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一北京科技发展重点领域指南(2005-2008)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2004年4月前言通过领域预研,编制科技发展重点领域指南,引导社会科技资源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科技领域配置,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做好科技工作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之一。
北京市科委根据市委、市政府所确立的战略重点工作,组织上千位专家学者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在全面把握当代科技发展新趋势、新动向的基础上,从首都经济、城市和社会发展对科技的需求出发,明确提出科技投入的重点和方向,编制完成了《北京市科技发展2005-2008年重点领域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作为未来一个时期北京科技计划、科技项目的重点投资领域,以及引导社会资源投资的重点方向。
在《指南》编制过程中,我们注意坚持四个原则:一是兼顾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原则,既强调首都发展对科技的具体需求,又综合考虑满足国家科技发展的宏观需要;二是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科技对经济发展推动作用的发挥,强调科技成果向郊区县的辐射,提高科技对城市和社会发展的服务水平,同时注意做好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验发展不同阶段之间的协调发展;三是市场导向原则,强调市场机制对于科技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政府计划和财政资金要更多地发挥对于社会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四是原始创新与先进适用相结合的原则,原始创新重点在提高科技核心竞争力,先进适用重点在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坚持上述四项原则,《指南》编制小组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工作,先后走访了十几个委办局、十八个区县和一批重点企业(行业),并组织了多场产业、技术和科技管理部门参加的调研座谈会,咨询了上千位技术、经济和管理专家,在生物医药、新材料、信息、先进制造、农业、社会发展、医疗卫生七大领域中,凝练了30个细分领域,最后形成本《指南》的重点支持领域。
编制《指南》,目的在于提高政府科技管理工作的前瞻性、宏观性和指导性。
今后北京市科委将按照《指南》向社会广泛征集相关研发项目(课题),通过招标或专家论证等方式,确定承担单位,并给予相应的经费资助。
目录前言 (I)北京科技发展重点支持领域 (1)一、信息 (1)(一)软件技术 (1)(二)信息通信技术 (4)(三)微电子技术 (5)二、新材料 (8)(一)电子信息相关材料及器件 (8)(二)新能源材料及技术 (8)(三)生物医用材料及器件 (9)(四)特种金属材料及技术 (9)(五)纳米材料及技术 (10)(六)先进建材 (10)(七)先进汽车材料 (11)三、生物医药 (12)(一)化学创新药物研发 (12)(二)创新中药研发及产业化 (12)(三)新型生物制品及相关技术的研究 (13)(四)生物医学工程 (13)四、医疗卫生 (15)(一)公共卫生领域 (15)(二)重大疾病防治领域 (15)五、先进制造 (18)(一)光机电一体化 (18)(二)汽车制造技术 (19)六、现代农业 (24)(一)良种选育及产业化 (24)(二)食品安全及农业标准化 (24)(三)农产品深加工 (24)(四)农村信息化 (25)(五)农业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25)(六)工厂化农业技术 (26)七、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 (1)(一)生态环境 (1)(二)资源利用 (2)(三)城市安全 (2)(四)城市交通 (3)(五)城市建设 (3)(六)文化体育 (3)征集项目(项目(课题))建议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件:项目(项目(课题))建议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北京科技发展重点支持领域一、信息结合首都发展的具体需求,重点支持软件技术、信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等关键领域的技术研发和相关产品的产业化,旨在增强信息产业的竞争力,促进首都经济的整体提升。
(一)软件技术软件产业是北京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柱型产业。
2005—2008年,重点支持自主基础平台、软件外包出口、数字内容产品等三个领域的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使其成为带动全市软件产业扩大规模、提高水平的突破口;积极支持重点行业的信息化应用系统、嵌入式软件系统、信息安全产品及服务等三个领域,形成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培育北京软件产业新的增长点,进而推动北京市乃至全国软件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1、国产基础软件平台构造中国自主的基础软件平台是下一阶段软件研发的重中之重。
鼓励采用开放式的开发模式,政府引导,厂商协作,完成基于Linux内核、涵盖服务器操作系统、桌面操作系统、数据库、开发工具以及相关应用软件的国产基础软件平台的构造。
支持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研究,突破多语种机器翻译和基于内容的中文信息处理的关键技术,研制面向网络环境的智能化中文信息处理平台和相关中文信息处理软件产品。
要加快自主基础软件平台的产品化步伐,具备实用化水平,在特定领域可以替代、兼容国外同类产品。
要通过政府采购政策的大力推动,使国产基础软件平台有一批成熟可靠的示范化应用,初具产业化规模。
2、软件外包出口北京软件产业已经具备较大规模进军国际市场的条件和基础,要在未来两年实现软件外包出口的规模化发展,成为拉动软件产业高速增长的重要力量。
