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线粒体及其相关疾病的遗传学研究进展

线粒体及其相关疾病的遗传学研究进展

线粒体及其相关疾病的遗传学研究进展(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作者:齐科研相蕾陈静宋玉国霍正浩杨泽【关键词】线粒体DNA 基因突变疾病线粒体广泛分布于各种真核细胞中,其主要功能是通过呼吸链(电子传递链和氧化磷酸化系统)为细胞活动提供能量,并参与一些重要的代谢通路,维持细胞的钙、铁离子平衡,以及参与其他生命活动的信号传导。

此外,线粒体还与活性氧(reactiveoxygen species,ROS)的产生及细胞凋亡有关[1-3]。

组成线粒体的蛋白质有1000多种,除呼吸链复合体蛋白受mtDNA与核基因双重编码,其他蛋白均由核基因编码。

mtDNA突变或核基因突变都能引起线粒体功能紊乱[1,4]。

早在1963年,Nass等人就发现有遗传物质DNA的存在。

1981年,Anderson等发表了人类mtDNA全序列。

1988年,Holt和Wallace分别在线粒体脑病和Leber’s遗传性视神经病(LHON)患者的细胞中发现了mtDNA突变,从此开辟了研究mtDNA突变与人类疾病的新领域。

随着对mtDNA研究的深入,人们对mtDNA的突变和人类疾病的相关性日益重视。

芬兰的数据显示人群单个点突变(3243A>G)的比率为1∶6000,然而,英国资料表明mtDNA疾病的患病率或易患比率为1∶3500[5]。

动物模型和人类研究证据均证明,mtDNA突变是引起人类多因素疾病,部分遗传性疾病以及衰老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mtDNA突变和相关疾病进行阐述。

1 线粒体DNA的遗传学特征线粒体DNA是存在于线粒体内而独立于细胞核染色体的较小基因组。

与核基因相比,线粒体DNA具有一些显著特征。

1.1 母系遗传Giles等[6]通过对几个欧洲家系线粒体DNA进行了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时,发现mtDNA 分子严格按照母系遗传方式进行传递。

母系遗传是指只由母亲将其mtDNA分子传递给下一代,然后再通过女儿传给后代。

有研究表明[7],在受精过程中,精子线粒体会被卵子中泛素水解酶特异性识别而降解,这很好地解释为什么父源性mtDNA不能传播给后代。

1.2 异质性和突变负荷核基因突变所产生的突变体分为纯合子(homozygote,等位基因都发生突变,含量为100%)和杂合子(heterozygote,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发生突变,突变含量为50%)与核基因不同,线粒体基因突变发生在成千上万个mtDNA分子上,由此而产生突变体的突变含量几乎变化于0%到100%之间。

人们将细胞或组织同时拥有突变型和野生型mtDNA的状态称为异质性;将细胞或组织只拥有一种mtDNA(全部是突变型mtDNA,或野生型mtDNA)的状态称为均质性[2]。

突变负荷(mutation load)是衡量mtDNA突变体异质性程度的重要指标,它是指发生突变mtDNA占全体mtDNA的百分比。

一般情况下,mtDNA疾病的发生及其临床表型往往取决于突变负荷的指标:当人肌肉中mt-A3243G点突变突变负荷达到50%时就足以造成骨骼肌细胞的氧化损伤和肌肉组织形态学异常;另外,A3243G突变负荷的高低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一定的相关性。

1.3 阈值效应当异质性mtDNA突变体的突变负荷较低时,与突变型mtDNA 共存的野生型mtDNA会发挥足够的补偿作用,以维持线粒体呼吸链的功能。

然而,当突变负荷超过一定范围,使得野生型mtDNA 分子的数量不足以维持呼吸链的功能时,组织或器官就会出现功能异常,这种现象称为阈值效应[2]。

人体不同组织、器官对mtDNA突变的易感性存在差异,能量需求高的部位(如骨骼肌、脑、心、肾小管和内分泌腺)容易受突变影响,较低的突变负荷就能引起临床症状;能量需求低的部位(如肺、皮肤和韧带)对突变不敏感,较高的突变负荷才能导致异常的产生。

1.4 “瓶颈”和随机分配异质性mtDNA突变体的突变负荷在不同的世代交替间变化较为明显,这种效应即为线粒体遗传的“瓶颈”。

一个被广泛接受的假设是:在卵子发生早期,原始卵母细胞中的mtDNA 数量会急剧减少,从而产生’’瓶颈”。

然而,Cao[8]等对单个小鼠生殖细胞mtDNA的计数显示:在卵子发生的初中级阶段,原始卵母细胞中含有稳定的、适中的mtDNA拷贝数;而在初级卵母细胞的成熟阶段,mtDNA 数量才会有实质性的增加。

这说明“瓶颈”的产生并不是因为卵子发生早期mtDNA数量急剧减少所造成,而是由于卵母细胞经历了多次分裂使得最终分配到每个卵子中mtDNA 的有效数量较少所致。

在有丝分裂时(包括卵子发生),mtDNA分子被随机分配到子代细胞中。

存在于卵母细胞中的mtDNA分子大约有150000个,经过卵子发生,只有一部分mtDNA进入初级卵母细胞中,形成异质性水平相差很大的卵母细胞群;受精卵经历卵裂和胚胎发育,最后只有几个拷贝的mtDNA分子进入新生儿的组织细胞中。

因此,同一母系家族成员间在疾病表型上时常会迥然不同。

体细胞每经历一次有丝分裂,mtDNA分子会随着线粒体一起被随机分配到子代细胞中,所以组织中mtDNA的突变负荷可以随着组织细胞的分裂而改变,进一步说,同一患者的疾病表型也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表现出很大的变异性。

