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通关练第四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考点十九小说的情节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通关练第四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考点十九小说的情节

考点十九 小说的情节 考点名片 考点内容 重要作家的精短小说情节的概括提炼,情节安排的作用。

考查形式 或客观题,或主观题。①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②××情节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 趋势分析 对情节的概括提炼和对故事情节安排的作用分析是主要命题点。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泥人张 冯骥才 ①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 ②泥人张大名叫张明山,咸丰年间常去的地方有两处,一是东北城角的戏院大观楼,一是北关口的饭馆天庆馆。坐在那儿,为了瞧各样的人,也为捏各样的人。去大观楼要看戏台上的各种角色,去天庆馆要看人世间的各种角色。这后一种的样儿更多。 ③那天下雨,他一个人坐在天庆馆里饮酒,一边留神四下里吃客们的模样。这当儿,打外边进来三个人。中间一位穿得阔绰,大脑袋,中溜个子,挺着肚子,架势挺牛,横冲直撞往里走。站在迎门桌子上的“撂高的”一瞅,赶紧吆喝着:“益照临的张五爷可是稀客、贵客,张五爷这儿总共三位——里边请!” ④一听这喊话,吃饭的人都停住嘴巴,甚至放下筷子瞧瞧这位大名鼎鼎的张五爷。当下,城里城外气最冲的要算这位靠着贩盐赚下金山的张锦文。他当年由于为盛京将军海仁卖过命,被海大人收为义子,排行老五,所以又有“海张五”一称。但人家当面叫他张五爷,背后叫他海张五。天津卫是做买卖的地界儿,谁有钱谁横,官儿也怵三分。 ⑤可是手艺人除外。手艺人靠手吃饭,求谁?怵谁?故此,泥人张只管饮酒、吃菜,西瞧东看,全然没把海张五当个人物。 ⑥但是不一会儿,就听海张五那边议论起来。有个细嗓门儿的说:“人家台下一边看戏,一边手在袖子里捏泥人。捏完拿出来一瞧,台上的嘛样,他捏的嘛样。”跟着就是海张五的大粗嗓门儿说:“在哪儿捏?在袖子里捏?在裤裆里捏吧!”随后一阵笑,拿泥人张找乐子。 ⑦这些话天庆馆里的人都听见了。人们等着瞧艺高胆大的泥人张怎么“回报”海张五。一个泥团儿砍过去? ⑧只见人家泥人张听赛没听,左手伸到桌子下边,打鞋底抠下一块泥巴。右手依然端杯饮酒,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这左手便摆弄起这团泥巴来,几个手指飞快捏弄,比变戏法的刘秃子还灵巧。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那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上全找回来了。随后手一停,他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戳,起身去柜台结账。 ⑨吃饭的人伸脖一瞧,这泥人张真绝了!就赛把海张五的脑袋割下来放桌上一般。瓢似的脑袋,小鼓眼,一脸狂气,比海张五还像海张五,只是只有核桃大小。 ⑩海张五在那边,隔着两丈远就看出捏的是他。他朝着正走出门的泥人张的背影叫道:“这破手艺也想赚钱,贱卖都没人要。” ⑪泥人张头都没回,撑开伞走了。但天津卫的事没有这样完的。 ⑫第二天,北门外估衣街的几个小杂货摊上,摆出来一排排海张五这个泥像,还加了个身子,大模大样坐在那里。而且是翻模子扣的,成批生产,足有一二百个。摊上还都贴着个白纸条,上边使墨笔写着:贱卖海张五。 ⑬估衣街上来来往往的人,谁看谁乐。乐完找熟人来看,再一块乐。 ⑭三天后,海张五派人花了大价钱,才把这些泥人全买走,据说连泥模子也买走了。泥人是没了,可“贱卖海张五”这事却传了一百多年,直到今儿个。