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思考与建议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思考与建议

·18·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思考与建议
办好乡村事,关键在党。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2018-2022)》,制定了2020年、2022年阶段性战略目标,提出了“个十百千万”五方面实施要点。

而乡村振兴战略迫切需要基层党组织积极主动作为,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动改革措施落地生根,激活乡村发展活力,为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提供坚强保障和有力支撑!
一、乡村振兴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三农”人才流失严重
推动农村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人,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各类型人才外流情况严重,城乡二元体制驱使人力资源从农村单向流向城市。

人才队伍的长期“失血”造成了“三农”工作人员不足、视野不宽、年龄老化、本领恐慌等现状,与农村农业现代化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以我区著名侨乡七都街道的前沙村为例,在籍村民2802人,其中出国约1700人,常住人口约1000人,外出比例高达61%,而留守村民普遍年龄较大、素质不高,有致富的愿望,没有增收的办法,有建设的干劲,没有真正的实效。

而作为群众主心骨的村干部普遍存在“走读”上岗现象,“村上挂着名,村里不见人,要想办事情,电话来处理”。

更有甚者,有的村干部擅自脱离岗位,长期外出经商,对村里的事或“遥控指挥”,或
不管不顾,成为名副其实的“候鸟式”干部。

据统计,全区141个村,仅村主职干部就有20人在区外经商。

软弱涣散的基层组织和不断流失的人力资源是导致乡村经济日趋滞缓、产业不振的关键原因之一,乡村振兴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亟待提升。

(二)陈规陋习根深蒂固
农村人口数量多、分布广,文化知识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农村依然存在婚宴丧葬大操大办,流水席大吃大喝的情况,一场红白喜事下来,少则花费十多万,多则几十万;日常文娱活动匮乏,赌博之风日盛,勤俭之风式微,逢年过节,小赌一把成为家家户户的“保留项目”;精神生活空虚,礼佛信教氛围日渐浓郁,除了老年人,不少中青
年也投身信教行列;环保卫生意识薄弱,垃圾处理方式落后,存在大量卫生死角,村容村貌亟待提高。

(三)项目建设缺乏协调
农村建设项目普遍小而具体,却往往是关系民生的“关键小事”,涉农项目分头管理、多头审批现象严重,主管部门之间缺少横向沟通,存在重复设置问题,致使项目资金使用分散,投资成效不佳。

另一方面,在一些关于区域长期规划、
·19·
2018-3
温州农业科技
涉及多个乡村的重大项目上,由于天然地理隔离和小农思维作祟,导致村与村、村与企业、村与政府之间缺乏信任和协调,阻碍了项目和工程的推进,错失了乡村发展与振兴的战略机遇。

二、加强基层党建的对策措施与建议
(一)选优配强村级党组织领导班子以服务乡村振兴为导向,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尤其是选好村级党组织带头人。

强化落实村主职干部报酬制,严格落实村干部坐班值班制度,明确规定坐值班的“七个必须”,将坐值班情况与其工资和绩效相挂钩,并建立常态督察通报制,将“外出人员不宜当选”写入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办法,强化对村支书的履职督察,切实劝返、劝退“候鸟式”干部。

如:山福镇渡船头村劝退原外出经商村支书,在新任80后村支书的带领下,摘除“党组织软弱涣散村”称号,2017年集体经济总收入近30万元,经营性收入5万余元,成功摘掉了“经济薄弱村”的帽子。

以党建引领人才培养,出台“乡村振兴助推专员”制度,下派优秀党员干部到农村一线工作锻炼,下派干部党组织关系同步迁至一线并成立临时党支部。

同时,选拔优秀青年成为村级党组织成员,优化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干部队伍。

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以青年回村、乡贤回归等人才激励模式,引凤还巢,充实壮大农村干事创业力量。

(二)加强农村新文化建设
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传统节日开展移风易俗系列主题活动,引领农村思想观念方向,重建清新质朴的民风民俗。

如:仰义街道龙川村组织党员志愿者,以“做一锅团子、献一朵鲜菊、表一份思念”的形式,带头倡议绿色、环保、低碳的文明祭祀新风,并通过网络直播吸引了5万余名网友的关注。

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宣传阵地作用,注重科普与法制宣传,用科学知识和法律法规武装群众,破除落后愚昧思想,鼓励农村群众用积极有为的
心态去建设美好家园。

增强文化阵地建设,充分利用文化礼堂、城市书房、社区活动室等载体,开展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如:藤桥镇呈岸村招募有一技之长的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在村文化礼堂开设“童心学堂”,举办青少年兴趣班、公益夏令营等活动,“毕业”学生累计达200人以上,打造了青少年教育新阵地。

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动员作用,积极探索和建立农村环境卫生的长效机制,做实做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资源化和减量化工作。

如:七都街道板桥村党员干部和志愿者,认真贯彻《鹿城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资源化减量化工作实施办法》,结合村情实际,宣传发动全村450余农户,率先开展垃圾分类治理工作,建成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体系,取得美丽乡村建设阶段性成果。

(三)整合项目资金平台
纵深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进一步下放涉农项目审批权限至街镇,在街镇党组织的统一领导下,统筹安排项目申报与资金拨付,并以街镇政府作为牵头单位,开展项目管理,健全监督机制,创新协调方式,按照“财力集中,专款专用,一次申报,集合审批”的模式,打破部门分割,实现农村建设项目资金的有效整合和规范使用。

将党建创新和中心工作进行深度融合,对于涉及多个乡村的重点项目,如鹿城区瓯江引配水工程,成立临时党支部,将主管单位、属地街镇、村级党组织和施工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拧成“一股绳”,纳入党组织的统一调配,发挥出临时支部的政治优势和基层影响力,极大促进了项目落地过程中的政策处理、征地拆迁、工程施工和维护稳定工作,实现了项目实施全流程的效率大提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只有全面推行好“党建+”理念,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堡垒作用,农村党员的带头作用以及党员干部的帮带作用,才能不负党之所托,民之所望,开创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农村新气象!
(徐越 宋杲 温州市鹿城区农林水利局 32500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