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红小豆栽培技术分析

红小豆栽培技术分析

红小豆栽培技术分析
红小豆和赤小豆是同义词,为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90cm。

具备利水消种,解毒排脓等功效。

可用于治疗水肿胀满、脚气浮肿、黄疸尿赤、风湿热痹、痈肿疮毒、肠痈腹痛等。

全国各地普遍栽培。

籽粒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23%左右,其中人体8种必需氨基酸含量在0.2-2.0%之间,蛋白质是禾谷类的2到3倍,氨基酸是禾谷类的2到5倍、丰富的维生素b和矿物质等.淀粉颗粒大,口感好,易融化,富沙性,独具风味,是饮食加工业的优质原料而且食用价值好,不但能直接食用,而且可加工成各种豆产品,深受人们喜爱.小豆生育期短,耐瘠、耐荫,适应性强,在各种类型的土壤上都能种植。

下面就其栽培技术简要介绍如下。

1红小豆对栽培环境的要求
1.1 温度红小豆是喜温作物,对气候适应范围较广。

红小豆种子8-10℃时可发芽,适宜播种的发芽温度为14-18℃。

花芽分化和开花期的适宜温度为24℃,低于16℃时花芽分化受到影响,使开花结荚减少。

1.2 光照红小豆为短日照作物,对光周期反应较敏感。

中、晚熟品种反应更明显。

幼苗期受光照影响最大。

缩短光照可促使其早开花,但植株变矮,茎节缩短,产量降低.延长光照则使红小豆植株生长繁茂,开花推迟。

1.3 土壤红小豆可以种植在各种类型的耕地土壤。

在排水良好,保水力强的疏松壤土生长良好。

红小豆具较强的抗酸能力,在微酸
性土壤中生长良好。

1.4 水分红小豆生长期间需要适度水分。

苗期需水较少,开花前后需水最多,是关键需水期.红小豆具一定的耐湿性,但有一定限度,如土壤水分过多,通气不良,影响根瘤菌生长发育。

成熟期要求千燥,如阴雨天易霉烂荚。

2 栽培管理技术
2.1 合理选茬、精细整地红小豆为一年生豆科作物,其前茬应选小麦、玉米、高粱等禾本科作物为宜,避免与豆科作物重迎茬,以免感染病虫害而减产。

其轮作方式和大豆一样应宜采用三区轮作或四区轮作:麦、玉、豆(红小豆);麦、麦、豆(红小豆);麦、杂、豆(红小豆);麦、麦、玉、豆(红小豆)。

应选较瘠薄茬口而不宜选肥茬。

可以与玉米、高粱、向日葵等高秆作物间作,这样可充分利用土地和光能,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还可在田埂、地边、树空等地种植。

2.2 栽培技术分析
2.2.1 品种选择优良品种是获得高产的基础,选育红小豆品种,应选适期早熟、高产、粒大的品种。

如“宝清红”等。

2.2.2 种子处理为防治苗期病虫害,用种子质量0.2%多菌灵+
用种子质量0.1%辛硫磷拌种,同时加多元微肥效果更好。

2.3 适时播种在黑龙江省,红小豆播种期宜为5月10-20日。

5月10日前后2-3天为高产播期,播期过早或过晚均明显减产。

红小豆种子发芽最低温度是14℃以上,播期过早,种子吸水后由于温
度还不到14℃,种子在土壤中时间过长,营养消耗大易感病害,出苗时间延长4天左右,造成苗黄、苗弱、幼苗生长不良、底荚过低且易烂荚,因而直接影响产量。

播种晚于5月20日,生育期缩短,营养生长不充分,上部荚不能充分成熟,株粒数减少3~5个,百粒重下降0.2-0.6g,所以显著减产。

此外,要求同一块地一天内播完,以保证成熟期一致。

秋起垄地块可采用垄上穴播或气吸点播机点播;岗地白浆土,不宜起大垄
2.4 合理施肥经济有效的施肥量,既可满足植株对养分的需求,又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

合理的氮磷比使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协调发展,使植株既茎叶繁茂,又花多粒多产量高。

钾肥和多元微肥,使植物生长健壮,增强抗逆性,增强光合效率,子粒大、成熟早,可提高产量10%以上。

以种肥为主,叶面追肥为辅。

2.5 田间管理红小豆是喜温作物,由于春季气温低,幼苗生长缓慢。

出苗后要及时中耕锄草、铲趟、松土,提高地温保墒,促根系发育,加速幼苗健壮生长。

开花前进行3次中耕,第1次在2片对生真叶完全展开时进行;第2次在第1片三出复叶完全展开时进行;第3次在第3片三出复叶完全展开、封垄前进行,以利于防旱、排涝、防倒伏。

因红小豆秆弱易倒伏,而且下部结荚很低,有时触到地面,在7月下旬,气候高温多湿,田间通透性差,下部荚易霉烂,封垄前应培垄1-2次,以利于防旱排涝、防倒伏。

红小豆生长期需水较多,尤以开花前后是需水最多时间,这时如过分干旱,则显著减产,因此在干旱年分有条件的应灌水。

2.6 病虫害防治危害红小豆的害虫主要是蚜虫及红蜘蛛,蚜虫防治:每公顷用70%艾美乐水分散粒剂30g+2.5%敌杀死乳油600ml 兑水喷雾防治。

红蜘蛛防治:每公顷用8%中保杀螨乳油750ml+70%艾美乐水分散粒剂30g、40.7%毒死蜱乳油750ml+24.5%阿维?柴油乳油600ml+2.5%敌杀死乳油600ml对水喷雾。

红小豆病害主要是褐斑病和萎缩病,发现病株要立即拔除,每公顷再多菌灵1000倍液喷雾1-2遍。

2.7 收获红小豆上部和下部荚成熟不一致,在田间大多数植株上有三分之二的英果变黄时,为适宜的收获期。

收获过早色泽差,小粒多,粒形不齐.收获过晚,易造成荚果开裂落粒.豆粒光泽减退,异色粒增加,品质降低。

待豆荚成熟,子粒变成固有形状和颜色,水分16-17%时,选择早晚、最好是阴天或刚下过小雨后进行机械脱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