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光学系统设计及成像系统
广义多元微分为零 将四条基本定律进行统一概括 光程:几何路径与折射率的乘积 理解:揭示的是光传播的稳定性,即光程具有极 值,光程是极大、极小还是其他定值可以通过变 微分公式算出
少介质,走过什么样的路径,其光程是稳定的。(具有 稳定值或极值)
23
6、马吕斯定律
马吕斯定律: 光线束在各向同性均匀介质中传 播时,始终保持与波面的正交性,并且入射波 面与出射波面各对应点之间的光程为定值
光线是能够传输能量的几何线,具有方向 光波的传播问题就变成了几何的问题所以称之为 几何光学
当几何光学不能解释某些光学现象,例如干涉、 衍射时,再采用物理光学的原理
光线是光学系统简化设计的重要前提,是成像光学系统设计 的理论基础
12
第二节
几何光线基本定律
一、光的传播现象的分类
灯泡
空气
玻璃
13
光的传播可以分类为:
1、光在同一种介质中的传播; 2、光在两种介质分界面上的传播。
14
二、几何光学基本定律
1、光线在同一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时:
成分均匀
透光
直线传播定律·
2、光线在两种均匀介质分界面上传播时,
反射定律
3、 折射定律
15
AO: 入射光线 OB: 反射光线
A
N
B
OC: 折射光线
NN: 过投射点所做的分界面法线 I1: 入射光线和分界面法线的夹角 ,入射角 R1: 反射光线和分界面法线的夹 角, 反射角 I2: 折射光线和分界面法线的夹角 ,折射角
35
如果一个物点对应唯一的像点 则平面成像为平面
36
符合点对应点,直线对应直线,平面对应平面的像称为 理想像
能够成理想像的光学系统称为理想光学系统
37
共轴理想光学系统的成像性质
1.轴上点成像在轴上
B
A’
A
B’
2.过光轴的某一截面内的物点对应的像点位在同一平面内
3.过光轴任一截面内的成像性质是相同的 空间的问题简化为平面问题,系统可用过光轴的一个截面来 代表
A和A′称为共轭点。 A’与A互为物像关系,在几何光学 中称为“共轭”。
29
透镜成像原理 正透镜:正透镜中心比边缘厚,光束中心部分走的慢,边 缘走的快。
P P’
A
Q
O
O’
A’
Q’
成实像
30
负透镜: 负透镜边缘比中心厚,所以和正透镜相反,光束 中心部分走得快,边缘走得慢。ALeabharlann A’成虚像31
名词概念
系统外形尺寸 系统的外形尺寸,即系统的轴向尺寸和径向尺寸。 成像质量要求 按其用途不同的光学系统具有不同的成像质量。望远系统和显微系统中心 视场成像质量要求较高,照相物镜要求整个视场都具有较好的成像质量。
仪器使用要求 根据仪器的使用条件,光学系统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抗振性、耐热性和 耐寒性,保证仪器在特定的环境下能正常工作。 光学系统的使用要求应考虑技术和物理上实现的可能性。例如:生物显微 镜500NA<Г<1000NA,望远镜0.2D≤Г≤0.75D。
38
共轴理想光学系统的成像性质
4.当物平面垂直于光轴时,像平面也垂直于光轴
39
5. 当物平面垂直于光轴时,像与物完全相似
像和物的比值叫放大率
y' y
所谓相似,就是物平面上无论什么部位成像,都是按同一放大 率成像。即放大率是一个常数。
40
第二章 仪器光学设计基本理论
41
参考书籍
《光学仪器总体设计》-王家琪(航天相机方面 权威) 《光学系统设计》ikin(美)(光学 设计常用) 《光学设计》-刘钧,高明(内容详实全面) 《光机系统设计》-Paul R.Yoder(光机结构最 权威经典参考书) 《反射棱镜与平面镜系统》-连铜淑(装调与稳 像领域最权威详实的著作) 《实用光学技术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精简 版光学手册,偶尔闲翻最佳书品)
按有无对称轴分: 共轴系统:系统具有一条对称轴线,光轴 非共轴系统:没有对称轴线 按介质分界面形状分: 球面系统:系统中的光学零件均由球面构成
非球面系统:系统中包含有非球面
共轴球面系统:系统光学零件由球面构成,并且具有一条 对称轴线
27
成像基本概念 透镜类型 正透镜:凸透镜,中心厚,边缘薄,使光线会聚,也叫会聚透镜
会聚:出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向光轴方向折转
负透镜:凹透镜,中心薄,边缘厚,使光线发散,也叫发散透镜
发散:出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向远离光轴方向折转
28
透镜作用---成像
A
A’
A’点称为物体A通过透镜所成的像点。而把A称为物点
A′为实际光线的相交点,如果在A′处放一屏幕,则可以
