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8、昭君出塞

18、昭君出塞


,其中包括我们汉族 ,匈 ,他们的发展促进了中华
民族的整体发展 ,因此我们说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下面让我们从遥远的古代
回到现实中来 ,看看我们今天的民族关系如何 ,有那些值得我们在今天处理民族关系中借鉴
和运用?设计目的: 今天中华大家庭的和睦相处, 与王昭君等人是分不开的, 大家一定要珍
惜来之不易的民族的团结和稳定。
(放映此歌曲 ,学生一起唱 ) 宋祖英唱的一首歌《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 弟姐妹是一家》
(在歌声中 )祝我们的祖国兴旺发达,祝我们的民族和睦相处!
3、引导学生观看有关 “课件 ”中的历史图片、史料、问题等,帮助学生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 解。 重难点:昭君出塞的意义。 课前准备
1、独立收集、查找有关 “王昭君 ”的介绍及相关诗句、图片等资料,整理后课堂上运用,使 学生之间资源共享,逐步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信息查询能力。
2、收集上课所需要的音乐、背景图片等 3、排练昭君出塞的剧情 教学用具:书本、图片、粉笔 教学渗透点: 根据汉匈两族人民友好关系的历史事实联系现实, 从而正确理解我国今天的民族政策突出 藏
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亡(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
--董必武
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社稷依明主,安慰托妇人。
--戎昱
设计目的:学会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 奴族了?
--匈奴族。在今天的五十六个民族中还有没有匈
但在今天的五十六个民族中还有一些民族与匈奴族保持血缘关系 奴族作为我国古老的一个北方的少数民族为北方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2、认识民族友好是我们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昭君出塞促进了汉匈两族的友好相处,受 到后人的称赞。 (三)过程与方法:
1、收集昭君出塞的有关历史故事,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 的历史短剧。
在可能的情况下排演《昭君出塞》
2、通过绘图、写故事、赏析古诗等方法,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引导学生探究问题,从中体 验学习历史的快乐。
--匈奴族, 它直接威胁到中原的统治,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李广、 卫青和霍去病与匈奴攻杀不休,稳定了汉的统治,
如果你是汉的统治者,你会用什么
方法来解决汉与匈奴的关系?(和亲)来引入新课
新课内容: 1、昭君出塞事在必行(出塞前)
你知道昭君的故事吗?
生动讲述这个美丽的故事, (学生没说完整的教师再补充)了解以下内容:王昭君,名嫱,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8、昭君出塞
知道昭君为汉匈两族友好相处作出了巨大贡献; 为学生初步掌握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过 程,正确认识我国古代民族关系奠定基础。培养学生整合课程,收集资料的能力。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 民共同缔造的。
嫁给呼韩邪单于。
2、 离乡的勇气和精神(出塞 --送行) (放背景音乐《昭君出塞》 ,电脑出示《昭君出塞》的画)让我们大家一起送昭君出塞,并
为她的离去配上一段解说词。
学生:可以分组来编写、也可独自完成,形式多种多样;学生完成后进行展示。
3、 昭君的精神 ①(出塞 --路途)
从长安到匈奴,千里迢迢,昭君在路途上会遇到那些艰难险阻呢? 学生谈:略
汉一家亲 课前教育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是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中国共产党以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
汉代南郡秭归(湖北兴山县)人。王昭君是个农家姑娘,年轻时因貌美被选入皇宫当宫女。
她人品正直,入宫后因没有贿赂画师,被冷落பைடு நூலகம்旁。汉元帝下令从宫女中挑选一名,嫁给呼
韩邪单于。 王昭君在宫里早已听到匈奴与汉和好的消息, 就慨然应召, 愿作和亲的使者,嫁
给匈奴王。临行前,汉元帝举行了盛大的欢送仪式,昭君丰美的容貌,华丽的服饰,震动了
②(出塞 --到达)
昭君终于到达了她的第二故乡, 这里与中原相比, 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 在这里她会出
现怎样的情况呢?她的未来是怎样的?前途一片渺茫,
你能预示昭君的未来吗?
(分小
组讨论)设计目的:学习昭君的精神和昭君所做出的贡献
4、 对昭君出塞的评价 (课件展示) 学生课前收集, 欣赏古诗, 看古人对昭君出塞的评价, 你喜欢哪一首?为什么?
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 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教学设计 新课导入:北方名歌 :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在茫茫的草原上, 战国时期出现了一个非常强大的民族 秦、汉初如何解决匈奴问题? --学生回答(略) (课件显示)唐朝诗人王昌龄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汉宫。据说,第一次见到昭君的汉元帝也大吃一惊, 后悔不该把这么美丽的姑娘嫁给匈奴王,
他很想留住王昭君,假设昭君留在元帝身边,历史会怎么发展呢?请续写历史故事。
(设计
目的:了解昭君出塞的原因) ; 学生:可以分组来编写、也可独自完成,学生完成后进行展示。
教师总结: 在当时的情况下, 王昭君必须去匈奴。 于是她离开了自己的家乡, 前往长城附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