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第④段极力写海张五的不可一世,运用反衬手法,借海张五嚣张跋扈、不可一世的样子衬托出泥人张身处乱世洁身自好的高尚品格。 B.估衣街上来来往往的人看到“贱卖海张五”就“谁看谁乐”,是因为泥人张将海张五捏得活灵活现,而且对他的五官丑陋之处都进行了夸张式表现。 C.第⑧段运用了神态、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泥人张捏泥人的精湛手艺和对海张五的蔑视心理。 D.“泥人张”的做法让我们看到了他善于观察模拟人物,并且心灵手巧、艺高人胆大,但做事不够圆滑。 答案 D 解析 A项,衬托出泥人张不向权贵低头的高尚品格。B项,“谁看谁乐”,是因为海张五是城里城外气最冲的,看到他被捉弄人们拍手称快。C项,没有神态描写。 2.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为瞧各样人,捏各样人,泥人张常去天庆馆饮酒;海张五张狂出场,泥人张毫不理会,海张五及手下人拿泥人张找乐子,泥人张捏完核桃大的海张五脑袋扬长而去;第二天北门外估衣街几个小杂货摊贱卖海张五泥像;海张五花大价钱把街市上卖的泥人连同泥模子全买走了。 解析 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其实就是概括故事发展的各个阶段的主要内容。本文的情节发展历经了四个阶段:①②段为故事的开端,③~⑪段为故事的发展,⑫⑬段为故事的高潮,⑭段为故事的结局。 3.海张五被“贱卖”的可笑结局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请结合现实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为人处世不可嚣张跋扈,目空一切,否则只会惹来不必要的麻烦。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为人处世应该低调、谦和、容忍他人。只有每个人都切实地提高个人素质,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和谐。 解析 结合文本首先从海张五既丢人又“丢”钱的可笑结局中,提炼出做人蛮横无理没有修养必然招致被羞辱的结果。然后联系现实,从建立和谐社会的高度认识如何做人做事。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没有病 侯发山 他推开虚掩的门,走到老板桌前,坐在皮椅上晃动了两下,然后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温热的茶水,很满足地“呀”了一声,感觉好极了。 桌上的电话忽然响起来,把他吓了一跳。他没有去接。电话固执地响着。他这才拿起听筒,只听有人说道:“局长,下午开会不?”他皱了一下眉头,不耐烦地说:“不开会!整天开会,有什么好开的?”说罢挂了电话。 这时有人敲门。他应答了一声,只见一个上了年纪的人进来了。他说:“大爷,你有什么事?” 老人怔了一下,忙点头哈腰地说:“局长,我来报销医疗费,跑了好多趟了,财务上不给报销……我来一趟不容易,你看能不能给报了?都好几年了。”说罢掏出了一沓子单据。有这事?岂有此理!他说:“大爷,总共多少钱?” 老人颤抖着手把单据递给他:“局长,不多,只有四百多块。”他拿起桌子上的笔“刷刷”签了几个字:“同意报销!”老人千恩万谢地走了。 老人前脚走,后脚就又进来一个西装革履的中年人。中年人看了他一眼,疑惑地说:“你是新来的局长?”他点点头:“是啊,你有什么事?” 中年人讪笑了一下,掏出一个鼓鼓囊囊的包递过去,说:“局长,听说局里要改造办公楼,这是一点小意思。等我把工程承包到手……”他没有接红包,气呼呼地说:“闭嘴!我要吃有吃,要穿有穿,要你的钱有何用?你真有钱去捐给四川灾区的孩子。” 中年人手足无措,不知道他是不是在作秀。 他用手指着门,厉声说道:“你给我走,别说没工程,就是有工程也不给你这号人……”他知道,工程一旦给这种人做,绝对是豆腐渣。 中年人悻悻而去。 这时候电话又响了起来,他拿起听筒,电话那端传来一个娇滴滴的声音:“哥哥,你答应给妹子装修房子,怎么还不行动啊?”他不动声色地说:“你是谁?”“我是‘睡美人’舞厅的红红啊!