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睡眠障碍PPT课件

睡眠障碍PPT课件

5
5
一、休息
(一)休息的意义
• 1.休息与健康的关系 • 2.休息与康复的关系
(二)休息的条件
• 1.身体的舒适 • 2.心理的放松 • 3.充足的睡眠
6
• 4.和谐的环境
6
二、睡眠
睡眠生理
影响因素
睡眠障碍
住院患者的
睡眠特点
7
促进睡眠的
护理措施
7
(一)睡眠的生理
睡眠机制
睡眠时相
8
睡眠周期
8
1.睡眠的机制
目前认为睡眠是由位于脑干尾端的睡眠中
枢控制。睡眠中枢向上传导冲动作用于大
脑皮质(上行抑制系统),与控制觉醒状
态的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的作用相
拮抗,从而调节睡眠和觉醒的相互转化。 9
9
2.睡眠时相
根据睡眠发生过程中的脑电波变化和机体活动表现,将睡眠 分成两个时相,一是脑电波呈现同步化慢波的时相,称慢波 睡眠(slow wave sleep, SWS),又称正相睡眠 (orthodox sleep, OS)或非快速眼球运动睡眠(non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NREM sleep);二是脑电
波呈现去同步化快波的时相,称为快波睡眠(fast wave
sleep, FWS),又称异相睡眠(paradoxical sleep, PS) 或快速眼球运动睡眠(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REM
10
sleep)。
10
2.睡眠时相
(1)慢波睡眠
• 其特点是眼球运动较慢,呼吸和其他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均下降, 表现为闭目、瞳孔缩小、肌肉松弛,但还有一定的张力。
1.睡眠节律改变 2.睡眠质量改变
16
16
(五)促进睡眠的护理措施
1.评估患者休息和睡眠的情况 2.促进患者的舒 3.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 4.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5.合理安排工作时间 6.合理使用药物 7.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 8.睡眠失调的护理
17
17
体内分泌大量生长激素
12
REM期
眼肌活跃,眼球迅速转动,梦 境往往在此阶段出现
心率、血压、呼吸大幅度波动,
呈不规则的低电压波形,与
肾上腺素大量分泌,除眼肌以外, NREM期第Ⅰ期相似 全身肌肉松弛
12
3.睡眠周期
人的睡眠是周期性发生
的,睡眠周期是慢波睡
眠与快波睡眠交替进行。 每一睡眠周期为60 ~
全国高职高专护理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基础护理学
主编 叶玲 刘艳
第七章 舒 适 护 理
目录
第一节 常用卧位 第二节 卧位变换 第三节 休息与睡眠 第四节 活动 第五节 疼痛护理
3
3
第三节 休息与睡眠
一、休息 二、睡眠
4
4
学习目标
掌握 促进睡眠的护理措施。
熟悉 睡眠时相和睡眠周期。
了解 休息的条件和常见睡眠障碍。 具备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尊重关爱患者的意识。
(2)快波睡眠
• 其特点是眼球快速转动,脑电波活跃,与觉醒时极为相似。做梦 是快波睡眠的特征之一,此阶段出现的梦境往往是生动并充满感 情色彩的,可以舒缓精神压力,使人将忧虑的事情从记忆中消除,
11
有利于精力的恢复,对保持精神和情绪上的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
意义。
11
2. 睡眠时相
睡眠分期 NREM期 第Ⅰ期 (入睡期) 入睡的过渡期,可被外界的声 响或说话声惊醒, 持续0.5 ~ 7 分钟 第Ⅱ期 (浅睡期) 第Ⅲ期 (熟睡期) 进入睡眠状态,但仍易被惊醒, 全身肌肉松弛,呼吸均匀,脉搏 持续10 ~ 20分钟 睡眠逐渐加深,需要巨大的声 响才能使之觉醒,持续15 ~ 30 分钟 第Ⅳ期 (深睡期) 极难唤醒,可出现梦游和遗尿, 全身松弛,无任何活动,呼吸缓 持续15 ~ 30分钟 慢均匀,脉搏、体温继续下降, 缓慢而高的δ波,频率为1 ~ 2 次/秒 减慢,血压、体温下降 全身肌肉十分松弛,呼吸均匀, 心跳缓慢,血压、体温继续下降 出现快速、大的梭状波,频 率为14 ~ 16 次/秒 梭状波与δ波交替出现 全身肌肉松弛,呼吸均匀,脉搏 减慢 低电压a节律,频率为8 ~ 12 次/秒 特点 生理表现 脑电图特点
120分钟的有顺序的睡
眠时相组成,平均为90 分钟,成人平均每晚出 现4 ~ 6个睡眠周期。
13
13
(二)影响睡眠的因素
1.生理因素
2.病理因素 3.心理因素
14 4.环境因素
5.其他因素
14
(三)睡眠障碍
失眠 睡眠呼吸暂 停
睡眠过度
发作性睡眠
睡眠剥夺
15
梦游症
梦魇
睡惊
15
遗尿
(四)住院患者的睡眠特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