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第一章我省玉米生产现状一、我省夏玉米生产情况玉米是我省仅次于小麦的第二大作物,单产和总产均居粮食作物第二位。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重视粮食生产,玉米种植面积正在逐年恢复增长,单产水平也随之逐年提高。

尽管如此,目前我省农民种植玉米的科技水平仍较低,其现状是:绝大多数群众仍习惯于沿用传统技术进行生产,使玉米产量仍处于较低水平,且低而不稳;品种采用多样化,施肥多采取“一炮轰”方法,肥料投入偏少,养分单一,管理比较粗放,收获偏早。

二、我省夏玉米生产存在问题1、品种多乱杂,筛选比较工作落后。

2、主导品种不突出,高产品种推广不力。

3、肥料投入单一,养分投入不足。

4、施肥方法不科学,盲目施肥现象严重。

5、播量少,种植密度偏稀,比正常合理密度少500株左右,比超高产攻关栽培少1000株或更多。

6、播种粗放,保苗率低,苗质不均衡,整体苗质差。

7、良种良法不配套,关键增产措施落实不到位。

8、病虫害防治不及时,重治虫轻防病。

9、栽培技术创新研究不够,新技术推广不力。

三、我省夏玉米生产对策重点落实“一增四改”技术。

“一增”,就是要适当增加种植密度。

“四改”,一是改过去的稀植大棒品种为种植耐密高产品种;二是改套种为直播。

因为套种多为人工点种,密度普遍偏稀,且比较费种;三是改粗放用肥为配方施肥,提高化肥利用率;四是改人工种植为机械化作业,实行从种到收的全程机械化,提高玉米生产水平和生产效率。

第二章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玉米是C4植物,光和效率高,光呼吸低,在生产条件好、管理水平高的情况下有较大的增产潜力。

我省地处中原,光热资源丰富,是玉米的适生区。

目前我省玉米产量尚处于较低水平,增产潜力巨大。

为充分挖掘玉米的增产潜力,大幅度提高单产水平,从而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现根据近两年我省玉米高产攻关竞赛开展情况和一些农民群众创高产的实践经验,并借鉴外地创高产的一些典型经验和技术理论,归纳出如下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模式。

一、夏玉米高产栽培的产量指标与地力基础1、产量指标:600~800kg/亩。

2、地力基础:有机质含量1%以上,碱解氮80毫克/公斤以上,速效磷20毫克/公斤以上,速效钾100毫克/公斤以上;土层深厚,土壤通透性好;水源充足,具备灌、排设施条件。

土壤条件低于上述指标,亦可通过加大当季施肥量来实现。

二、品种选择高产栽培应尽可能选用增产潜力大、抗逆性强、高产、耐密、紧凑型优质杂交种。

如:滑玉11等。

试验证明,在同样条件下,与平展叶型玉米品种相比,竖叶型玉米品种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力强,同化率高,增产潜力较大,一般比平展叶玉米品种增产25%以上。