积极支持对日软件出口企业发展较高层次的设计外包和服务外包,突破大规模软件外包的协同管理技术,发展测试外包的技术能力,作为对欧美软件市场的突破口,重点支持中软、用友等大型软件企业直接进入美国市场。
3、数字内容软件产品发挥北京作为中国文化中心的优势,用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内容软件产品,占领中国的教育、娱乐和文化市场,使数字内容软件产业成为软件产业发展的主要增长点之一。
重点支持大型三维网络游戏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发展基于民族文化精髓的网络游戏、无线游戏、数字电影、动画等领域的软件精品,支持数字娱乐领域的人才培育,发展市场化的资源配套环境,使北京的数字内容软件产业发展形成气候。
4、重点行业应用软件北京作为全国信息化实施的技术中心和市场中心,要围绕国家信息化的关键领域,利用好“数字奥运”的机遇,积极发展以下重点行业的应用软件:①数字奥运软件应用,重点支持多语言与中文信息处理技术、海量数据存储和处理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流媒体技术、智能卡技术等的研发,通过多语言智能信息服务网络系统、公众信息服务平台、虚拟奥运博物馆、数字化三维人体运动的计算机仿真系统、智能交通系统(ITS)等重点奥运工程项目(项目(课题))的示范应用,实现关键技术的产业化。
②电子政务和公用事业信息化领域。
重点支持大型信息系统的设计能力和开发能力的提高,建设应用国产软件的电子政务应用示范工程,形成成熟的电子政务解决方案,研究并推广适合农村和西部地区的信息化发展需求的低成本软件系统。
③通信和广电行业应用领域。
重点发展通信网和IP网相结合的软件、通信网络安全方面的软件、通用通信管理软件平台、新一代移动通信增值平台、广电增值服务平台等。
④金融电子化领域。
重点支持攻关银行核心业务应用系统解决方案的技术瓶颈,建立行业知识库,不断开发新的业务应用系统。
⑤企业信息化领域。
重点支持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技术平台与产品开发,企业管理软件由简单应用向面向网络的集成应用升级,开展中小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的示范工程。
5、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围绕政府、金融、电信等重点行业的需求,继续巩固发展防火墙和防病毒等成熟产品,重点支持密码技术、数字证书、VPN、网络监控与取证等关键信息安全技术的科研开发和产业建设;建立以风险评估和应急处理为主的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安全服务在信息安全产业建设中的作用。
6、嵌入式软件进一步加强自主产权嵌入式操作系统和开发工具两个关键技术的研发,重点发展以下四个领域的嵌入式应用:①信息家电领域,围绕新一代数字音视频技术的发展,重点开发数字电视、数码相机、数字视盘机、机顶盒等的嵌入式应用产品。
②移动通信终端,以“嵌入式操作系统——业务平台——多媒体应用——个性化应用”的国产手机软件产业链为核心,发展国产手机方案。
③商用终端系统,以商用NC机、税控一体机、POS机和智能卡应用的嵌入式软件为核心,扩大产业规模。
④汽车电子系统。
以车载导航系统为重点,发展汽车电子应用的嵌入式软件产品。
2005年软件领域的支持重点1、稳步推进国产软件平台的构造,支持基础软件产品相互配套,形成体系。
2、支持自主基础软件平台的产品化,使之具备实用化水平,在特定领域可以替代、兼容国外同类产品。
3、支持国产基础软件平台有一批成熟可靠的示范化应用,初具产业化规模。
4、积极支持对日软件出口大型企业发展较高层次的设计外包和服务外包,尽快形成1000人以上规模。
5、支持面向欧美市场发展软件测试外包、业务流程外包等,支持同跨国公司本地研发机构深度合作,尽快形成较大规模的对欧美软件出口企业。
6、支持大型三维网络游戏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研发基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品游戏软件。
7、支持发挥首都文化优势,研发优秀的动画产品、数字电影和教育课件等数字化内容软件。
8、支持基于移动终端平台的内容软件服务企业扩大规模。
9、研发2008年奥运需要的关键技术,支持针对科技奥运开发创新性应用产品和系统。
10、研发推广适合农村和西部地区的信息化发展需求的低成本电子政务软件系统、公共事业信息系统和企业信息化系统。
11、支持攻关银行核心业务应用系统解决方案,增强北京软件企业在金融领域的优势地位。
12、根据政府、金融、电信等重点行业的需求,支持密码技术、数字证书、VPN、网络监控与取证等关键信息安全技术的科研开发。
13、围绕新一代数字音视频技术的发展,研发家庭数字化软硬件产品,带动嵌入式系统发展。
14、支持TD—SCDMA商用产品、TD—SCDMA专用芯片的自主设计以及用自主开发芯片完成商用终端产品的研发。
15、支持Ipv6试验网的建设,研发基于IPV6的关键应用。
(二)信息通信技术结合全球范围内通信技术面临重大变革的机遇,重点支持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技术为核心,加大自主研发和产业化力度,形成可持续的创新发展能力。
1、TD—SCDMA关键技术和SCDMA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研究支持TD—SCDMA商用产品、TD—SCDMA专用芯片的自主设计以及用自主开发芯片完成商用终端产品的研发。
重点支持TD—SCDMA终端产品的研发。
要求采用符合TD—SCDMA关键技术和SCDMA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需求标准,通过信息产业部的全部测试并达到同类产品的国际先进水平,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2 3项专利。
支持1.8GHz SCDMA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和450MHz SCDMA农村普遍服务综合接入系统开发研究。
其中在1.8GHz SCDMA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开发中要支持多载频调制技术,自适应技术,智能天线技术,码分多址技术,软件无线电技术的研发;在450MHz SCDMA综合接入应用系统中主要支持适合为农村服务的基站、直方站、天线和低价位终端产品的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