式和内容异常、语调语速和节律等异常、言语运用能力受损等言语交流障碍以及不会用点头、摇头以及手势、动作表达想法,与人交往时表情常缺少变化等等非言语交流障碍十分突出。

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

儿童自闭症患儿倾向于使用僵化刻板、墨守成规的方式应付日常生活。

具体表现如下:兴趣范围狭窄、行为方式刻板重复、对非生命物体的特殊依恋、刻板重复的怪异行为。

三、音乐治疗在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中尝试。

随着对自闭症及其教育的认识的提高,越老越多的家长、教师越来越关注音乐治疗对自闭症儿童康复的影响,希望通过音乐治疗对自闭症儿童的认知能力与语言、感知觉与动作能力、社会适应与生活自理等等方面的发展起到辅助作用。

1、康复训练对象浩浩,男,1996年5月出生。

顺产,14个月时开始走路,4岁入幼儿园。

医学评估结果:孤独症儿童行为评定量表87分(工具:ABC量表,Krug(1978))。

社会适应评估37分(工具:儿童社会适应行为评定量表,姚树桥、龚耀先),除感觉运动基本同年龄相当外,在生活自理、时空定向、劳动技能方面都存在问题,在语言发展、经济活动、个人取向和社会责任方面存在明显的发展不足。

儿童期孤独症评定量表(工具:CARS量表):38分,重度孤独症。

语言发展滞后,注意力严重不集中;课堂上不听指令,课堂上不与任何老师合作,稍有学习要求或情绪表达不畅而哭闹。

小杰男 1995年7月出生,医学评估结果:孤独症儿童行为评定量表92分(工具:ABC量表,Krug(1978))。

社会适应评估34分(工具:儿童社会适应行为评定量表,姚树桥、龚耀先),除感觉运动外,其余方面存在明显的发展不足。

儿童期孤独症评定量表38分(工具:CARS量表),重度孤独症。

多动指数评估量表12分(工具:康奈多动指数评估量表)。

认知能力弱;注意力差;课堂上总是一个人爬上爬下,跑来跑去,不愿意在任意地方行留一分钟;既使在教室,要么晃动椅子,要么就在教室内频繁走动、跑动;任性和冲动,不愿意与小朋友—起玩,排斥别人,抢玩具,稍不顺心就扔东西、虽然多动,但肢体协调性差。

2、治疗前的准备(1)收集医学、教育学评估资料及课堂表现。

(2)与班级教学人员一起讨论训练计划。

确定治疗的关键问题。

针对训练对象的身心特点和现在发展状况等等实际情况,做具体分析研究后确定自闭症儿童音乐治疗的形式和内容等关键问题。

设定音乐治疗的目标。

在分析训练对象基本情况和治疗的关键问题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疗计划。

计划既有一小时、一天或一星期为目标的“短期目标”,又要有一月、几月、一年的目标“长期目标”。

2、实施音乐治疗活动。

(1)被动音乐治疗。

利用体感音乐诊疗、可视音乐诊疗等专业治疗设备本身的音乐进行规定性的治疗。

治疗中,根据儿童的不同需求和听觉、视觉感知特点针对性的选取音乐,提供身体和听觉刺激以及提高感官意识、减缓儿童的情绪紧张,制造身心融合。

用勃拉姆斯的《摇篮曲》、德彪西的《月光》、圣一桑的《天鹅》、海顿的《小夜曲》以及中国民族乐曲《渔舟唱晚》等,缓解儿童的精神紧张、焦虑等情绪反应。

利用贝多芬《命运交响曲》、比才的《卡门》序曲、苏配的《轻骑兵》序曲,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以及中国的民族音乐《得胜令》等音乐健脑益智,促使音乐诊疗与智能开发结合。

(2)主动音乐诊疗。

即兴音乐游戏治疗。

在班级集体教学及个别音乐诊疗中,从即兴游戏入手让儿童从游戏中学习,学习如何抒发内心的情结,学习用身体语言等沟通媒介表达个人内心感受,同时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社交技巧和社会适应能力。

歌谣表演。

歌谣表演即表现音乐本身,也融合生活节奏、生活情趣,也激发儿童参与积极性。

如《去郊游》等等歌谣表演过程中,儿童借助聆听歌词和旋律,在既有说唱又有跳跃,更有声音的起伏、节奏的长短、速度的快慢、力度的强弱的的氛围中表演,使言是、动作、音乐融合在一起。

