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的遗传学研究进展
(Diatchenko等,2005)。三种不同单体型COMT
酶活差异是由于它们所产生的mRNA二级茎环结构 的长度和稳定性不同造成,其中HPS单体型的茎环
结构最长、最稳定,而COMT酶产量最低(Nackley 等,2006)。并且COMT基因的多态性与患者术后
疼痛最大评分相关(Kim等,2006)。 COMT基因多态性还可影响药物的镇痛效应。 基因型为Met/Metl58的术后疼痛患者对吗啡的需求 显著小于其他基因型的患者【l引。另一项研究同样显 示,基因型为Met/Metl58的慢性腰背痛患者对吗啡 镇痛的需要量较低,但是具有该基因型的偏头痛患 者却对曲普坦类药物治疗不敏感【l91。这一结果提示 同一个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在临床不同性质的病理性 疼痛和不同的药物治疗上,需要开展更为精细的临 床相关性研究以指导临床疼痛治疗的个体化用药。 ②GCHl基因:GTP环水解酶(GTP
1.7离子通道在疼痛感知和病理性疼痛中的重要
作用,提示Nav 1.7离子通道可以作为治疗病理性 疼痛的重要靶点。近期从蜈蚣毒液中提取出一种活 性多肽u.SLPTX.Ssm6a对Nav 1.7钠通道有很强的 选择性抑制作用。实验显示该物质具有比吗啡更强 的镇痛效果,且没有中枢成瘾性[5】。 此外,针对其他钠离子通道基因多态性与疼痛 的相关性研究还发现编码Nayl.2的SCN2A基因突 变与新生儿癫痫有关,此类患儿常伴迟发性头痛或 背痛嘲。而编码Navl.4的SCN4A基因突变可引起 家族性疼痛肌僵直病【7】。针对偏瘫型偏头痛家系的 GWAS研究,发现编码Navl.1的SCNlA基因突变 会导致该病的发生(Dichgans等,2005)。 (2)其他离子通道:钾通道是种类最丰富的 离子通道。其中,编码双孔型TRESK钾离子通道 的KCNKl8基因移码突变(p.F139WfsX24)可造 成TRESK功能丧失,导致先兆型偏头痛的发生 (Andres—enguix等,2012)。编码电压门控钾离 子通道Kv9.I的仅亚单位的图回圆J基因rs734784 位点(Val/Ile)Val单体型是慢性痛发生的一个危 险因素,同时带有Val/Val的正常人对各种伤害性 刺激的敏感性也增加(Costigan等,2010;Zheng 等,2010)。编码内向整流通道亚单位GIRK2的
・500・
虫国疫瘟医堂塞志£堡鱼§鳗』Q坠婴§!Q££!也丛!堂£垫§2Q!垒,2Q(21
doi:10.39698.issn.1006—9852.2014.07.013
・综述・
疼痛的遗传学研究进展水
王鑫1,2 王珂3△ 赵国屏1,2
6
(1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1203;2上海市疾病与健康基因组学实验室,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上海201203;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针刺麻醉研究所(筹),上海201203)
(single nucleotide
(fs4680)是COMT基因一种常见的功能性SNP, Met/Met个体COMT酶活性较低,有较高的痛感受,
而Val/Val个体则正好相反(Zubieta等,2003)。 通过fMRI技术显示伤害性热刺激后Met/Met个 体在多个脑区比Val/Val个体具有更强的反应【l 71。
万方数据
生国疫痘医堂塞志£堑坠§盟&婴逊Q£里§迤丛鲤ig鱼堡2Q!垒,2Q(2)
・501・
KCNJ6基因,它的两个多态性位点(G1250A与 A1032G)与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镇痛药用量相关, 1032A/A或1250G/1032A个体比其他基因型个体所 需要的镇痛药量更多(Nishizawa等,2009)。 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方面,编码P/Q.型Ca2+ 通道孔道结构的Cav2.1基因存在21种与家族性偏 瘫型偏头痛(familial
studies,GWAS)研究,
发现患者SCN9A存在8个错义突变,使伤害感 受神经元的兴奋性提高(Fertleman等,2006)。 而SCN9A基因的3种无义突变P.¥459X,P.1767X 和P.W897X则会导致无痛症的发生(Cox等, 2006)。另外,钠通道基因有的单核苷酸变异不仅
t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7CB512501) △通讯作者王珂wangke8430@163.COffl;赵国屏gpzhao@sibs.ac.ca
摘要
痛觉和病理性疼痛反应具有鲜明的遗传学特征,呈现显著的遗传异质性和复杂性。目前就痛觉
反应个体差异和病理性疼痛的相关遗传学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疼痛治疗特别是慢性病理性疼痛的治疗
