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方法的概念和分类地理教学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
教学得法,则事半功倍,教学质量较高;反之,教学不甚得法,则事倍功半,教学效果不理想。
因此,要完成地理教学的任务,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必须讲究地理教学的方法。
一、地理教学方法的概念(一)对教学方法概念的理解对“教学方法”一词,国内外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各有各的解释。
西方的教学理论不划分什么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范畴,甚至还包括课程教材,常常采取综合研究的方法,如程序教学、设计教学、范例教学等等。
在我国也有把不同类型和层次的教学范畴混到一起的现象,把实际上属于教学原则或教学组织形式范畴的,如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也列入教学方法一章,与讲授法、谈话法等具体狭义的教学方法相提并论,甚至还把课堂上师生的各种外部活动形式当作教学方法,如教师讲述就是讲述法,学生朗读课文就是朗读法等等,这样往往会造成混乱。
虽然教学永远是一个综合体,客观上没有把教学原则、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分得非常清楚的教学,并且教学方法是依附于教学内容的。
但是,为了能清楚地阐明教学方法,本书仅就区别于教学原则和教学组织形式的狭义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二)地理教学方法的定义我国地理教学研究中,使用较多的地理教学方法的定义是:“地理教学方法就是地理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过程中所采取的各种手段、途径、措施和办法,其中有教的方面,又有学的方面,它是为了解决教与学的矛盾的”。
这个定义基本上正确,也比较具体。
根据国内外有关教学方法理论研究的新发展,本书将地理教学方法进一步定义为:“地理教学方法,就是为实现地理教学目的,完成地理教学内容,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进行的、由地理教学原则指导的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
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学的方法。
但是,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教学方法,就是教的方法加上学的方法。
因为两者毕竟是教学活动统一体的两个方面,而且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紧密联系的。
教和学是统一的双边活动,在教学中两者不可分离孤立,没有没有教的学,也没有没有学的教。
但是,二者又不可互相替代。
在实际地理教学过程中,不应将教师教的方法与学生学的方法截然分开。
教师的教法,必然要通过学生的学法来体现。
学生的学法,实际上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方法。
教学是师生结合在一起的共同活动,教法与学法是辩证统一的。
二、研究地理教学方法的意义在我国地理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中,地理教师创造了许多教学方法。
但是,由于过去地理教学方法理论本身的弱点,以及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存在着口头上重视,而实际上却不重视的现象。
所以,有必要进一步明确研究地理教学方法的意义。
(一)地理教学方法的研究有利于地理教育职能的发挥学校的地理教学是实现地理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每个地理教师都应该十分明确自己的教学任务,完成地理教育职能。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所运用的方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地理教学方法的研究有利于调控地理教学过程地理教学过程是一个可控的信息传递过程。
要保证教学信息传递的畅通和准确,并能实现最佳调控,就必须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及时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并及时调整和控制,使地理教学过程始终保持稳定和平衡。
选择好的地理教学方法能够及时获得反馈信息,有利于地理教学过程的调控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地理教学方法的研究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是一个具有思想感情的、在不断发展中的、以学习为主要任务并且需要教育关怀的个体。
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是处在客体地位,但是学生又是学习的主体。
要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要有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
好的教学方法能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观能动作用,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四)地理教学方法的研究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是地理教育改革的实践者,开展地理教学方法的研究,可以不断充实教师的智能结构,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理论水平、科学素养和业务能力,以科研促教学,以正确的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使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有了可靠的保证。
(五)地理教学方法的研究有利于地理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地理教育要发展,就必须改革那些不适应新形势需要、违背教育规律、阻碍地理教育发展的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等。
其中,地理教学方法的改革就是这些改革内容的热点问题之一。
三、地理教学方法的分类(一)地理教学方法分类的依据所谓地理教学方法的分类,就是为了便于认识、分析、掌握各种教学方法的特点,将在地理教学中创造出来的众多的教学方法,按照某些特点,把它们分别归类。
地理教学方法的分类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帮助地理教师掌握科学的地理教学方法体系,并加深对各种地理教学方法的认识和理解,促进教学方法理论的研究,加速地理教学改革的进程;有助于教师在地理教学实践中能恰如其分地选择教学方法,进而熟练、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更好地发挥地理教学方法的作用。
斯卡特金认为:“教学方法的分类最大的困难是弄清分类的基础。
在这个问题上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看法:一些教育家主张沿用按知识来源进行分类的传统分类法,一些教育家则主张根据教学论的任务进行分类,有的教育家坚持按思维的逻辑形式进行分类,也有的教育家坚持把上述三种特点综合起来进行分类。
