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主要国家网络安全战略的特点及其动向
王洪涛
2012年05月08日12:55 来源:中直党建网
当前,网络已全面渗入全球发展进程之中,其影响逐渐从经济社会领域扩展
至政治、外交、安全等领域,尤其是网络安全在国家安全中的地位不断上升。网
络空间的重要性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等
大国纷纷制定国家网络安全战略,争取和维护网络空间中的优势地位;澳大利亚、
加拿大、韩国、新西兰等部分中小国家也积极制定网络安全战略,维护自身网络
权益。
一、各国网络安全战略的特点
各国的网络安全战略思考有诸多相似之处,体现出各国对网络的作用有一定
共识。同时,由于发展阶段、价值理念、国际地位等各不相同,各国网络安全战
略也存在冲突之处。
(一)“扬长避短”,发展因素是重要战略考虑。各国普遍意识到网络对国家
发展至关重要,同时网络攻击、网络黑客与窃密、网络犯罪和网络恐怖主义等网
络安全威胁是共同面临的巨大危害。各国制定网络安全战略根本目的是提升综合
国力,促进国家安全和发展,而基本思路就是遏制网络的消极影响,充分发挥网
络的积极作用。美国2011年《网络空间国际战略》和《网络空间行动战略》指
出,网络空间对于刺激贸易和经济增长、提升政府执政和国防能力、促进科技进
步和推动社会发展来说,至关重要、不可或缺。俄罗斯《联邦信息安全学说》强
调,国家安全从根本上取决于信息安全的保障。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的网
络安全战略都认为,网络对国家经济、社会、政治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党同伐异”,意识形态因素是重要战略目标。越来越多的国家把网络
空间视为维护和拓展自身价值观的重要领域,使网络安全战略带有浓重的意识形
态色彩。美国提出互联网自由政策,在网络空间内大力推进民主、自由、人权等
美式核心价值观。英国指出网络核心价值观包括人权、法治、自由、民主等。澳
大利亚也提出要保卫个人隐私、自由和其他基本价值观。俄罗斯确定的网络国家
利益之一就是保护公民权利、俄罗斯精神复兴、加强社会的道德价值观、爱国主
义和人道主义传统。西方大国还借助网络优势,联合价值观相近的国家,推广自
身价值观,并与地缘政治战略相结合,策动或激化目标国家政治和社会动荡。谷
歌、推特、黑莓等网络公司与多国政府发生争端的背后,不乏美国政府的推波助
澜,形形色色的“颜色革命”和西亚北非动荡更是鲜明例证。
(三)“合纵连横”,大国安全竞争态势突出。为争夺网络空间权益特别是主
导权,各大国积极进行战略谋划和利益协调,致力于构建网络战略同盟。美国力
争实现网络霸权,在《网络空间行动战略》中提出,要以传统军事手段和网络攻
击方式来反击网络攻击。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力争与美国合作控制网络空间,
在获取更大权利方面与美展开激烈竞争。2010年北约推出新战略构想,宣称要
在北约框架内进行网络“集体防御和攻击”。英国和日本等国已明确表示将建立
攻击型网络部队,并在必要时主动发动网络战争。发展中国家受到理念、技术、
资金、发展阶段等诸多限制,在网络空间中面临的战略威胁日益上升。值得注意
的是,新兴市场国家的网络政策出现分歧。俄罗斯、巴西等国积极反对西方借推
行网络自由之名,行霸权之实。而印度则与美国暗通款曲,既希望确保自身网络
安全,又试图借美制华、挟美自重,提高自身国际地位。
(四)建章立制,落实网络安全战略。很多国家设立专门机构居中负责网络
安全事务,协调政府各部门,整合政府、企业、机构和社会力量,以形成整体合
力。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成立国家保密政策委员会和信息系统安全保密委员会,
加强与政府、重要企业、关键性基础设施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的协调。英国2009
年成立国家网络安全办公室和网络安全行动中心,前者提供战略领导和协调政府
部门关系,后者监测和应对网络威胁。德国设立国家网络委员会和国家网络反应
中心,前者统筹政府各部门,以及公共和私人领域的合作,后者负责处理网络突
发事件。俄罗斯成立国家信息政策委员会,统一部署国内网络安全工作。各国在
政策上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研发自主产权网络产品,提高网络基础设施的可
靠性和安全性,减少网络系统的弱点和漏洞。二是完善网络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
制度。三是加强国际合作,打击各种危害网络安全的行为,提高网络治理水平。
各国网络安全战略普遍认为,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单枪匹马地实现网络安全,网络
安全必须由所有国家共同努力加以解决。四是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社会
网络安全意识与能力。
(五)“抢夺先机”,争夺全球网络规则制定权。各大国网络战略的目标并不