非常棘手。本文通过文献回顾拟就疼痛和病理性疼痛机制和药物治疗相关的遗传学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关键词疼痛;基因多态性;遗传学 疼痛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疼痛反应具有鲜明的遗传学特征,呈现显著的遗传 异质性和复杂性【l】。通过对疼痛遗传学机制的深入 研究,一方面对疼痛关键分子通路的发现、鉴定新 的镇痛靶点,以及相关治疗药物的研发等方面发挥 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对患者进行基因分型, 有助于临床急、慢性疼痛和病理性疼痛的防治及对 患者的预后做出积极的反应。本文将对参与痛觉传 递、调制相关的重要离子通道基因、神经递质系统 基因、神经肽基因以及与疼痛药物治疗相关的药物 代谢基因的遗传学研究做一综述。 1.离子通道基因变异与疼痛 离子通道在痛觉的传递和感知中起重要的作 用。一方面,离子通道基因的变异往往可直接导致 痛觉感知的改变。另一方面,离子通道基因突变与 慢性病理性痛的形成也密切相关【2】。 (1)钠离子通道:钠通道基因的突变与多种 痛觉异常相关的疾病密切相关。其中Nav 1.7是由 SCTV9A基因编码,该基因不同位点的突变与多种罕 见家族遗传性痛觉异常密切相关。例如SCN9A基 因存在20个与原发性红斑型肢痛相关的突变【3】。 对阵发性剧痛症患病家系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migraine,FHM)
相关的变异,这些变异可导致钙离子流及神经递质 释放的改变(Pietrobon等,2010)。 瞬态电压感受阳离子通道(transient
potential cation receptor
channel,TRP)参与痛觉传导。
episodic pain
家族性发作型疼痛综合征(familial
基因rs2066713为T厂r型个体术后疼痛持续时间相 对较长(Kim等,2006)。而其他5-HT系统相关 的基因多态性未显示与痛觉调制有显著的相关性, 仅发现HTR2C基因rs6318位点变异对草酸艾司西 酞普兰的药效发挥具有一定的影响【16】。 (2)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系统:儿茶酚胺类 神经递质系统基因多态性与痛觉调节主要集中在
protein,5一HTT)以重摄取的方式
快速将突触间隙中的5-HT清除,其基因多态性与 痛觉调制密切相关。5-HTTLPR和STin2是该基因 两个重要的对痛觉感知和调制产生影响的多态性区 域。5-HTTLPR位于基因的启动子调节区内,由一 段43bp片段插入或缺失形成的两种长、短(L、S) 单体型。其中S.型的人群5-HTT基因表达水平较 低,对冷、热痛刺激的敏感性较差,但易受情绪导 致对痛觉反应的影响,并具有较高的偏头痛与纤维 肌痛的发生风险[8---10]o同时5-HTTLPR与m2553l 多态性位点可共同影响个体对瑞芬太尼镇痛效果反 应的差异,其中5-HTT基因低表达的个体(基因 型:S。/SA和S。/LG)相对于该基因高表达量的个体 (L。/L。)药物具有更好的镇痛效应【111。STin2是
hemiplegic
研究显示STin2.10/10仅与血清素受体5-HT2A基因 多态性(102T>C)同时存在下,才增加偏头痛的发 生风险[151 0带有STin2.9/10.rsl042173G单体型个 体与药物过量使用性头痛患者(medication
overuse
headache,MOH)头痛的发生天数较多。此外,乒册丁
drolase,GCHl)是四氢生物蝶呤(tetrahydrobiopterin,
万方数据
・502・
虫国痉瘟匡堂鍪盍£鱼塾堡墨曼!螋些§l篮£§垫M§亟垃地Q 2Ql垒,2Q(21
BH4)的合成限速酶,其产物BH4在儿茶酚胺、5. HT、一氧化氮和苯丙氨酸的合成及代谢中起关键作 用。该基因具有一种包含15个SNP位点的保护性 单体型,带有该单体型的个体机械痛敏较低,同时 术后腰腿痛发生频率也大幅下降,其中3个SNP位 点C.-9610G>A、c.343+8900A>T和c."4279C>G对 该单体型功能影响最大(Tegeder等,2006;Lotsch 等,2007)。另一项研究显示该基因rs998259位点 的T等位基因对腰突症患者术后的恢复也具有积极 的意义[20]o同时,UCHl基因存在3个SNP与辣椒 素造成的炎性痛强度存在明显的相关性(Campbell 等.2009)。同样,GCHl基因多态性可影响药物 的镇痛效应,带有保护性单体型的患者门诊治疗所 需的时间相对较短,同时还与癌症患者开始使用阿 片类镇痛药的时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2”。 (3)氨基酸类神经递质:谷氨酸(Glu)与Y. 氨基丁酸(GABA)是重要的兴奋型与抑制型氨基 酸类神经递质,在疼痛传递与调制、痛觉超敏及 吗啡耐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一项多中心偏头痛 GWAS研究发现一偏头痛易感位点rsl835740,它 可显著影响星形细胞上调基因一1(astrocyte
2亚基的A印JA2基因上的两个突变(p.L764P和
p.W887R)会造成Na+/K+ATP酶功能被削弱从而导 致FHM的发生(DEFusco等,2003)。 2.神经递质系统相关基因结构变异与疼痛 神经递质系统在疼痛传递、疼痛调制、痛情绪 及神经病理性痛和炎性痛方面均扮演重要的角色。 因此,与神经递质系统基因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polymorphism,SNP)的改变也
可造成疼痛相关变异。 (1)5-HT神经递质系统:5.羟色胺转运体(ser-
otonin transporter
Diatchenko等根据COMT基因4个SNP位点(rs6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