三、力争早播早播是夏玉米高产的关键。

播种越早产量越高。

贴茬抢种,应在麦收后立即进行,用玉米播种机播种,最好在6月10日前完成,最迟不应晚于6月15日。

四、精心播种,足墒下种,确保一播全苗1、播种质量的基本要求:播种要尽量做到四个一致:即籽粒大小、土壤墒情、播种深浅、播种时间四个一致。

2、播前要精选种子,人工除去小粒、瘪粒、霉粒、虫粒。

种子质量要达到国标要求,尤其纯度和发芽率要高。

种子质量标准要求:种子纯度≥98%,发芽率≥85%,净度≥98%,含水量≤13%。

有条件时,播前最好进行发芽试验,以确保质量。

3、播前尽可能用粉锈宁、辛硫磷等药剂拌种。

最好采用包衣种子。

4、播量要适宜,滑丰6号、滑丰9号、滑玉13精品每亩播量2公斤;紧凑型中高密度品种滑玉11精品播种量应在2-2.5kg/亩。

提倡单粒播种。

5、必须足墒播种。

土壤墒情不足时,应先浇水后播种或播后立即浇水,严禁欠墒播种。

套种时,要做到有墒则套,无墒不套。

6、播种深度3~5cm为宜,深浅应基本一致。

7、播种可适当施用种肥,每亩用一铵或二铵10公斤,用播种施肥一体播种机一次完成,种、肥间隔5-10公分。

五、合理密植及留苗要求1、上面已经提到,目前生产上种植密度普遍偏稀,增加产量的关键措施之一,就是合理增加密度。

即应根据品种特性、气候、地力水平、肥水条件、管理水平等因素,因地制宜的适当增加密度。

2、密植原则是:平展叶型宜稀,竖叶紧凑型宜密;肥地宜密,薄地宜稀(土壤肥沃、施肥量又多时,适当密些,土壤肥力较低、施肥量又少时,应稀些);灌溉条件好的地方宜密些,干旱和水浇条件差的,应稀些;气温低、昼夜温差大的地区宜密些,气温高、昼夜温差小的地区宜稀些;透气性好的砂壤土宜密些,透气性差的粘土地宜稀些;精细管理的宜密些,粗放管理的应稀些。

3、根据上述几项原则,平展叶型如滑丰6号,中下等地力每亩3000-3300株,中上等地力每亩3300-3500株;半紧凑品种如滑丰9号、滑玉13号,中下等地力每亩3300-3500株,中上等地力每亩3500-3800株;紧凑型如滑玉11,中下等地力每亩3700-4000株,中上等地力每亩4000-4300株,超高产栽培,每亩4500株为宜。

行距配置:一般田以等行距60×60cm为宜,高产田以宽窄行80×40cm为宜。

六、合理配方施肥及要求1、应采取以地定产,以产定氮,因缺补施磷钾和微量元素的原则进行施肥。

土壤速效磷在10ppm以下应补磷,速效钾在100ppm以下应补钾。

中产地力水平,亩产400-500公斤,增产10~15%为指标,亩施纯氮12~15公斤,P2O5 4~5公斤,K2O5公斤。

高产地力水平,亩500-600公斤,增产10%左右为指标,亩施纯氮15~18公斤,P2O57~9公斤,K2O10公斤。

2、磷、钾肥和微肥做底肥在5叶期定苗时一次性施入。

氮肥则分别在拔节(播后25天)、大喇叭口期(播后45天)和抽雄后三次施入,第一次施量占总氮量的30%,第二次施量占60%,第三次占10%。

如果农户因各种原因做不到三次施肥,至少要施两次肥,第一次在拔节期,施氮量占总氮量的40%,第二次在大喇叭口期,施氮量占总氮量的60%。

3、超高产栽培条件下玉米的施肥方法为“科学追肥,增施磷肥,巧施氮肥”(1)夏玉米是高产作物,需水肥量大,根据生长发育特点,前期需肥量小,中后期需肥量大。

全生育期要抓好三次追肥:一是苗期攻杆肥,二是大喇叭口期攻穗肥,三是吐丝期攻粒肥。

(2)在前茬小麦进行秸秆还田或施足有机肥(2-3方/亩)的前提下,夏玉米以施用化肥为主。

在玉米播前施入底肥或种肥(随播种每亩施用磷酸一铵或二铵10公斤作种肥),肥力较好的情况下,可抓住拔节期、大喇叭口期这两次追肥。

(3)根据产量确定施肥量,一般高产田按每生产100kg籽粒施用氮(N)3kg,磷(P2O5)1kg,钾(K2O)2kg计算;产量600~800kg/亩地块,每亩需施纯氮18~24kg,P2O56~8kg,K2O10~15kg(折合尿素40~50kg,过磷酸钙40~50kg,硫酸钾20~30kg),高肥地取低限指标,中肥地取高限。

施用复合肥或磷酸二胺等肥料时按上述N、P、K总量科学计算。

(4)另外,玉米是对锌敏感的作物,特别在生育初期是玉米需锌的临界期,生育前期每亩增施1kg硫酸锌,对玉米增产有良好促进作用。

同时推荐施用玉米缓(控)释专用肥。

4、高产施肥方法和应注意事项(1)在肥料运筹上,应注意平衡氮、磷营养,一般采取轻施苗肥、重施大喇叭口期肥。

苗肥,在拔节初期将氮肥总量30-40%加全部磷、钾、硫、锌肥施入,促根壮苗;大喇叭口肥,在大喇叭口期(叶龄指数55%~60%,第11~12片叶展开)追施总氮量的60-70%,以促穗大粒多。

