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产业
中文名称:第二产业
英文名称:secondary industry
定义: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
在我国包括工业(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建筑业。
世界工业发展状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二产业的地位普遍上升,一般占就业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30%以上。
发达国家的工业日益向知识技术密集型工业发展,战后相当一段时间,发达国家以发展资源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工业为主,把劳动密集型工业转移到工资低廉的发展中国家。
70年代以来进一步调整产业部门结构,尖端技术工业猛增,比重上升,而资源密集型工业再一次向外转移。
目前,中国仍以劳动密集型为主,次为资源密集型,而新兴的工业化地区,已开始向技术密集型工业转移。
工业生产地域也发生很大变化,其基本特点是:
(一)工业生产向大型化、系列化和综合化发展。
大型化、系列化是战后工业分布规模的主导方向。
根据地域发展条件,以一二个工业部门为主导,多发展成综合性联合生产基地,是工业地域部门结构的特点。
(二)工业地域不同层次的集中和相对分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业地域集中有所加强,形成世界性大工业地带,如北美工业地带、西欧工业地带、东欧工业地带、日本工业地带等。
发展中国家的集中程度更高,呈点状分布,如各国首都多发展成为最大的工业城。
世界工业生产从高密度区向低密度区扩展,是世界工业空间运动的趋势。
中国工业发展状况
2005年,中国第二产业“家底”
●制造业居工业主导地位
制造业占工业企业数量的91.6%、主营业务收入的86.8%、利润的73.1%,公布的数据表明,制造业已居我国工业的主导地位。
●东部工业发展远高于中西部
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营业务收入中,东、中、西部地区分别占72.5%、16.8%和10.7%。
东、中、西部地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分别占全国的76.4%、14.2%和9.4%。
2011年,中国第二产业是中国经济最重要的支撑
制造业将能吸纳最多的就业人口;制造业在未来依然是面对发达国家,和现在正在崛起的新兴国家我国能够保持有相对竞争优势的领域。
对策
1.在全球产业转移当中,利用优势:
1)市场
中国有必要大的市场潜力:中国的市场潜力在全球的主要国家当中是最大的。
2)资源
中国有一个非常好的工业基础,有非常完善的供应链。
虽然过去几年我们的劳工成
本上涨很快,原材料成本上涨很快。
但是从工业制造的成本和效率来讲,中国在大
部分领域依然保持优势。
3)政策
中国劳动的管理者的综合素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 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审美素质,劳技素质等)是比较高的;中国企业已经开始进入科技创新的能力的提升的阶段了。
2.提升竞争力
1)技术创新
●以政策为引导,增加技术开发投入。
●切实加强技术开发机构的建设。
可自主建立,与高校联合建立等形式建立技术中心。
●建立、健全信息网。
宣传技术创新方面的各项优惠政策,并将技术成果、技术难题等进
行发布,为技术创新提供信息平台。
●加强对技术创新项目的指导、监督实施工作。
组织好技术创新项目,新产品开发项目的
咨询、鉴定验收、项目论证、管理咨询和服务。
●如果条件允许,注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项目的开发。
●通过自主创新逐渐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整合各种资源,通过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继续教育等形式,加快
技术创新人才队伍的培养。
同时,注意培养创新意识,鼓励各种形式的技术创新。
2)产业链升级
●从东部沿海地区开始,由以“生产制造”生产制造为主转换为以“产品设计、原料和零部件
采购、物流运输和批发零售”为主,但中西部地区目前还应以“生产制造”为主。
●整合生产研发:针对各部门在开发新产品时产生的不协调,把产品开发的程序与市场需
要、企业策略以及材料供应相结合。
●整合供应链:在现有技术水平和产品结构上,控制、影响并拉紧整个供应系统,优化资源
在每一个环节的配置,从而获得更高价值,而不是孤立、分散地对待各个环节。
3)发展低碳经济
●倡导形成绿色消费、绿色经营的理念,形成低碳的生活方式。
必须转变公众和社会的观
念,做任何事都要适度适宜、合理节约。
对于个人,要培养节约是美德的观念,彻底改变诸如餐饮浪费等与节能减排背道而驰的陋习;对于企业,则要推行绿色经营的理念,建立清洁生产机制和精益生产方式;国家引导企业将环保成本计入企业生产成本,帮助企业树立企业公民意识,改变节能减排没有效益的错误认识。
●解决潜藏在空间格局和社会发展格局中的重大浪费问题。
有效的节能减排必须以工业相
对集中为前提,工业相对集中才能产生专业化分工,提高效率,节省能源;同时催生集群创新,不断产生新技术、新工艺,从而减少物质消耗。
●培育静脉产业,建立完备的工业化体系。
民众对循环经济体系的理解目前还处于表层,
基本理解为“废渣利用”、“尾气回收”等等。
真正的循环经济体系应如同人体系统一样,如果把工业制造系统比作人体的动脉系统,那么,我们使用过的工业制造物的回收再利用则应如人体的静脉系统一样。
工业品的回收再利用——“静脉”产业应该是一个巨大的产业。
●大力发展低碳技术,解决自主创新成果和人才的匮乏问题。
低碳技术包括在可再生能源
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
必须强化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开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整合市场现有的低碳技术,加以迅速推广和应用。
●从我国能源结构入手,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提高节能减排的效率。
我国能源消耗
形式主要为动力消耗、农村采暖和城市集中供暖消费、电能消费三种,其中大约有68%的能源是由各种能源转化为电能后被消费的。
而我国电力系统普遍存在着低效率运行和严重能源浪费问题,尤其是在配电和用电两个环节,节能潜力总计为1.2亿千瓦时,占我国电能的20%。
重点推广配电用电领域的重大自主创新项目,可极大提高节能减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