仅仅是本国网络安全,更着眼于现实世界中的战略竞争,抢抓网络规则制定权,
争夺网络空间战略优势。欧盟委员会2001年推出《网络犯罪公约》,并通过多边
机构、法律援助和人员培训等手段全力推广,目前已经获得47个国家签署,在
争夺全球网络规则制定权方面已经占据先手。美国在2011年《网络空间国际战
略》中明确提出,将以“开放、自由、透明、民主”等理念划分阵营,联手立场
相近的国家,通过“网络技术援助”影响发展中国家,对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采
取“对话加打压”两手政策,推动制定符合美国利益的网络国际规范。俄罗斯在
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层面争取主动,推动成立联合国政府专家组,
2011 年与中国、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向联合国提交的信息安全国际
行为准则,是目前国际上就信息和网络安全国际规则提出的首份较全面系统的文
件。此外,金砖国家领导人在2011年《三亚宣言》中“承诺加强国际信息安全
合作,并对打击网络犯罪予以特别关注”。
二、全球网络安全的四大动向
(一)网络“双刃剑”效应更加突出。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全球网络空间
覆盖更加广泛、内容更加丰富、功能更加强大,对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也
更加重要。与此同时,网络空间治理滞后的问题也更加突出。网络犯罪日益严重,
网络攻击事件频发并不断升级,网络恐怖主义屡剿不绝,特别是在一些大国将网
络空间列为军事作战领域之后,网络军事化更助长了其复杂性。总之,网络既能
造福人类,也能带来灾祸,需要妥善治理。
(二)网络竞争与合作同步发展。各国在应对网络犯罪和网络恐怖主义,预
防网络攻击和网络军事威胁等问题上拥有巨大的共同利益,在网络空间中加强国
际合作是大势所趋。当前各国已经在威胁严重、共识较多的领域开展合作,包括
加强伙伴关系、签署合作协定、进行司法协助等,主要合作途径是参与国际组织
活动。此外,美国还运用对外援助等方式,促进发展中国家建立网络及其防御能
力,在全球范围内对网络威胁进行预警,增强其在网络空间中的影响。另一方面,
各国战略利益存在较大差异,治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分歧明显,对国际网络主导权
的争夺渐趋激烈,短期内很难制定出全球统一的网络治理规范。同时,现实世界
中的双重标准、意识形态和战略竞争等问题延伸至网络空间,使网络安全逐渐超
越非传统安全的范畴,进而表现出更多的传统安全属性,加剧了网络战略竞争态
势。
(三)网络军事化趋势不可逆转。各国网络战略中的军事化因素越来越明显,
战略重点有从防御转向进攻的趋势。美国2011年《网络空间行动战略》宣称,
要以传统军事和网络进攻方式来主动反击网络攻击。北约新战略构想也强调要在
北约框架内进行网络战争。英国提出要发展网络军用技术,增强网络攻防能力。
俄罗斯《信息安全学说》认为,世界主要大国制造“信息武器”的可能性越来越
大,可能导致网络军备竞赛进入新阶段。同时,各国竞相成立网络战机构,组建
网络军队,进行网络演习等。2008年北约建立网络战防御中心。2010年,美国
率先成立网络司令部。印度组建海陆空三军联合计算机应急分队,在陆军总部建
立专门负责网络中心战的网络安全部门,并将成立网络防御司令部。俄罗斯、日
本、韩国、以色列、澳大利亚等国相继组建或筹建网络部队。目前,美国已经联
合英、法、德、日等国多次举行“网络风暴”、“网络防御”和“黑色魔鬼”等网
络安全演习。此外,网络攻击早已投入实战。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和伊拉克
战争中,美国都曾发动网络攻击配合正面作战行动,2010年袭击伊朗布什尔核
电站的“震网”病毒也被视为美国和以色列联合研发的网络武器。
(四)网络政治化态势进一步加剧。推特、脸谱等新型网络平台的普及和微
博等新型网络工具的应用,使得网络新媒体影响上升,对世界各国政治社会治理
和国际安全形势都带来复杂影响。网络空间逐渐发展成为“小社会”,其政治性
不断增强。首先,网络空间放大了现实问题,与其形成相互激荡之势,并成为策
动、组织和联系各种群体活动的重要工具,影响社会政治稳定。其次,网络空间
成为西方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和进攻的新工具。西方大力推行“互联网自由”
政策,投资开发“翻墙”技术,反对互联网的人为隔离,旨在以自由畅通的网络
渠道推广其价值观。西方和发展中国家在网络治理上的部分主张尖锐对立,发展
中国家对此高度警惕。伊朗计划打造独立的“全国互联网”,土耳其、古巴计划
推出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搜索引擎和操作系统,阿联酋、印度、沙特等国家要求
黑莓等西方互联网企业放松信息控制。未来网络空间价值观矛盾将更加突出,发
展中国家将面临更大的政治压力。
(作者单位:中央对外联络部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