舞台表演。

舞台表演难度虽然很大,但打击乐表演、唱歌等形式和内容的演出,促进儿童动作反应灵敏行及思维力、观察力、想象力、分析力、记忆力和创造力等等都会得发展。

四、音乐治疗对自闭症儿童康复的治疗效果。

1、促进自闭症儿童感知能力的发展。

在音乐治疗中,愉悦的音乐情境可以为自闭症儿童提供听觉、视觉、触觉、运动觉等多重感官经验,满足其感官的需求,刺激其感官的开发与统合。

比如,昊昊在笔者设计的音乐舞蹈节奏系列训练活动中,视觉、触觉、听觉的参与改善了注意力和感知觉的发展。

昊昊在敲打乐器时,视觉上需要专注乐器,乐器的震动直接传到他的双手,而震动的声波也通过空气及地板间接地刺激着他的皮肤触觉,这样多重感官的刺激,加强了孩子对节奏的感应,从而提高其对音乐的节奏的掌握和控制。

另外,笔者还安排该自闭症孩子观看律动操教学DV,模仿简单的律动操,和他一起做配合性动作,使其在视、听、动、想一连串的活动中,丰富多感官刺激,增加感知信息,扩大感知容量。

通过这一系列的训练,昊昊不但越来越喜欢音乐,还在书写,认读,操作训练中都能够充分调动自己的感官主动配合治疗训练,使他的感知能力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2、促进自闭症儿童注意力的发展。

在自闭症儿童的注意力训练方面,音乐的声响直接通过大脑,不需语言直接跳入脑海,所以就能很快地吸引儿童的注意力。

小杰的注意力差,容易转移,在音乐治疗过程中,为他设计的内容紧凑而全面些,听、唱、视、记忆等多种活动交替进行,使他耳朵要听、眼睛要看、嘴巴要唱、还要配合各种动作,调动其各个器官都要参与音乐活动。

通过治疗,小杰的注意力较为集中,注意的持续时间逐渐增长,同时由于有意注意的多种感官参与,锻炼了他注意的分配能力,使其注意范围随之扩大,从无意注意也逐渐向有意注意发展。

3、促进自闭症儿童动作技能的发展和肢体的协调。

打击乐器是音乐治疗的工具之一。

小杰对玩具等实物很感兴趣,却不能恰当的使用,且动作协调能力差。

笔者给小杰制定音乐治疗计划的时候,考虑这些特点,利用双响筒、沙锤、碰铃、铃鼓等乐器的敲打,在聆听节奏感强的音乐的同时,教他使用打击乐器的方法,丰富他的感官刺激,增加其活动的意愿,让他在有规律和特定的音乐治疗情境中发展出主动式或被动式的肢体动作。

通过这一项训练,改善了小杰肌肉控制力与肢体协调性,在精细动作、粗大动作技能和身体本身的活动力方面也有较大的进步。

4、有利于自闭症儿童的情绪、情感表达。

音乐能够对情绪产生巨大影响,并且改变人的精神状态。

浩浩情绪波动大,情感表达能力差。

在音乐治疗过程中,笔者设计小组治疗,把浩浩融入小组治疗中。

首先采用可视音乐治疗仪引导儿童们进入一种非常放松的状态,然后播放特别安排的视频(如:学生日常学习和活动时的表现,有语言或喜、怒、哀、乐等非语言的表达),同时引导孩子们在听和看的同时自由地联想或回忆,鼓励他们试着表达兴奋、沮丧、快乐、生气的情绪;另外,为儿童们设计简单音乐剧的排练和表演,学生学习角色扮演,体验生活和同学间的情感交流。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二恶徒们的表情都丰富了许多,有的还懂得他人的情绪,浩浩也会观察老师的表情,课堂上的自我控制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一些不良的情绪也得到改善。

5、促进自闭症儿童语言表达技能的发展。

言语的发展不单是听到与听不到的问题,还牵涉听力辨别和听觉理解的能力,而音乐治疗与这项能力训练存在相关性。

对于语言基础较好的昊昊来说,此项训练起到很大的辅助治疗作用。

在音乐治疗活动中,笔者有意识地训练他按节奏说话,用旋律记忆歌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