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油价时代的电力改革对于电网企业影响的浅析 简介:本文将简要的从三个角度,页岩气革命,混合所有制,电力体制改革,来阐述对于电 网企业的影响。页岩气革命带来的是低成本的化石燃料,而混合所有制对于电网类企业的核心是由“行政性垄断”走向竞争性垄断。由企业外部环境的能源价格体系的重构,到内部的企业治理结构的转变,最终指向了电力体制本身的一种全链条型的转型升级,在这个过程中,电网类企业必然面临拆分的命运,拆分的过程就是一个资源重组的过程,本文建议电网应该借鉴金融体制改革方案,搭建一个由大型国家范围,到中型区域范围,再到小型分布式能源供给的综合电网体系。
电力作为一种商品,其具备商品的一般属性,但是作为一种基础性产品又有其特殊的一面。 电力的来源主要是一次能源的燃烧通过发电机的转化,再通过电网系统的配送到用户的手中。根据我国的现实情况,燃煤发电现在占到了我国基础能源消耗的六成以上,燃煤产生了大量的粉尘,所以在清洁能源的倡导下,我国正在重新架构能源体系,而在这个过程中,天然气作为比较适合的过渡性替代能源可以降低燃煤污染,并且可以满足燃煤的需求。可再生能源对于化石能源的替代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但是影响这个趋势的核心是价格。因为任何替代都是要有成本的,煤炭的价格和天然气的价格,和油价有着强烈的正相关性。所以当油价出现大幅波动的时候,气价和煤价都会出现大幅的变动。 所以在这里要着重探讨一下非常规能源的在整个行业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从外部国际环境讲,非常规能源的开采带来对于整个市场的影响是,将油气开发市场由一个垄断市场,变成一个竞争市场,在非常规能源未进行大规模开采之前,国际油气市场主要由部分寡头垄断,再辅以金融手段,搜取了大量的垄断利润。但是水平压裂技术的进步促使了为市场提供了大量的油气来源,直接导致了完全竞争市场的出现,这对于市场整体而言,是一个快速的由垄断走向竞争的过程,而美国地质勘探市场的信息透明性,大大降低了企业获取信息的能力,从而让油服企业可以专心攻坚开采技术,井工厂技术的诞生又大大缩短了企业投资回报周期,这种于北美市场自发产生的市场模式,直接导致了生产成本的大幅下降,生产成本的下降,市场的透明化竞争,对于投资回报率的苛求,导致了企业纷纷选择薄利多销的策略,这种市场竞争体系,直接改变了市场的竞争格局,所以这次油价的大幅下跌,和以往的油价下跌有很大的不同,这次油价下跌投资者希望通过价格的下跌,来找到非常规能源的开采成本。这和以往的任何一次油价下跌原因都不同,在过去多年的油价涨跌过程中,政治因素和金融因素都是起到了主导地位,而这次的是基于技术的革新。技术的革新是改变了整个市场基本面的绝对因素,以美国的油气储量,和潜在开采能力,只要油价上涨超过非常规开采成本,这个市场就会出现大量的供给。而技术的跟新换代需要一定时间,但是竞争市场中技术的更新换代相对于垄断市场内生的技术开发,二者的速度不可同日而语。 所以说在非常规能源开采成本大幅下跌的情况下,油价与气价煤价的联动性,会导致能源价格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一个低价位的情况,这对于以基础能源作为原材料的企业来说是一个好消息,但是对于资源型开采企业而言,并不是一个好消息,特别是大型石油公司而言,他们有着巨额的行政成本,所以非常规能源的后发优势是非常明显的。非常规能源的开采革命对于整个能源价格体系的影响是根本的,技术力量作为改变能源价格市场的核心力量已经显示出了它本身的威力。 上文概述了一下页岩气革命对于能源价格体系的影响,这对于电网企业而言是属于上游的业务,那么再根据混合所有制的精神,说道电网企业改革,在这里明确一点,就是中央是不提倡电网企业搞垂直一体化改革的,国网在近几年收购了大量的电力设备制造行业领军企业,新能源企业,试图将自己打造成一个类似于三桶半油的全产业链一体化的业务模式。但是随着国网的高层人员的更换,这说明了国网的垂直产业链计划受阻。 电网企业改革的核心,我个人建议是围绕着行政性垄断转向竞争性垄断,对国内全国性垄断转变为区域性垄断,而参与国际竞争还以一个身份,防止出现南北车的内耗行为,这是电网拆分的一个整体的大思路。 就电网企业的拆分计划我个人觉得,并没有一个较为明确的方案,但是可以借鉴金融体系改革的“汇金”模式,即在电力行业形成一种“管资本”模式。 中央的汇金模式,是由财政部出资形成一家国有独资法人公司,控股中农工交建等相关的大型国有银行,以股东的身份对银行行使股东权益,即完成了由行政监管到股东权益的身份转变。 中国金融体系的主线还是以银行体系为主,银行体系作为金融体系的主体,随着多年的发展形成了,由中农工交建国有银行,到全国股份制银行,再到城商行,再到村镇银行,一个多层次的银行系统。不同的银行对应着不同的政府层级,服务的对象也各有侧重,这个可以从银行的诞生的出现,国有银行多数承担了国家大型建设活动的资金运作,全国股份制多数有很强的地域特征或者行业特征,依托省级政府或者大型中央企业的,城商行再进一步下沉代表了以地市级为主的地方财政,村镇银行或者农村合作社,作为更下沉的渠道服务于三农领域。在形成这样的一个金融系统以后,又为整体国民提供个人金融服务;并由此衍生出来信托保险基金等金融服务。 这里可以看出金融业的体系划分,实际上根据服务的企业特征和贯彻国家意志层级来划分的,中央政府-大企业-大银行,地市政府-小企业-小银行,省级政府-区域企业-区域银行。形成了这样一个符合权利体系的金融资源配置系统。