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互联网时代新思维

互联网时代新思维

互联网时代新思维
互联网时代新思维:
网络思维的产生
网络思维是认识网络世界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群体思维和社会思维,是计算机时代个体思维的拓展。

网络是现实世界系统存在的一种基本结构形态。

在自然界中,存在蛋白质网络、神经网络、生态系统和河流运输网等多种物理网络,存在人造的电力网络、城市交通网络、航空网络和计算机网络等基
础设施网络。

在人类社会中,有商业网络、人际关系网等各种类型
的社会网络。

整个世界呈现出不断网络化的趋势,人类社会进入全
面网络化时代。

目前对理解、设计和管理网络的结构化知识的需求普遍存在,并且这种需求在日益增长。

网络技术在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以及社会
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培养、训练了人们新的思维模式。

开放性、
协同性、系统性等是网络思维的特征,也是一种习惯。

这种习惯和
方式正在逐渐形成,并且在理解、分析、设计和运行维护各类网络
系统的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从认知的对象来看,网络思维是将复杂个体进行结构化剖析的思考方法,是基于多个个体之间的关系对个体的地位和作用及其所在
系统的整体行为进行认识的分析方法。

映射到思维空间,网络思维
的广度和深度恰似复杂系统的网络结构,是系统思维在网络时代的
具体体现[4]。

李德毅院士对网络计算与传统图灵计算的关系有比较好的描述[5]:网络计算以交互为中心,一台计算机可以通过数据影响另外一
台计算机的运行状态。

各个计算节点之间存在弱耦合关系,顺序、
准确的输入不能描述互联网同时存在的人机、机机、机人交互,互
联网不等于一台虚拟的图灵机模型。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网络计算
是人机融合的网络计算,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纯粹的计算机领专栏域
的分布式计算。

通过人类的有效交互和功能互补,例如图片标记,
可以帮助计算机网络实现图像的辨识和搜索。

社会网络分析是对人类社会的组织结构和言行等进行多时空尺度的理解、预测或者调控机制的研究,整体来看属于计算社会科学范畴。

因为其处理的信息是和人类社会相关的,所以对于其中的计算
技术而言,可以认为属于社会计算的“ofthepeople”类型。

网络思维的特点与应用
在开放系统模型中,符合协议的结点可以自由联入系统。

因此,网络思维是一种开放性思维。

网络协议描述了通信实体之间交互的
语法、语义和时序过程。

因此,大学生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网络的过
程有助于合约意识和契约精神的培养。

互联网先驱普斯特尔(JonPostel)在请求评议(RequestForComments,RFC)1122中提出了
网络协议实现的基本原则:
“Beliberalwithwhatyoureceive,conserva-tivewithwhatyousend”。

网络思维有助于大学生养成“宽以待人,
严于律己”的待人处事原则,从而对于整个社会关系的和谐发展大
有裨益。

本文初步阐释了网络思维的概念。

网络思维内涵的挖掘和外延的界定还只是刚刚起步,有待国内外网络科学与网络技术的研究学者
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计算思维有望成为社会上每个人的“一种普遍
的认识和一类普适的技能”,而网络思维是网络化时代更高级的要求,对于当代大学生承担起理解、改造和保护网络化世界的重任,
对于广大互联网参与者实现基于网络的协同行动与和谐社会的构建,都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