”①关于一般教学方法的分类,在国内外各种教育学的书籍中有着不同的分类依据和方法。
不同的分类实质上是人们研究各种教学方法特征的不同的侧面。
我们认为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是一个综合体,比如地理教学中在运用各种方法时都包括了逻辑思维的基本形式,而且运用地图是地理教学的一大特色,那么对地理教学方法的分类就实在是既十分重要,又十分复杂的问题了。
同时,分类只能是相对的,不能强行把某种教学方法归属于某一类。
每一种教学方法,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一定的稳定性,而且都有各自的特点和特定的功能。
所以,不从理论上研究教学方法系统,就难以对地理教学方法进行科学的分类。
当然,首先对每种地理教学方法的名称要认真确定,我们不能仅仅从师生活动的外部表现来确定,而是必须把该方法中的本质东西反映出来,即要反映怎样通过地理教学来安排学生的认识活动。
其次,“教学方法分类必须从多角度分析或进行综合分析,包括:(1)信息媒体是什么?(2)师生怎样相互作用?(3)认识的性质和水平如何?(4)它有何种性能或功能?(5)它适用的范围怎样?(6)它的运用需要哪些条件?”①地理教学方法的分类也应遵循这些内容作为依据。
(二)地理教学方法体系从系统论的观点看,地理教学方法应有一个完整的体系,它不是杂乱无章的,应该遵循一定的分类原则,使其系统化、规律化。
曹琦先生曾根据各种方法在形成地理知识体系过程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归纳出一个地理教学方法系统,即:这个系统为近年来我国地理教学方法体系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它揭示了地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层次结构及其相互关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
此外,刁传芳和高如珊先生还根据地理教学的学科特点及学生在学习地理时认识过程的特点,按照各个地理教学方法的性质、作用的不同,将众多的地理教学方法划分成:认识活动方法、行为活动方法和地理专题教学方法等三大层次(三大类地理教学方法)。
这一层次分类法反映了地理教学过程中教与学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本书作为高师院校的教学用书,我们在借鉴和吸收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把地理教学方法体系表述为:第二节地理教学的常规方法地理教学的常规方法,是相对新涌现出来的一些地理教学方法而言的,是指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被经常使用并有一定规范要求的教学方法。
一、以语言为主的地理教学方法以语言为主的地理教学方法,是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口头语言或学生独立阅读书面语言,以获取地理知识、技能,并促进智能发展、培养思想品德和进行审美教育的地理教学方法。
(一)讲授法地理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把学生所要学习的地理知识内容,以一种现成的口语形式传授给学生,而学生不用自己独立去发现这些内容的教学方法。
在这种教学方法中学生只要把教师传授给他的内容加以吸收或消化,以备将来利用或再现。
讲授法是目前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主要教学方法。
1、地理讲授法的特点(1)能将科学的地理知识,在短时间里简捷地传授给学生。
(2)教师富有启发性的对教材进行系统讲授,不仅能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地理知识结构,而且还能有效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智力。
(3)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
(4)地理讲授法有较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教师比较容易控制所要传递的知识内容。
当然,地理讲授法也有其局限性。
教师如果讲得过多方法又过于单一的话,往往容易束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易使学生维持良好的注意力,也不易使学生理解问题;学生主动活动的机会少,不能及时反馈,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不利于对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所以,教师在运用讲授法时,必须熟悉并掌握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既要注意讲授内容的科学性、思想性和系统性,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同时还要辅之以其他方法,精讲精练,恰当运用板书,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讲授法的方式讲授法是讲述、讲解、讲读和讲演等方式的总称。
在地理教学中讲述和讲解的方法,使用的又更为普遍。
(1)讲述法,是教师运用富于形象的语言叙述或描绘地理事实材料的方式。
如在讲述“长江”时,有经验的教师常常用恰当的诗歌烘托地理情境,唤起学生的形象思维:金沙江段用“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川江段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三峡段用“青山夹岸,碧水中流”,荆江段用“九曲回肠,水乡泽国”,下游段用“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等等来描叙各段的特征,使学生感到形象鲜明,在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中,学生得到地理知识的传授和美的享受。
(2)讲解法是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为说明各种地理事象的成因、特点、内在联系时,运用富于论理的语言解释或论证地理概念、地理判断和地理原理的方法。
如讲解地球的运动、大气的变化、季风的成因、自然条件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等均以讲解法为主。
不论是讲述法,还是讲解法、讲读法、讲演法,在运用中都必须注意启发式教学,否则就会成为“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
3、讲授法对教师教学语言的要求教学语言是教师输出地理知识的信息,也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开发智能的媒体,是帮助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工具。
讲授法尤其注重对教师教学语言的要求。
(1)思想性。
任何教育都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地理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和地理知识的特点,正确地使用富于思想性的教学语言,寓思想教育于地理教学之中。
(2)科学性。
科学性的教学语言既要符合地理学科的科学要求,又要符合教育科学的要求。
它必须是观点正确、含义准确、严密周到、措词精当、不生歧义的准确语言,绝不能使地理知识“失真”。
(3)启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