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货币资金是金融体系的血液,货币是金融体系运转的基础,而电力是工业体系的驱动力,可以说没有电所有的生产企业都只能停工。 但是为什么电力改革落后于金融改革呢,首先从基础层面讲,金融属于虚拟经济的调配,信用货币体系的存在提高了金融体系运转效率,而电力资源的调配离不开完整的电网设置,所以只有当电网的架构的形成体系以后,电力系统才可以成体系运转。再次金融系统的一个很核心的特征就是延期支付,而电力服务是瞬时的,所以需求和供给需要同时达到相互满足,要不就会出现限电或者弃电的情况. 对于电网公司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构建电网公司的电力体系,如果按照金融体系银行-企业-个人的服务体系,电网公司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用电客户做一个精确地梳理,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普及,电网公司在售电侧的统计信息获取成本已经大大降低了。所以是否可以根据企业的不同性质,用电水平,做一个精确地衡量,即将智能电网作为电网服务的一个依托,将不同层级的企业对应于不同层级的电网公司,由供给端导向转变为需求端导向。 在这个过程中,虽然是将电网的业务进行拆分重组,但是最好的可能性是国家电网的电网公司成为地方电网公司的转型主体,在这个基础上,电网公司虽然进行了名义上的电网企业拆分,但是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拆分的只是电网公司的资产结构,但是对于人员而言反而强化了各部门的自主性,而电网公司向上成立了资产管理公司,对各个地方电网公司有着股东性质的权益保障,这种转变模式其实也是现在油公司的转变模式,因为在页岩气革命的冲击下,大型油公司都纷纷由大而全转变为,上下游整合型的服务购买公司,起到了一个以资本为纽带的产业链转型整合作用。 在这种大的转型背景下,充分调动管理层和员工层的积极性,辅以股权激励等薪酬设置会。混改的核心就是以增量带存量,只有有了增量才会有存量的在分配,这个增量对于电网类企业的含义就是行政性垄断放开以后所激发的市场活力,带来的蛋糕总体规模做大。
电力市场市场化也好,能源价格体系放开也好,其核心都是供需两方面力量的一种博弈。应该说电力改革的草案在这个时间点推出,有其内在逻辑性,经济转型的核心就是简政放权,充分市场化,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步完善,政府已经有能力做一个“守夜人”的角色,我国现有的政治体系多数可以理解为“锦标赛”的模式即政府官员的评价与政绩考核挂钩,以GDP论英雄,虽然暂时还没有一个比GDP更相对公平的指标,但是GDP的弊端已经显露无疑,政府职能转型的大思路下,电网这种非政府非企业性质的独特机构必然需要面对市场化拆分的结果。而页岩革命所带来的低油价的常态,不过起到了加速的作用。 就像上文所说的页岩革命导致了油价的大幅下跌,此次油价下跌是资本市场在寻找技术革命对于开采领域的影响并由此导致了大宗商品走熊的开始。能源供给侧的成本下降,却无法带来电力价格的下降,这是一个不符合常理的市场,所以所有的矛盾都指向了电网垄断吞噬了本该属于发电和用电侧的两方面利益。基于此,完全将电网暴露于众矢之的。
从一个较长的时间周期考虑,以油价为首的能源价格体系,将很难回到110美元上方,那么新的能源价格体系的将维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价格区间内,能源市场也将逐渐的放开,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中国经济走向集约化和精细化转型的道路上,由资源数量转变为资源效率的路上来走,既然这已经是一个全体共识的话,电网作为特殊的有着经济基础性质的企业必然也要走一条精细化的分拆道路。
各行各业都需要电力驱动,但是各种企业对于电力的需求却有很大的不同。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核心其实就是将客户模糊化,散点化需求,经过低成本的数据采集方式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从而进行工业化生产,再通过发达的输配系统满足客户的需求,这是因为人类巨大的基数基础,及时是万中有一的需求都可以绝对数量也达到了一个显著的符合规模化生产的数量,基于此信息技术的革命。我觉得这些新的因素,新的基础性特征都会在未来的电网企业服务中起到一个非常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上文的分析,对于电网企业来说,首先要在以后的拆分中获取最大的利益核心的药店就是要懂得如何利用资本的力量,股权的力量来维护管理者和员工层的权利。另一方面就是将互联网技术思维对于整个行业基础思维的转变来设置课程,最主要的建议参考德国正在推行的“工业4.0”概念。
所以国网在设置培训课程的时候,我建议学习系统深入的学习我国金融改革的历史,背后驱动的原因,还有金融企业未来的发展的道路探索,作为电网系统的一个非常好的参照物。 另一方面就是加强工业4.0对于工业体系的影响。即利用互联网技术思维,重新架构电网供给需求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