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THEAST ASIA FORUM中俄及中亚各国“新丝绸之路”构建的战略研究赵东波李英武[摘要]曾经对世界经济产生过巨大影响的“丝绸之路”,正在重新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中亚四国,首次提出共同建设地跨欧亚“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这一创新的大合作模式使重现古老丝路辉煌、实现各自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变得无比真实。
中国“新丝绸之路”计划的实施,已经并将继续深刻地影响欧亚大陆地缘格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关键词]中国;俄罗斯;中亚;新丝绸之路;区域经济合作[中图分类号]F114.4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411(2014)01-0106-(7)[收稿日期]2013-11-01[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1AZD104)[作者简介]赵东波,吉林大学《东北亚论坛》编辑部编审;李英武,吉林大学《东北亚论坛》编辑部主任,副主编,编审。
(长春130012)始于2000多年前的古“丝绸之路”开辟了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便利通道,也培育了连绵不断的欧亚经济合作带。
曾经对世界经济产生过巨大影响的“丝绸之路”,正在重新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中亚四国,首次提出共同建设地跨欧亚“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这一创新的大合作模式使重现古老丝路辉煌、实现各自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变得无比真实。
再次以全新的地缘、经济、政治内涵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中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是要构建一个以中国为纽带的全球性贸易体系,既有陆上“新丝绸之路”,也有海上“新丝绸之路”,当然也包括空中的“新丝绸之路”。
这一计划运行的终极结果,将会构建国际经济新秩序,进而构建国际政治、文化新秩序。
陆上“新丝绸之路”计划是打通北线和中线,南线将来有望打通到伊朗,即使陆上打不通南线,那么由海上“新丝绸之路”计划作为补充,影响不了全局。
中国提倡的这条新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将立足于政治沟通、道路联通、贸易联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这“五通”建设。
中国“新丝绸之路”计划的实施,已经并将继续深刻地影响欧亚大陆地缘格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2014年第1期总第111期No.1,2014TotalNo.111NORTHEAST ASIA FORUM一、中俄及中亚各国“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空间布局“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所涉及区域总人口30亿,几乎占全世界人口的一半,市场规模和潜力独一无二,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
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我国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共同繁荣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有扩大我国向西开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和深化改革开放、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现实考量。
中国处在东亚与中亚之间,太平洋到印度洋之间。
“新丝绸之路”地跨亚欧两大板块,连接着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影响范围涉及东亚、中亚、西欧等区域。
“新丝绸之路”作为著名的国际联运大通道——“新亚欧大陆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我国的东西“大动脉”,而且也成为连接沿线各国城市的纽带。
沿线国家经济互补性强,在交通、金融、能源、通信、农业、旅游等各大领域,具有互利共赢合作的巨大潜力。
[2]近二十年来,随着中国与中亚各国交流与合作日益活跃,以及上海合作组织的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不断提高,一些古“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也希望能够借中国“快速发展的东风”,搭上上海合作组织这辆多边合作的“快车”,谋发展,图繁荣。
在此背景下,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议,希望通过发展“五通”,从线到片,逐步形成从中国、东亚、中亚到西亚及欧洲的区域大合作,造福于处在该经济带的各国人民。
未来的“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从中国开始,从自然地理环境看,可分为五个次区域:首先是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五国。
这是与中国西部边界山水相连、陆路相通、民族跨界而居的地区,也是目前与中国经济联系最为密切的地区,是中国的重要能源和资源供应地,也是中国商品的主要销售市场和投资密集区之一。
中亚国家也看重与中国的合作,期待通过与中国的合作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中国也有条件通过一系列双边和多边合作,使五国经济与中国经济的互补优势得到充分开发,从而达到共赢共兴的目标,因此这也是该经济带建设的重点区域。
其次是伊朗、伊拉克、约旦、叙利亚、沙特、土耳其等国。
以油气能源生产和出口为主,能源经济相对发达,但却面临如何改变单一经济结构的问题,它们期待通过与中国合作发展其他产业及农业等,这一地区也是中国产品销售的潜在市场和产业转移的理想承接地。
第三是高加索的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以及东欧的乌克兰、白俄罗斯和摩尔多瓦等国。
这些国家处在欧亚地理交接线及其邻近地区,经济相对发达也较单一,其国家外交方向选择上更多倾向与欧盟逐渐实现经济一体化,与东亚和西亚的合作现在属于次要和辅助地位,未来有望适当提升东向外交与合作地位,以保障从东西两个方向都能获利。
