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1.2技术发展现状—7.世界近现代建筑风格.pptx

1.1.2技术发展现状—7.世界近现代建筑风格.pptx

休斯顿银行大厦 菲利普•约翰逊
匹兹堡平板玻璃公司大 耶鲁微生物学楼
厦 菲利普•约翰逊
菲利普•约翰逊
19.黑川纪章
日本建筑师。1934年生于名古屋市,1960年参加“新陈 代谢”组织。黑川纪章重视日本民族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 的结合,认为建筑的地方性多种多样,不同的地方性相互 渗透,成为现代建筑不可缺少的内容。他提出了“灰空间” 的建筑概念,这一方面指色彩,另一方面指介乎于室内外 的过渡空间。对于前者他提倡使用日本茶道创始人千利休 阐述的“利休灰”思想,以红、蓝、黄、绿、白混合出不 同倾向的灰色装饰建筑;对于后者他大量采用庭院、过廊 等过渡空间,并放在重要位置上。
代表作品:洛杉矶航天博物馆、罗拉法拉学院、 德国魏尔市维特拉家具博物馆、瑞士巴塞尔维特 拉家具公司总部、西班牙毕尔巴鄂市哥根翰博物 馆等
洛杉矶航天博物馆
罗拉法拉学院
哥根翰博物馆 (1997)弗兰克·盖里
这座建筑绘图电脑。造 型极度不规则。1996年 7月盖里到工地察看,他 说建造中的建筑物与原 来的构想吻合,有人认 为这座建筑外形象“一 艘怪船”,有人说它像 “一朵金属花”。
哥根翰博物馆 弗兰克·盖里
哥根翰博物馆 弗兰克·盖里
维特拉家具博物馆 (1987)弗兰克.盖里
圣莫尼卡的盖里的自宅
圣莫尼卡的盖里的自宅
21.蓬皮杜艺术和文化中心
简称蓬皮杜中心,英国建筑师R.罗杰斯和意大利建筑师R.皮亚诺合作 设计。
蓬皮杜中心外貌奇特。钢结构梁、柱、桁架、拉杆等甚至涂上颜色的 各种管线都不加遮掩地暴露在立面上。人们从大街上可以望见复杂的 建筑内部设备,五彩缤纷。在面对广场一侧的建筑立面上悬挂着一条 巨大的透明圆管,里面安装有自动扶梯,作为上下楼层的主要交通工 具。设计者把这些布置在建筑外面,目的之一是使楼层内部空间不受 阻隔。罗杰斯等人的建筑观点代表了一部分建筑师对现代生活急速变 化的特点的认识和重视。蓬皮杜中心的建筑设计也代表了现代建筑中 “重技术派”的作品。
25.巴克敏斯特·富 勒(1895-1983)
美国工程师,他在1967年 蒙特利尔世博会上设计的 美国馆是用大量五边形和 六边形组成的一个球状结 构,是继帕克斯顿的“水 晶宫”之后,在钢与玻璃 的组合上又一个突破。后 来化学上发现的C60分子 也因结构相近被命名为"富 勒烯"。
26.英国的诺曼·福斯特
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代表性理论著作:
詹克斯——《后现代建筑的语言》 文丘里——《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布莱克——《形式跟随惨败——现代建筑何以行 不通》 文丘里——《向拉斯维加斯学习》
联合国总部大厦大会堂
23.戴高乐机场(1967~1974年)
世界最大的机场之一,以法国前总统戴高乐的名 字命名。
戴高乐机场总建筑师P.安德鲁。 整个候机楼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外观浑厚和谐,
不施多余装饰;内部装修简洁明快,色彩鲜艳。
戴高乐机场(1967~1974年)
24.西萨·配里
蓬皮杜中心的建筑设计在国际建筑界分歧很大。有的赞美它是“表现 了法兰西的伟大的纪念物”,有的则指出这座艺术文化中心给人以 “一种吓人的体验”,有的认为它的形象酷似炼油厂或宇宙飞船发射 台。
蓬皮杜艺术和文化中心
22.联合国总部大厦 (1947~1953年)
著名的现代建筑。设计总 负责人为美国建筑师W.K. 哈里森。早期板式高层建 筑。
代表建筑:香港汇丰银 行大厦(1986年)、 德国柏林的新议会大楼 (1999年)。
27.矶崎新
丹下的学生。面对现代派 的困境,他走的是一条折 衷的路,把西方和日本的 建筑元素拿来做综合。有 人因此评价他是个"手法主 义"者。他心中始终对日本 神话中的"天柱"情有独钟, 很多设计中都有它的形象。 代表建筑有洛杉矶当代艺 术中心(1986)。
六、后现代建筑时期(20世纪70年代——至今)
1、后现代主义 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美国和欧洲出现的反对或 修正现代主义建筑的思潮,进而反对和背离现代 主义的倾向。主张采用装饰、具有象征性或隐喻 性、与现有环境融合。他们包括很多派别,探求 设计方法和建筑形式、风格的改革。没有统一的 理论和组织。“后现代” 不像现代派有着比较明 确的指导性理论和比较明确的风格。没有自成一 派,只是一个很多彼此有些距离的思想的集合体。 “现代派”并不指时间,而是指风格, “后现代” 不是指风格,而是指时间。后现代派概念洋设计中心,他也因这座
建筑得到了“蓝鲸”的外号。
但他主要的设计仍然遵从密
斯的玻璃外墙和钢结构的思
路,又融入了很多技术,使
“密斯风格”继续得到实现。
他被人称作“乐观主义”,
又叫"理想高楼主义"。
马来西亚吉隆坡的双子楼
(452米)西萨·配里
洛杉矶的太平洋设计中心(1971年)西萨·配里
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
60年代后期,对现代主义的指责和批判增加 了。美国建筑师R. 文丘里在1966年出版的《建 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批判了现代主义,影响很 大。文丘里主张建筑设计中形式与功能可以脱节; 针对“少就是多”的说法,认为“少是枯燥”。他 主张建筑要有装饰,要有象征性,建筑创作不必追 求纯净、明确;提出含混、折衷、歪扭的形象也 是美的。至此,西方建筑界出现了讲究建筑的象 征性、隐喻性、装饰性以及与现有环境取得联系 的倾向。这种潮流被称为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
代表作品:东京规划;螺旋体城市方案、中银舱体楼、福 冈银行本店、琦玉县立近代美术馆、东京瓦科尔曲町大楼 和中日青年交流中心(21世纪饭店)等。
大坂世博会上展出的实验性房屋 (1970年)黑川纪章
20.盖里
盖里的建筑作品新奇有刺激性,有一种使人振奋 的效果。他的一系列建筑形象,从正统的审美观 出发,会使人觉得怪诞不经;复杂和有震撼力的 艺术感染力。盖里的建筑作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它所所处的社会和时代精神,又具有特定的审美 价值,他发展了一种特定的建筑审美范畴,他得 到了许多公共建筑的设计任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