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阅读一、阅读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把英语作为外语学习,一般要学会听、说、读、写四种技能,虽然学习者可以因目的不同而有所侧重,但语言是个整体,不能完全隔裂。
这四种技能是紧密关联、相互影响的,其中阅读是关键。
我们学习英语时很难发明创造,只能按英语的规律模仿、套用或组合各种语言材料。
我们掌握的语言材料越多,使用英语的能力就提高得越快。
在我国目前条件下,直接听说英语的机会局限性很大,因而阅读是接触英语、吸收语言材料、获取感性认识的最重要的途径。
阅读对其他技能以及翻译的训练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个学生的听力的好坏不完全在于耳朵的辨音能力,它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以往阅读所掌握的词汇、语言规律和文化背景知识。
同样,说的能力也不仅仅是语音语调的问题,只有在通过阅读,掌握语言材料,了解西方文化的情况下,才能提高口头表达的能力。
以前有人主张学习英语必须从听说开始,听说有了一定基础后才进行读写。
现在人们逐渐认识到,只听说、不阅读,必然会影响记忆,听说的水平也很难提高。
阅读对培养和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们知道,一个说本族语的人如果不会读书识字,终究是一个文盲,何况一个外语学习者。
至于要写出地地道道的、能适应各种用途的英文,特别是正式的书面语,必须要在大量阅读过程中学习种种表达方式,方能得心应手。
在学习的高级阶段进行英汉互译的训练时,要避免汉式英语,就得通过大量阅读来培养语感。
要想避免英式汉语,则与我们阅读过程中对原文的理解有很大关系。
如果对原文的主要思想和逻辑关系掌握不好,便会出现按词按结构死译、生搬硬套的现象。
实践证明,我国广大的英语自学者,多半是通过学习教科书、查词典,在可能条件下结合听录音和广播英语的。
二、培养英语阅读技能的特殊问题培养英语的阅读技能,在许多方面可以借鉴我们提高汉语阅读技能的方法和经验。
譬如两者都要求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词的意义、词与词的配合、上下句的联贯,以及段落划分和篇章组织;两者都要求能概括文章大意和洞察字里行间含而不露的思想,以及查阅词典和其他参考书的能力。
尽管如此,我们在学习掌握阅读英语的技能时,还应充分注意到它的特殊问题。
首先,我们在开始阅读汉语时已具备对本族语的听说能力,因而阅读过程是将纸上的文字符号与已掌握的字音、字义一对对地挂上钩,也就是说,是一个由形到音最后到义的过程。
到了一定的水平,我们便进入直接从形到义的阅读阶段。
成年人学习外语(英语)的情形却大不相同,我们不可能象幼儿那样先花上四五年时间只学听说,因此,我们一开始学习阅读英语时不存在由形到音到义的过程,形和音都是新的。
其次,更重要的是,由于我们早已习惯汉语的发音和语法,在学习英语时必然会受到汉语的干扰。
例如,我们习惯于汉语中”修饰词+被修饰词”的结构,认为“一张世界地图”的说法是合理的,一旦接触到英语中“被修饰词+修饰词”的结构(a map of the world) 往往会觉得难以接受和理解。
又如,在汉语中我们同意对方的意见时总说“对”或“是的”,不同意时则说“不”或“不对”。
但在英语中,不论对方说话用的是肯定语气还是否定语气,回答总按事情本身作肯定或否定答复。
初学者,对这样的对话不易正确理解。
例如:A: I can't do a thing like that .(我不能干这样的事。
)B: No, you can't. (是啊,你不能干这样的事。
)第三,我们在学习汉语时不存在文化背景知识方面的困难。
“说到曹操,曹操就到”,“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等谚语不会影响我们对文章的理解,“四化建设”、“五讲四美三热爱”等新词的涵义,我们也能充分领会。
但是,在学习英语时,中外文化背景的差异往往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困难。
例如,在北京大学骗写的《大学英语》第四册中有一篇英国小说家曼斯菲尔德的作品《一杯茶》(A cup of Tea)。
故事结尾外丈夫对妻子说了这样一句话:But let me know if Miss Smith is going to dine with us in time for meto look up The Milliners’ G azette.如果我们不知道西方人吃晚饭前,尤其在有客人的时候,有换上比较讲究的衣服打扮一下的习惯的话,就不能理解那个丈夫为什么要去看时装杂志。
该课本中另一篇文章The Secret Life of Walter Mitty有这样几句话:“Didn't know you were in the States,Mitty,”grumbled Remington. “Coals to Newcastle, bringing Milford and me up here for a tertiary.”“You are very kink,” said Mitty.在这段话中,由于中外文化背景不同引起的困难可能有两处。
一是Coals to Newcastle。
在英语里这是一句常用的成语,Newcastle 是英国产煤中心,“把煤运到纽卡斯尔”的含意是“多此一举”。
Remington 医生并不是在谈运煤问题,而是谦恭地说,他们不知道Mitty这位名医就在美国,把他和另一位医生邀来看病完全是多余的。
另一处是Mitty的答话:“You are very kind".如果我们不了解这是英美人在回答别人恭维时常用的客套话,不知道这是“你说得太客气了”意思,而直译为“你很仁慈”,那就很可笑了。
