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物理规律大全

高中物理规律大全

高中物理规律大全一、质点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tsv = ---vt s = 其中:v 表示速度,s 表示位移,t 表示时间。

2.变速直线运动:------t v s = 其中:s 表示位移,v 表示平均速度,t 表示时间。

3.匀变速直线运---基本公式:t v v a t 0-=---t v s =---20tv v v += --导出公式:2021at t v s +=---2022v v as t -=---t v v s t 20+= t v v 中中>+=2v v 2t 20s------纸带法:2aT s =∆---2)(TN M S S a NM --=---2T 两侧中S v v t == ------特殊公式1:初速度等于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的时间T 内。

S 1:S 2:S 3=12:22:32S Ⅰ:S Ⅱ:S Ⅲ=1:3:5 V 1:V 2:V 3=1:2:3v 1:v 2:v 3=1:2:3 v Ⅰ:v Ⅱ:v Ⅲ=1:3:5------特殊公式2:初速度等于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的位移S 内。

V 1:V 2:V 3=1:2:3T Ⅰ:T Ⅱ:T Ⅲ=)23(:)12(:1--v Ⅰ:v Ⅱ:v Ⅲ=)23(:)12(:1++4.平抛运动:------沿V 0方向---t v S x 0= ---0v v x =---0=x a ---0=x F ---y x t t =------沿垂直于V 0方向---221gt S y =---gt v y = ---g a y = ---mg F y =------各量方向------位移:θφtan 212tan 0===v gt S S x y ------速度:0tan v gt v v xy ==θ ------其余量的求法:---位移:422202241t g t v S S S y x +=+=---速度:222022t g v v v v y x +=+= ---时间:ght 2=5.匀速率圆周运动:基本公式:---运动快慢---线速度:tsv =其中:s 为t 时间内通过的弧长。

---转动快慢---角速度:tφω= 其中:φ为t 时间内转过的圆心角。

---周期:fT 12==ωπv r⋅=π2 并且有:r v =ω---向心力:心心ma v m r f m r Tm r v m r m F =⋅⋅=====ωππω22222244 ---向心加速度:m F r f r Tr v r a 心心=====22222244ππωv ⋅=ω二、 力的表达式1. 重力---mg G =---不考虑地球自转的情况下:-----重力与万有引力相等(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2RGMmmg =其中:G 为引力常量,M 为地球的质量,R 为地球的半径。

2.弹力---不明显的形变---用动力学方程求解;明显的形变---在弹性限度以内,满足胡克定律:x k f ∆⋅-= 3.摩擦力---静摩擦力---max 0f f ≤< 最大静摩擦力:N s F f μ=max其中:s μ为最大静摩擦因数。

---滑动摩擦力---N F f μ= 其中:μ为动摩擦因数,F N 为正压力。

4.力的合成和分解------合力的大小:θcos 2212221F F F F F ++=其中:θ为F 1与F 2的夹角;------合力的方向:θβsin tan212F F F +=其中:β为F 与F 1的夹角。

5.简谐运动回复力------kx F -= 单摆回复力---x lmgmg F -=-=θsin (θ很小) 6.分子间力:当r 增大时引力和斥力均减小,斥力变化得快;d r 10>时0≈=斥引F F7.电场力:------库仑力:221rQ kQ F =------电场力:Eq F = 8.安培力:---当为有效长度均匀其中时l B l I B F I B ,,⋅⋅=⊥;当0//=F I B 时。

---方向用左手定则判断。

9.洛仑兹力:---v B qBv F ⊥=其中 ;若0//=F v B 则;方向用左手定则判断。

10.其它力---牵引力vpF =---压力pS F =---浮力排液浮gV F ρ=。

三、牛顿运动定律1. 牛顿第二定律------ma F =外2. 牛顿第三定律------BA AB F F -=3. 万有引力定律------221rm Gm F =其中:G=6.67*10-11牛顿米2/千克2; 条件:均匀球体或者质点。

四、星体运动1. 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所以:------心引F F =在天体上的应用:(M 一天体质量 R 一天体半径 g 一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 a 、万有引力=向心力G Mm R h m ()+=2V R h m R h m TR h 222224()()()+=+=+ωπb 、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万有引力 mg = GMm R 2g = G MR 2c 、 第一宇宙速度mg = m V R2V=gR GM R =/第一宇宙速度(7.9Km/s )、第二宇宙速度(11.2)、第三宇宙速度(16.7) 2. 卫星绕行星的环绕速度:------rGMv =其中:M 为行星的质量。