你把妹子给忘了?上次我过生日,你送我一条金项链,你忘了?”他冷冷一笑,然后悄悄说道:“我老婆在这儿呢,惹恼了她,有你的好日子过……” 他刚挂断电话,又一个电话打了进来:“大哥,今晚我请客,在老地方,‘醉仙楼’酒店……”他打断对方的话,说:“我不去,说不去就不去,因为什么?因为我知道吃人的嘴短,拿人的手软……”说罢他就挂断了电话。对方肯定有求于他,要不然不会叫他的。 可是,电话又响了起来。他恨恨地看了电话机一眼,伸手把线给拔了,顿时,电话成了哑巴。这时候,突然闯进来几个医护工作人员,上前把他给制服了。 其中一个医生说:“想不到你跑到了这里,走,跟我们回去。”他挣扎着:“我没有病,我没病……” 这时候,办公室套间的门开了,一个睡眼惺忪、大腹便便的家伙踉跄着走了出来,酒气熏天,口齿不清地说:“干、干吗?跑到我的办公室来闹什么?真、真是有病!” (选自《小说选刊》2016.9,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老人怔了一下,忙点头哈腰地说:“局长……都好几年了。”老人进屋后“怔了一下”是因为他一下子认出刚来的局长原来是老熟人。 B.“桌子上的电话忽然响起来,把他吓了一跳……他这才拿起听筒……”作者这样写只是为了说明“他”平时就非常讨厌接电话。 C.本文的细节描写十分传神,作者通过一系列的细节描写,使读者对主人公的身份产生怀疑。而文章结尾更是出人意料,发人深思。 D.小说中的“他”只是一名精神病患者,作者写他是为了讽刺医院的不负责任,任由病人偷偷溜出来;那个“睡眼惺忪,大腹便便的家伙”是一个病入膏肓的家伙,作者用他来隐喻社会中的病态现象。 答案 C 解析 A项,老人怔了一下的原因是,“他”客气地问了一声:“大爷,你有什么事?”让老人感到少有的温暖。B项,纵观全文,作者这样写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暗示主人公的真实身份。D项,小说中的“他”坚持社会公平与正义,是一个灵魂健康的人。 2.请简要分析小说是如何通过奇特的情节设置悬念的,这样写有何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小说开头并没有交代“他”的身份,而是写“他”来到办公室安排工作,接待来访的“上了年纪的人”,怒斥企图行贿的“中年人”,接听电话,制造了“他”是不是局长的悬念。小说最后才点明“他”不是局长,而是“医护工作人员”在到处寻找的“病人”。 ②这样设置悬念的好处:使故事扑朔迷离,情节曲折;使主人公这个人物形象更具传奇色彩,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 这篇小说在情节的安排上有以下特点:一是故事情节一波三折,这样写能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了故事的戏剧性和可读性;二是结尾出人意料。解答时要纵观全文,思考小说是如何通过奇特的情节设置悬念的,这样写有何妙处。 3.小说结尾“干、干吗?跑到我的办公室来闹什么?真、真是有病!”在文中有何作用?请联系全文,从故事情节和内容两方面作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在情节上:①呼应了题目“我没有病”,引发读者思考谁才是真正有病的人;②办公室真正的主人现身,进一步解开了读者对主人公真实身份的疑惑。 (2)在内容上:揭示了小说的主题,表达了作者对社会上丑恶的人和事的辛辣讽刺,抒发了作者对当今社会的无限忧虑之情。 解析 解答时,一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其表层含意,二要结合全文分析其深层含意。考生在答题时只要抓住这一点就能归纳出本题的答案。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幸存者 [美]休·B·卡夫 熬到第三个饥饿的夜晚,诺尼把眼睛盯在那条狗身上。在这座漂流的冰岛上,除了高耸的冰山之外,没有任何的血肉——就剩他们两个了。 在那次撞击中,诺尼失去了他的雪橇、食物、皮衣,甚至他的尖刀。他只救起了心爱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