第四是俄罗斯。
俄罗斯作为丝绸之路的局部路经国家,也是这一经济带的组成部分,但俄本身就是独立的地区中心,且与中亚、高加索和西亚有着密切关系,并对其有着特殊影响力。
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必须考虑到俄罗斯因素,应与俄罗斯的“欧亚经济联盟”战略和中亚、西亚战略形成自然衔接。
第五是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
三国与中亚地区的关系及未来发展,主要取决于阿富汗问题的解决,如果阿富汗和平进程顺利,则三国与中亚的经济合作也将提速,相反则可能长中俄及中亚各国“新丝绸之路”构建的战略研究107NORTHEAST ASIA FORUM期陷入松散甚至若即若离状态,难以深入参与该经济带建设。
[3]从陆路走势上看可分为两个“新丝绸之路”走廊:一条是“中巴经济走廊”的规划建设问题。
巴基斯坦地理位置堪称“交通要道”,具有重要地缘优势。
2013年上半年,中巴两国高层互访后,双方启动“中巴经济走廊”规划建设事宜。
7月,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访问中国,两国公布了《关于新时期深化中巴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共同展望》,双方一致同意,启动中巴经济走廊远景规划相关工作。
双方正式宣布,将在爪达尔港和喀什这条约2000公里长的通道上,通过修建铁路、公路等,建立一条“中巴经济走廊”。
关于这一经济带问题,2013年5月2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巴基斯坦参议院发表的演讲中提出:“中国愿与巴方一道,加快推进喀喇昆仑公路升级改造项目,并积极探索和制定中巴经济走廊远景规划,促进南亚、东亚互联互通,带动周边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不断拉紧中巴利益纽带,为本地区国家间开展合作提供示范。
”这条走廊使中国南方省份经新疆与南亚区域连接,也通过中国南方省份使东南亚区域国家越南、柬埔寨、泰国与南亚区域的陆路交通连接起来。
这将是中国对外开放领域的一个新的经济走廊。
另一条是“环阿尔泰经济走廊”的规划建设问题。
这条经济走廊东端起始于俄罗斯远东太平洋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海港。
中间经过中国东部省区黑龙江、内蒙古,经过蒙古国乌兰巴托、科布多,再经过中国新疆阿拉山口,到达西端哈萨克斯坦里海明港阿克套。
在那里,与“欧洲—高加索—中亚运输走廊”的欧洲丝绸之路相连接。
由于这条经济走廊连接着环阿尔泰山脉的中—俄—哈—蒙四国,这条草原丝绸之路走廊将环阿尔泰山脉的俄罗斯、中国、哈萨克斯坦、蒙古四国连接起来;经哈萨克斯坦、蒙古国将高加索地区、中亚地区与东北亚区域国家连接起来;将西太平洋、欧亚草原、里海连接起来。
“中—俄—哈—蒙环阿尔泰次区域”合作向东延伸到远东太平洋区域,向西延伸到“中亚—南高加索”区域。
这条运输走廊的建设,将有利于哈萨克斯坦国东哈萨克斯坦州发挥已有的铁路基础设施优势,通过铁路连接,实施跨境运输;有利于蒙古国的发展,使其成为连接中亚与东北亚两大区域的经济走廊;有利于促进中国北部省份的国际贸易合作的便利;有利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发展,使俄罗斯远东与中国、朝鲜、韩国东北亚经济体贸易关系更加便利。
“中巴经济走廊”和“环阿尔泰经济走廊”的战略规划都将促进上海合作组织国家与蒙古、朝鲜、韩国、日本、越南、泰国周边国家间区域经济合作的便利化,符合建立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合作组织精神理念。
[4]根据丝绸之路沿岸地区和国家的实际条件和需求,未来的经济带实际将包括若干专业“带”,如交通运输带、能源供应带、信息交换带、科技合作带、商品贸易带、农业开发带、旅游发展带、安全保障带、政治互信带等。
这些专业“带”的建设可以同步推动,也可在时间上有先后,做到根据条件成熟度和参与国的积极性和接受度,“能做什么就做什么”,逐领域、逐层次推进其建设。
正如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在回应习近平主席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议时所提出的,可以率先建设“信息丝绸之路”。
[3]二、中俄及中亚各国“新丝绸之路”面临的挑战、机遇及战略定位中国应从战略顶层设计方面加以规划,必须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提出为契机,发挥东北亚论坛2014年第1期108中俄及中亚各国“新丝绸之路”构建的战略研究109主导作用,同沿线国家合作解决相关问题,为确保我国能源安全及在上海合作组织内部与中亚地区更好地发挥建设性作用争取更为有利的地位。
同时,也为促进我国东中西部互动、构建我国能源安全体系西翼、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和西部地区长治久安提供强有力的战略支撑。
但中国拓展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合作的建设目前还存在一些风险和挑战。
[4]首先,俄罗斯、美国、西欧以及日韩等国家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强有力的市场竞争对我们构成现实挑战。
其次,新疆还面临国内东南沿海等内地发达省区的激烈竞争。
第三,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一条陆路大通道,陆路通道的不利条件远大于海上通道,尤其是跨境国家之间的运输协调复杂而困难。
第四,俄白哈关税同盟对我国对外经贸合作尤其是双边贸易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第五,中亚地区恐怖活动的蔓延、跨国犯罪、贩毒及2014年阿富汗撤军后的政治安全等都将对新疆与中亚国家的经贸合作带来负面影响。
[4]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一个克服困难、逐步推进的过程。
推进贸易与投资的便利化、深化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互联互通、建立自由贸易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三个阶段。
就目前及未来10年的情形而言,范围上不宜过大,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并借助亚洲开发银行倡导的中亚区域经济合作机制(CAREC)进行合作更为实际可行,可考虑中国、俄罗斯及中亚五国(2+5)的模式。
上合组织是我国实现中亚战略目标的主要政策工具,倚重和发展上合组织,使其在中亚经济合作方面发挥主导作用是我国中亚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5]CAREC是活跃在中亚地区经济合作领域的多边机制之一,在推进经济合作议程的实施方面,已走在其他地区多边经济组织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