三、阅读材料的选择英语学习者应根据自己的程度和学习的目的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
1.教科书对于初学者来说,应有一本根据中国人学习英语的特殊情况编写的英语教科书。
这样的教科书最好配有录音带或能跟随电视、广播逐课学习。
我们为什么要有教科书呢?因为教科书都具有以下共同点:——套基础教材都会包括两千多个结构词及其基础词,使我们尽快学到最有用的词汇。
——教科书也会包括基本语音和语法规律。
这些是学习英语必要的基础。
——语言是思想的外壳,它不能脱离思想独立存在。
教科书里总会有体现英语核心部分、具有思想内容连贯课文。
我们可以不是孤立地,而是结合思想内容来学习语言形式。
——学习语言贵在操练和应帮。
教科书都会为我们提供一些练习,帮助我们初步熟悉语音、语法规律、词的构成和搭配。
——教科书还会通过题指导我们如何抓住全篇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分清说明主题的辅助细节,以及在不同场合恰当地表达思想的种种语言手段。
——最后,所有的语言教科书都是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安排内容。
我们逐课学习,便能象爬梯子那样,一级一级,逐步提高。
2.简写本文学名著教科书所提供的是语言的核心部分,虽然重要,但仅此是不够的。
因此,除掌握基本词汇和语法知识之外,我们还要设法接触大量语言材料。
这时我们会遇到这样一个矛盾:我们的思想已经相当成熟,但我们的英语水平却只能阅读内容简单的书籍。
反之,我们有兴趣的著作又不易看懂,即使勉强靠查词典读完了,对我们语言的提高与帮助不大。
英美学者,如I.A. Richards, Michael West, Edward Thorndike和Irving Lorge 等都曾对英语的词汇进行过研究。
West 在1941年便指出:只要有100个常用词便可以编写各种长故事,当然偶尔还会出现他的常用词表以外的个别词。
曾经几度来中国讲学的英国知名学者I.A. Richards 和C.K. Ogden等人曾设计过一种”Basic English".它包括850个英语词,一些有关句子结构的词序、词尾变化、助动词、代词等基本规律。
他们认为,掌握这个核心部分便能进行交际。
他们还用这850个词和基本语法规简化或另行编写了很多书籍,其中甚至包括寓有哲理内容的书。
根据I.A. Richards, Michael West, Edward Thorndike和Irving Lorge 对词汇所进行的研究,英美国家近年来已出版了不少根据常用词汇频率表编写的简易读物,简写了许多文学名著这些书可供初级和中级英语水平的学生使用。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赞成采用简写的文学名著作为阅读材料。
有人认为文学名著一经简化便失去了原有的价值。
这话有对的一面。
但对初学者来说,阅读这些书籍并不是为了对英美国家的文学进行研究。
我们的目的首先是为了提高阅读水平,同时从中了解英语国家人们的生活、思想和感情,以及他们的社会、文化、历史和传统习惯,熟悉他们的道德标准、价值观念等等。
举一个例子来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时常提到“世外桃源”、“周瑜打黄盖”、“林黛玉”、“阿Q”等等文学作品中的人和事。
同样,在西方也有家喻户晓的文学典故,如Romeo and Juliet( 罗米欧和朱丽叶)代表忠贞不渝的爱情;the Ugly Duckling(丑小鸭) 常用来说明人不可以貌相。
可见,阅读简写本文学名著一经简化便失去了原有的价值能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既有利于提高语言小平,也能增长有关西方文化的知识3.科普性知识读物除了简易文学名著之外,只要难易恰当,其它内容的英语知识性书籍同样可以作为我们的阅读材料。
如为儿童编写的Tell Me Why 一类的科普读物,由于它们是供儿童阅读的,语言很规范,内容又类似我国出版的《十万个为什么》,也能引起成年人的兴趣,增加我们的常识。
我们还可以进一步采用英美学生在中学或大学低年级使用的教材,如经济、政治、历史、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入门”、“概况”、“引论”、“简史“、“大纲”之类的课本。
这些书籍语言简练、条理清楚,虽不如简写文学名箸和科普读物引人入胜,但极为实用,使我们从中获得有关知识。
这类读物可以帮助我们从以学习英语为目的的阅读转入以英语为工具、以求知为目的阅读。
我们生活中不乏这样的实例;有的人在学习、研究一门科学的过程中阅读了不少英语书籍,结果不仅成为某学科的专家,而且还是对英语有很高造诣的学者。
四、阅读的方法英国著名的散文家培根曾经说过:Some books are to be tasted, others to be swallowed, and some few to be chewed and digested;that is ,some books are to be beak in parts;others to be read but not curiously;and some few to be read wholly, and with diligence and attention.这段话的中心意思是书有不同的读法。
不同的阅读方法取决于不同的阅读目的。
如果是为了消遣,可以粗读;为了查阅资料,可以先略读,了解梗概后再细读有关部分;为了研究,必须细读,不仅要了解内容,还要注意文字技巧;为了弄清理论文章的观点阅读时必须进行积极思考,做出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