2 mtDNA疾病的临床特征线粒体是真核细胞重要的细胞器,因此,mtDNA疾病影响许多组织,出现变化多端临床特征。

根据临床特征mtDNA疾病可以分三组:典型综合征、可能与mtDNA紧密关联的综合征以及与常见病相关的表型。

由于缺乏蛋白保护并且没有完整的突变修复功能,mtDNA突变率非常高。

线粒体基因组的高突变率不但产生了大量致病突变体,还产生了更多的序列多态性[9]。

致病性mtDNA突变一般具有以下特点:1)突变位点在进化上比较保守,突变导致核苷酸或氨基酸替换,或基因编码产物的生物学功能丧失;2)突变导致的生化损伤和疾病的临床表型能够分离;3)当突变是异质性突变时,组织损伤程度与突变负荷呈正相关;4)同一突变可以从遗传上相互独立的患者中发现。

致病性的mtDNA突变通常位于编码蛋白质、tRNAS或rRNAs 的基因上,并能够引起广泛的临床症状。

mtDNA突变与表型之间的关系复杂,相同的突变可以引发不同的疾病表型,例如,tRNALleu(UUR)基因上的A3243G突变既能出现在MELAS患者中,也能出现在CPEO、线粒体肌病、糖尿病伴耳聋患者中;同一疾病表型也可以由不同的突变引起,例如,MELAS可以由20多个点突变(位于编码tRNAS或呼吸链复合体蛋白亚基的线粒体基因上)引起,也可以由重组突变引起[4]。

一些彼此独立的因素可以影响mtDNA疾病的临床表现,包括:突变体的异质性水平、组织分布、器官对呼吸链的依赖程度、核背景和环境因素等。

由于mtDNA突变致病的分子机制还没有被完全阐明,突变与疾病表型之间的确切关系至今仍显得扑朔迷离。

从遗传学角度可以将mtDNA突变分为两大类:点突变和重组突变。

2.1 点突变与点突变相关的人类遗传性疾病有:LHON(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MELAS(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MERRF(肌阵挛性癫痫症和破碎红纤维病)、NARP(神经性肌无力-共济失调-色素性视网膜炎)、MILS(母系遗传Leigh氏综合征)、MIDD(母系遗传糖尿病伴耳聋)、DEAF(氨基糖苷类诱导性耳聋或非综合症性耳聋)、心肌病和肌红蛋白尿等(http://)[4]。

此外,mtDNA点突变还与一些代谢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等)和神经变性疾病(如帕金森症、阿尔茨海默氏症等)的易感性有关。

2.1.1 LHON(Leber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LEON是第一个被鉴定出与mtDNA点突变有关的母系遗传疾病,临床上以两侧连续急性或亚急性视力衰退为特征,主要累及青少年男性。

Man等对英格兰人口进行的调查显示,每100,000天中,有11.82人携带mtDNA-LHON突变,其中至少有3.22人会因为患LHON而出现视觉衰退。

这项调查提示LHON是一种常见的人类疾病。

大多数与LHON有关的点突变位于MTND基因上,其数目已经超过30余种。

三种原发性mtDNA突变G11778A、G3460A和T 1 4484C 分别位于MTND4、MEND 1和MTND6基因上,由它们引起的LHON病例约占所有LHON患者的95%。

LHON病原性突变体的外显率(penetrance,具有特定遗传基因的个体在一定环境下表现其遗传基因的概率)变化非常大,不同的LHON 突变有不同的外显率,即使相同突变的外显率在不同个体间也存在差异。

很多因素决定了LEON的外显率,包括继发性突变位点[10]secondary mutation,在健康人中存在,但能增加疾病外显率、单倍型(haplotype)以及核基因[11]等。

2.1.2 MELAS(mitochondrial encephalomyopathy with lactic acidosis and stroke-like episodes)MELAS是一组具有高度临床变异性和遗传异质性的mtDNA疾病,它的主要特征有:1)脑顶枕叶局灶性损害及由此引起的卒中样发作;2)乳酸性酸中毒和破碎红纤维Cragged redfiber,RRF);3)其他中枢神经表现,如痴呆、反复头痛和呕吐、癫痫发作、色素性视网膜炎和耳聋;4)一些患者有共济失调的表现;5)少数患者出现糖尿病、肠道假梗阻和心肌病;6)生化上,线粒体复合体I常有缺损,而复合体Ⅳ不易受累,出现的破碎红纤为COX(细胞色素C氧化酶)阳性[12]。

与MELAS相关的mtDNA点突变已经超过20个。

人多数MELAS 病例是由mt-tRNA(leuUUR)基因上的异质性突变A3243G引起;少数则是由其它mtDNA点突变(如T3271C)和大片段重组突变所致:也有一些MELAS患者的mtDNA是正常的(突变可能发生在核基因上)。

2.1.3 MERRF(myoclonic epilepsy and ragged red fibers)MERRF是一种母系遗传的神经肌肉紊乱症,它的主要特征:1)肌阵挛、癫痫、肌无力和消瘦伴破碎红纤维;2)耳聋和痴呆;3)小脑齿状核和次级小叶出现神经元丧失与神经胶质过多症;4)一些病人躯干部有对称性脂肪增多的表现;5)生化上,线粒体复合体I常有缺损,而复合体Ⅳ不易受累,出现的破碎红纤维为COX阴性。

大多数与MERRF有关的mtDNA突变位于tRNALYS基因上,其中A8344G点突变最为常见。

有时,MERRF可以与MELAS综合征合并存在,形成MERRF/MELAS重叠综合征(MERRF/MELAS overlap syndrome)。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