在屏幕上看到一个亮点,这样的像点称为实像点。
48
2.6、光学系统设计评价
点列图 弥散斑对应于成像点或光线,集中30%以上的点或光线的圆形 区域为实际有效的弥散斑。适合大像差光学系统。
光学传递函数MTF 傅里叶光学认为光学系统是线性不变系统,传递频率不变。 但受限光学仪器,并非所有的频谱都能传递。用光学传递函数表 示光学系统在成像中的传递能力。与像差和衍射效果有关。
9
可见光:400-760nm 单色光:同一种波长 复色光:由不同波长的光波混合而成
频率和光速,波长的关系
c
在透明介质中,波长和光速同时改变,频率不变
10
几何光学的研究对象和光线概念
几何光学研究对象 不考虑光的本性 研究光的传播规律和传播现象
特 点 不考虑光的本性,把光认为是光线
11
6
第一节
光波与光线
一般情况下, 可以把光波作为电磁波看待,
光波波长
λ
7
光的本质是电磁波 光的传播实际上是波动的传播
研究光的本性,并由此来研究各种光学现象
物理光学:
几何光学: 研究光宏观的传播规律和传播现象
8
可见光:波长在400-760nm范围 红外波段:波长比可见光长 紫外波段:波长比可见光短
理解:马吕斯定律定义了光线传播方向,同时从波前角度阐 释了光线传播过程中光程的特征
24
第三节
光学系统类别和成像的概念
各种各样的光学仪器 显微镜:观察细小的物体 望远镜:观察远距离的物体 各种光学零件——反射镜、透镜和棱镜
25
光学系统:把各种光学零件按一定方式组合起来,满足一定的要求
26
光学系统分类
第二阶段:根据初步设计结果,确定每个镜头的具体结构参数(半径 、厚度、间隔、玻璃材料),以保证满足系统光学特性和成像质量的 要求。这一阶段的设计称为“像差设计”,一般简称“光学设计”。
这两个阶段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不同类型的仪器中所占的地位和 工作量不同。如大部分军用光学仪器中,初步设计比较繁重,而像差设 计相对比较容易;一般显微镜和照相机中,初步设计比较简单,而像差 设计比较复杂。
人眼光学系统 放大镜光学系统 成像光学系统设计 显微光学系统 望远光学系统 仪器光学设计 照相光学系统
照明光学系统(能量)
非成像光学系统设计
激光光学系统(测量)
44
2.3、光学系统设计
设计仪器中的光学系统,大体上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根据仪器总体技术要求(性能指标、外形体积、重量及相 关技术条件),从仪器总体(光学、机械、电路及计算技术)出发, 拟定光学系统原理图,并初步计算系统外形尺寸,以及系统中各部分 要求的光学特性等。一般称这一阶段的设计为“初步设计”或者“外 形尺寸计算”。
仪器光学系统设计
1
课程基本内容
第一章 几何光学基本 原理 第二章 仪器光学设计 基本理论 第三章 典型成像仪器光学系统设计 第四章 非成像仪器光学系统设计 第五章 仪器光学系统装调理论及方法
2
第一章
几何光学基本原理
3
应用光学讲稿
参考书籍
• • • • • 《工程光学》-郁道银、谈恒英(工科经典) 《应用光学与光学设计基础》-迟泽英(内容全面) 《几何光学》-张以谟(使用广泛) 《应用光学》-王文生(光学设计详细) 《光学原理》-马科斯.波恩(德);埃米尔.沃尔夫 (美)(经典,全面详细)
49
2.7、光学系统应用领域
摄像机、照相机(光学防抖) 光存储(如超大孔径读写物镜) 光通信(如梯度折射率光学材料,微透镜阵列) 光显示(大视场、大孔径物镜) 芯片技术(制造、检测) 医疗设备(治疗、诊断) 紫外、红外观测 军事国防应用 遥感、遥测、侦查
47
2.6、光学系统设计评价
光学系统成像质量 点成像弥散斑尺寸,衍射效应或几何像差,弥散斑尺寸 及能量分布,图像对比度衰减,系统整体质量。
像质评价方法
a瑞利判断:实际波面与理想波面之间的最大波像差小于
1/4波长,此波面可看作是无缺陷的。
b分辨率:当一个点的衍射图中心与另一个点衍射图的第一 暗环重合时,恰好能分辨。衍射理论的最小分辨角 Δθ=1.22λ/D
45
2.4、光学系统设计步骤
光学设计就是选择和安排光学系统中各光学零件的材料、曲率和间 隔,使得系统的成像符合应用要求。一般设计过程基本是减小像差到可以 忽略不计的程度。光学设计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 (1)选择系统的类型 (2)分配元件的光焦度和间隔 (3)校正初级像差
(4)减小残余像差(高级像差)
像:出射光线的交点 实像点:出射光线的实际交点 虚像点:出射光线延长线的交点
• 物:入射光线的交点
•
•
实物点:实际入射光线的交点
虚物点:入射光线延长线的交点
32
像空间:像所在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