(2)要开沟深施(15~20cm),忌撒施和表施。

(3)根据我省一些地方创高产的实践经验,播种后至出苗前,或刚出苗不久(5叶前),及时浇灌一次粪水(猪粪或鸡粪水)每亩1-1.5方,促苗作用明显,增产作用显著。

七、合理灌排1、玉米需水量大,在玉米一生中要浇好四至五次水。

一般播种时要浇好第一水,也叫底墒水。

在拔节期灌第二水,抽穗前要饱浇攻穗水,授粉时要浇好扬花水,授粉后要浇好灌浆水。

2、浇水的原则是苗期少(不旱不浇),拔节少,大喇叭口期饱,抽雄期浇个够,灌浆期看天定多少。

即灌浆期要看天,看苗,灵活掌握,科学浇水。

3、夏玉米各生育期适宜的土壤水分指标分别为:播种期(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数)75%左右,苗期60%~75%,拔节期65%~75%,抽穗期75%~85%,灌浆期67%~75%。

除苗期外,各生育时期田间持水量降到60%以下均应及时浇水。

4、播种时要做到足墒下种。

5、浇过拔节水后,要及时中耕培土,促进气根下扎,防止倒伏。

6、玉米抽雄前10天——抽雄后20天,是玉米需水关键期,若遇旱,要及时浇水,防止玉米“卡勃旱”现象发生。

7、要特别注意浇好关键水,并注意防涝排水(1)玉米一生灌水有两个关键期:一是播种期,这次灌水关系到能否实现苗全、苗匀、苗齐、苗壮的问题,是获得高产的基础。

另一个是抽雄期,这是玉米需水的临界期,关系到玉米开花、授粉和籽粒形成,是决定产量的关键时期,此期若缺水,则严重减产。

因此,在生产中一定要保证这两次关键水的灌溉。

(2)注意防涝排水。

夏季雨季降雨集中,土壤含水量过多时对玉米生长不利。

防御措施:①排灌沟渠配套;②调整播期,力争早播是其对来海的敏感期尽量赶在雨季开始前;③夏季遇涝及时排水;④涝害发生后及时追施速效氮肥,促使恢复。

八、搞好田间管理1、苗期管理(播种-拔节)苗期是生根、增叶、茎节分化为主的营养生长阶段,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是实现苗足、苗早、苗齐、苗壮,促进根系发育,培育壮苗,为丰产打好基础。

主要措施是:(1)出苗后,及时查苗,缺苗较长地段及时补种或移栽。

补种:在玉米刚出苗时,将种子浸泡8-12小时,捞出晾一下抢时间补种。

移栽,可在玉米3-4叶间苗时带土移栽,移栽苗要比原地苗多1-2片可见叶。

补种或移栽苗要加强水肥管理,确保生长整齐。

缺苗不太严重地段可在四周留双株。

(2)适时间、定苗,早管促早发。

实行3叶间苗,5叶定苗,连续进行多次。

并做到去弱苗留壮苗,去大小苗、留整齐苗,去病苗、留健苗,去混杂苗、留纯苗。

并结合定苗,把磷、钾、微肥一次性施入田中。

缺锌地块,亩施硫酸锌1公斤。

弱苗早施偏心肥。

间苗后,还要及时不断地拔除小弱株,直到抽雄前。

留单株壮苗,提高群体整齐度,保证植株群体健壮。

(3)5叶前后立即进行中耕灭茬,促根下扎,进行蹲苗,从而使个体生长健壮而不过旺,植株蹲实,茎叶扁平,叶片厚实,叶色浓绿。

(4)管好小苗。

夏玉米生育期短,生长发育快,必须一播就管,出苗前遇雨要及时破除板结。

苗期注意及时防治灰飞虱、蓟马、粘虫等害虫。

同时出苗前可用封闭除草剂或苗期用玉米田专用除草剂防除杂草。

2、穗期管理(拔节-开花)穗期是玉米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管理的中心任务是促进中上部叶片增大,茎秆粗壮墩实,主攻目标通过肥水措施达到壮秆、促穗,使穗多、粒多、穗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