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中国主题乐园IP资源布局与案例分析
上海迪士尼开园以后,中国主题公园行业进入尖峰时刻,也标志着整个中国主题公园市场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以上海为例,随着上海迪士尼、上海乐高探索中心、上海梦中心、上海临港冰雪世界、上海极地海洋世界的扎堆进驻,预计2020年上海将成为全球国际一线的主题公园旅游目的地。
迪士尼、默林集团、乐高集团、梦中心等一批国际大鳄的入住,标志着新一代高水平的主题公园竞争格局正在拉开序幕。
在2020年之前,除环球影城落位北京之外,全球的主要主题公园I P品牌都将落位在长三角区域,长三角区域内的酒店、景区与文化消费将迎来爆发式的增长。
这一系列的变化背后只是表象,背后实际上我们迎来的是立体化的、多方面的深刻的主题公园市场的转型。
如今的主题公园领域,从一代产品景观观光型(锦绣中华、世界之窗),二代产品器械游乐型(欢乐谷)向具有IP内容体验消费的产品模式转变。
这个转变出现的背景就是当前主题公园的消费人员结构出现了重大变化,90后成为最主要的群体。
而这个以社群化、亚文化、二次元文化长大的族群,不再关注社会大众的喜好,而是将自己的兴趣锁定在自身所处的社群级的社会范围内。
因此,是否具有持续的I P生产能力已经成为主题公园的一个重要标志。
我们来看一下目前国内比较领先的主题乐园是如何布局的:
一、宋城通过收购六间房的互联网演艺平台,获得大量的线上演艺IP资源
2016年宋城将打造偶像天团的线上IP,同时宋城还在征集打造自己的卡通形象。
线下方面,随着异地项目的持续扩张,公司已经初步建成一个覆盖全国一线旅游休闲目的地的旅游演艺平台,平台年客流量超过2200万;线上方面,六间房作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演艺平台网站,拥有超过8万名签约主播,其月活跃用户已攀升到近3000万。
两个千万量级用户平台结合在一起,形成相互导流、共同发展态势,为内容、艺人、IP的流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O2O互动娱乐的闭环日趋完善,成为中国最具品牌性、主导性和创新性的、覆盖线上和线下的泛娱乐生态系统。
二、大连圣亚的大白鲸计划
作为国内海洋公园的先行者,大连圣亚一直以来固守原有两座成熟的海洋公园,并遇到发展瓶颈。
近两年,公司开始新一轮的扩张。
其战略设计也甚为高明:将战略聚焦到I P资源的打造上。
公司在2014年进一步确立了整合资源、打造全文化产业链的发展战略,该战略以“大白鲸计划”为载体,以“打造中国蓝色迪士尼”为目标。
提速“大白鲸计划”全文化产业链的打造。
这种先期通过线上文学、动漫IP的打造,在逐步拓展到线下城市乐园,最终延伸至主题公园的建设中,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化的IP资源的渗透。
三、海昌海洋公园,向IP领域突围
海昌作为专注中国海洋主题公园的翘楚企业,近两年也纷纷投入巨资打造自身的I P品牌。
其中,给市场印象最深的就是今年春节海昌投资周星驰的3D魔幻电影《美人鱼》。
这个电影在获得大满贯票房的同时,也成功地将美人鱼的I P与海昌海洋公园结合起来,形成了美人鱼系列品牌。
除此之外,海昌海洋公园还与淘米网合作开展主题营销活动及摩尔舞台剧主题巡演活动外,亦联合淘米网打造《摩尔庄园大电影3:魔幻列车大冒险》。
这些多渠道的IP拓展,也为海昌打造丰富立体的IP形象做出了铺垫。
四、华强文化——熊出没
华强文化除了拥有不断升级的方特主题公园之外,还有打造出了一个爆款的动画I P,那就是《熊出没》。
这样口碑和市场期待值都爆棚的国产动漫,适合各年龄层观看的电影故事情节以及精美的3D动画制作,让它在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
“熊出没”系列电影的成功还触发了“熊出没”该品牌文化衍生品的销售猛增。
伴随着熊出没的爆红,华强在线下的方特主题公园上,也正全面围绕这个IP打造最新的实景娱乐场景。
五、华谊兄弟从线上IP走向线下实景娱乐
与传统旅游公司的运营手法相异的是,上市公司华谊兄弟则从线上的电影资源走向了线下的实景娱乐。
目前华谊兄弟正在全国范围内快速布局的实景娱乐产品包括华谊兄弟电影小镇、华谊兄弟电影世界和华谊兄弟文化城。
2015年三季度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第三季度末,华谊兄弟品牌授权与实景娱乐板块累计签约项目达13个。
未来4年,华谊兄弟品牌授权与实景娱乐板块计划落地20个项目,撬动百亿规模营收。
实现“艺人经纪创造粉丝经济+I P内容制作+线上游戏联动+线下实景变现”的商业模式。
除此之外,国内其他单一主题公园在打造同时也高度看重IP资源的引进。
例如浙江安吉Hello Kitty;或者创造,例如方特的“东方神画”主题公园就是从中国神话得到灵感,万达西双版纳主题乐园演绎傣家风情,西游记主题乐园即将在淮安和济南亮相,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则激活自主IP,启动以自制经典动画形象为核心的室内互动乐园。
由此可见,未来具备IP内容生产或收购能力,并且有成熟线上线下渠道平台延伸I P消费的主题公园将具有更高的成长价值。
IP矩阵的打造、IP资源的孵化,成为业绩争相抢夺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