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轴承企业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最近看来不少关于行业形势分析的文章,也深感轴承行业的困境和压力,为此,本人集百家之长以及自己所了解的一些情况,特写以下文字,供行业朋友参考,目的是共同努力,为中国轴承的发展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1、轴承是标准件,是全球互换产品,因此轴承行业的市场竞争不仅是本土市场,永远是国际市场。
2、中国是全球轴承大国,但还不是轴承强国。
人们对中国轴承企业的印象是:总规模大、企业大大小小多、价格低廉、质量一般、行业的生产集中度低、高端产品相配套的轴承研发能力低、轴承行业制造技术水平低等现象仍然存在。
3、轴承质量现状:“高端轴承技不如人,普通轴承质不如人”。
高端轴承主要依赖进口,目前轿车、高铁、风电、精密机床主轴配套轴承等高端轴承一直是中国轴承行业的软肋,长期依靠进口;还有我国生产的轴承产品在性能与性价比、高精度、低噪音、长寿命与高可靠性等方面与国外知名企业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高端轴承国产化亟待加速。
4、要克服“某企业中国最大、某企业成长最快、某企业替代进口”等心态。
许多企业这几年增长更大程度上是来源于市场的紧缺而不是我们企业的能力。
5、当前轴承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遭遇人工荒、电荒、资金荒和人民币升值等压力,光靠低成本和廉价劳动力的依赖已经走不出活路,必须提升产品质量和内部管理。
6、美国管理大师德鲁克曾说:“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当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的竞争”,商业模式是企业市场价值的创造模式。
企业要当好客户的“管家”,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
7、竞争、分化、整合是经济发展的规律。
按照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产业整合有两种:大企业整合产业链,中小企业专业化经营。
8、供应链与供应链竞争成为新的模式。
作为中小企业就是要千方百计进入优势企业为依托的供应链中,小企业要善于发现相关大企业的不起眼的需求,通过服务大企业的生产系统中实现共生共荣,这是中小企业资源整合的一条途径。
9、日本经济战略家大前研一的“行业成功关键因素理论”提出:“各种行业中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是不同的。
一个行业的优势来自于该行业的某个或几个特定链节的优势。
掌握了这些关键链节,就能的行业中形成竞争优势以及垄断优势。
”因此跨国大企业固然重要,因为规模是竞争力的基础;中小企业同样重要,因为专精是竞争力的核心。
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应向小巨人企业发展,做专做精,去掌握特定链节的优势;专得越深,价值越大,竞争力越强。
10、海尔集团张瑞敏总裁指出:“只有时代的企业,没有成功的企业,所有的成功只不过是因为你踏准了时代的节拍。
”因为外部环境是不断变化的,要想成为时代的企业,就要不断持续创新。
11、轴承企业的管理模式要创新,“跨界创新”就是其中的一种,跨界创新是:“跳出行业看行业,跳出产品看产品。
”大胆借鉴和融合其它行业的资源、技术、思想、模式和方法。
12、中国轴承行业的希望:希望之一就是精耕细作做企业,克服“浮躁”、“最大”、“最快”的心态,在“细节”上做文章。
希望之二就是根据自己企业的竞争力和资源优势,在细分的价值链上寻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
希望之三就是构建学习型企业,其中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标杆学习法,即选定一个标杆企业,全面、全力地学习,毫不怀疑地学习,不折不扣地学习。
韩国三星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1993年,三星以索尼为榜样学习,三星董事长李健熙说:“索尼是神,我们需要仰视”。
到来2003年,索尼说:“三星是神,我们需要仰视”。
2002年三星的利润是56亿美元,中国轴承行业开始努力学习SKF,2011
年中国第一轴承——瓦轴销售收入是67亿美元,而SKF的销售收入是631亿美元,所以我们中国轴承行业的要走的路还很长,也会很艰难,但是,再艰难再辛苦,这是一条必经的路,没有捷径,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只有一步一个脚印“认真”地走下去,相信前面就是阳光大道。
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离不开中国;没有倒闭的行业,只有倒闭的企业。
中国企业家要有融入国际化的视野和参与全球竞争的勇气,虽然与国际先进企业差距大,但只要企业有全球化理念,就一定会在产品设计、制造、销售、投融资等整个产业链上步步深入,顺势而为,不久的将来我们的轴承必能大有作为。
宁波万丰轴承有限公司
技质部:周明海
2013年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