3. 卫星绕行星的公转周期:------GMr T 32π=其中:r 为轨道半径。

4. 黄金替代:---g R GM=2其中:R 为地球半径;g 为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5. 用近轨道卫星的周期表示行星的密度:232332323GT 3(r R 334434πρππππρ======近地轨道),时当R GT r R GT r R M V M 6. 双星问题:它们之间的引力提供了他们的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且有:---角速度:21ωω=---向心力:21F F = ---到圆心的距离:21r r r +=---------所以:r m m m r 2121+=7. 同步通讯卫星:在赤道正上方36000千米处;角速度与地球的自转角速度相同;五、动量、冲量、动量守恒定律1. 动量:---定义式:mv p =---改变量:I mv mv p p p =-=-=∆1212 ---与动能的关系:k mE p 2=2. 冲量:---定义式:---恒力冲量:p Ft I ∆==;---变力冲量:p t F I ∆==其中:F 为平均作用力。

--合力冲量:先求合力后求冲量;或者先求每个力的冲量后合成。

--安培力冲量:l Q B t l I B t F I ⋅⋅=⋅⋅=⋅=电冲其中:Q 为电量;l 为导体长度。

3. 动量定理:---1212mv mv P P P I -=-=∆=4. 动量守恒定律:012=-=∆P P P ---系统的动量的增量为零; ---12p p ∆-=∆---第二个物体的动量的增量等于第一个物体的动量的减小量;--- 常用具体等式:'22'112211v m v m v m v m +=+ ---条件--系统:规律。

;或者某一方向满足此且时间或内外外0t 0→〈〈=F F F 六、功、功率、动能定理、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1. 功---恒力功:αcos FS W =;---变力功:K E s F WW ∆===∑外外总2. 滑动摩擦力功:l fl W 其中:=是路程;且滑动摩擦力功生热∆-==相对热fl Q E3. 功率:---平均功率tWP =v F = ---瞬时功率αcos Fv p =其中:F 为牵引力。

4. 动能定理:---2122K 2121E mv mv W -=∆=外其中:∑=W W 外 5. 重力势能:P G P E W mgh E ∆-==且 6. 机械能守恒定律---物体:P k E E E E ∆-=∆=或12或者2222112121mv mgh mv mgh +=+条件0=其它W -系统:!22222111112E E E E E E E E E E E E KB PB KA PA KB PB KA PA =+++=+++∆-=∆或或 ---条件:只是系统内部的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不产生其它形式的能。

7. 补充:功能原理---∆=其它W E重力的功------量度------重力势能的变化 电场力的功-----量度------电势能的变化分子力的功-----量度------分子势能的变化 一对摩擦力做功---量度-----热量 合外力的功------量度-------动能的变化七、机械振动、机械波1. 简谐运动:特点---回复力 kx f -=;---周期和频率Tf 1=2. 单摆:回复力---x lmgmg F -=-=θsin (θ很小) 周期:gl T π2= 测量周期:置的次数时间内刚好通过平衡位为其中t n 12-=n tT 测量重力加速度:212222244T T lg T l g -∆==ππ或者其中:l ∆为改变的摆长。

3. 受迫振动的频率---策动迫f f =与固有频率无关;共振条件:固有策动f f ≈ 4. 机械波的波长、频率、波速等关系:tSTf v ===λλ 5. 明显衍射的条件:为波长。

;为障碍物或小孔的尺寸其中或者λλλl l l 〉〉≈ 6. 干涉条件:21f f = 且振动方向不垂直。

初始振动相同的情况下:干涉相长--------=、、、、取其中3210n λσn 为波程差)(σ干涉相消----+=、、、、取其中32102)12(n n λσ八、电场中的公式1.库仑定律:--221r Q KQ F =其中:K 是静电力常量K=9.0*109牛顿米2/库仑22.电场强度:---定义式: qFE =其中:q 为试探电荷,对于电场中的某一点有:q F ∝;普遍适用。

---量度式1: 2r KQE =其中:Q 为场源电荷, r 为该点到场源电荷的距离,只适用于真空中点电荷形成的电场。

---量度式2: dUE =其中:U 为两点间的电势差, d 为沿电场线的距离,只适用于匀强电场。

3.电势差 ---B A ABAB qW U ϕϕ-==---电场力做功:Uq W = 4.电势能 ---q ⋅=ϕε 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关系:Uq W ==∆-电ε 5.某带电粒子只在重力和电场力作用下:222111εε++=++P K P K E E E E 6.静电场中平衡导体:---等势体:12ϕϕ= ---内部场强为零:0=内E 。

7.电容器:---电容定义式:UQU Q C ∆∆==; ---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决定式:kdSC πε4=其中ε在这里是介电常数; (1)电容器的两极板与其它断开时,电量不变,且有: SkQE ⋅=επ4 (2)电容器与电源相连时,两极板电压不变;它两端的电压等于与它并联的电路的电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