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牙颌的印模和模型【口腔实用资料】

无牙颌的印模和模型【口腔实用资料】

12
13
在模型上制作个别托盘,先进行边缘整塑,在制取终印前去 除缓冲蜡,就可在非应力承托区形成压力缓冲间隙,可使压 力主要作用于主、副应力承托区。14(二)取印模的步骤方法:
1. 取模前的准备 (1)调整体位:舒适、稳定
(二)取印模的步骤方法:
1. 取模前的准备 (2)印模材料的准备
16
17
边缘整塑(Bolder molding):
在取印模时, 利用印模材的可塑性, 通过唇颊舌肌及周围 软组织的运动, 来确定印模边缘的位置(伸展范围)和形态。
目的:1)获得良好的边缘封闭作用 2)义齿基托不妨碍周围组织的功能运动 3)尽量扩大基托面积以增加固位力
方法: 1)主动肌功能整塑:
• 闭口吸吮动作,嘬唇、咧嘴:整塑上下唇颊侧边缘 • 抬舌、舔上唇、舔两侧口角:整塑舌系带及口底黏膜皱襞处印模边缘 • 大张口:义齿在翼上颌切迹部位的远中伸展 • 微闭口下颌左右侧方运动:整塑上颌颊侧后部边缘厚度,下颌升支喙 突前缘与上颌结节之间的间隙 • 闭口咬合:整塑远中颊角区
32
2)被动肌功能整塑: • 牵拉患者上唇向下,两侧颊部肌肉向下前内-上颌 印模唇颊侧边缘 • 牵拉患者下唇向上,两侧颊部肌肉向上前内-下颌 印模唇颊侧边缘
34
印模方法一
35
初印模:成品托盘 + 印模膏
60-70℃
印模膏个别托盘 终印模
印模方法二
37
初印模:成品托盘 +藻酸盐印模材
石膏模型
47
个别托盘 边缘整塑
49
50
51
52
边缘整塑应分区段进行
53
54
55
56
取终印模
(三)印模的要求
1. 精确的组织解剖结构: 2. 适度的伸展范围:不影响系带肌肉活动的前提下,尽
量扩大印模范围 3. 采取功能性印模
选择性压力印模 边缘功能整塑
二、模型
(一)模型灌注方法:
1. 围模灌注法 (Boxing pouring method) 2. 二次灌注法 (Secondary pouring method)
(一)印模的分类
一次印模法: 成品托盘 (stock impression tray) 印模材料 (impression material)
二次印模法: 初印模 (preliminary impression) 个别托盘 (individual impression tray) 终印模 (final impression)
10
▪ 主承托区 ▪ 副承托区
▪ 边缘封闭区 ▪ 缓冲区
选择性压力印模,托盘应符合下面的要求: • 在制取印模时,只有位于主、副应力承托区上的印模托盘 与其下的组织发生接触。 • 在取印模过程中非应力承托区的托盘不与组织接触。 • 为达到这一效果,要在这些区域的托盘相应位置应形成缓 冲间隙,亦即在制作个别托盘之前,在诊断模型上的非应 力承托区上铺一层基托蜡
(二)取印模的步骤方法:
1. 取模前的准备 (2)选择成品托盘:
根据颌弓形状和大小,牙槽嵴高度和宽度 宽度:宽于牙槽嵴2-3mm 高度:离开粘膜皱襞2mm,让开系带 长度:上颌盖过翼上颌切迹和颤动线 下颌盖过磨牙后垫
19
20
21
22
23
24
(3)印模材料的选择: 印模膏 Compound:
自凝塑料个别托盘
加终印模材
终印模
取初印模
初模型 Preliminary cast
40
个别托盘制作
1. 画线: 第一条虚线:前庭沟底和下颌舌侧黏膜皱襞沟底,上颌后缘为腭小凹后 4mm,下颌后缘线包括整个磨牙后垫 第二条实线:虚线内向牙槽嵴方向2mm-个别托盘边缘
41
个别托盘制作
个别托盘制作
2. 缓冲区涂蜡及填倒凹 3. 涂布分离剂 4. 铺托,制作手柄,固化 5. 取下托盘,修整打磨
43
44
45
46
个别托盘边缘整塑
印模膏棒优点: 1. 允许重取印模。 2. 一定的坚硬度,3~4mm以上仍整塑。 3. 冷却后即坚硬,可修整,不变形。 4. 边缘整塑时,有足够的粘性来保持形态。能在托盘边缘形成
2~3mm的理想宽度。 配套的工具和材料: 水浴锅,本生灯(煤气灯),锐利的修整刀以及酒精喷灯。 49℃(120°F)—60℃(140°F)
粘膜受到功能性压力而发生变形时的印模 (压力印模、选择性压力印模)
托盘 印模材 粘骨膜 牙槽嵴
托盘 印模材 粘骨膜 牙槽嵴
选择性压力印模托盘和应力承托区
基本原理:在制取印模过程中,应在牙弓上预期能够较好地承受功能性 压力的区域施加轻压力,而对牙弓上那些不适合承受功能性压力的区域 不加压或仅施加最小压力。牙弓上那些能很好地承受功能性压力的区域 称为“主”、“副”应力承托区,而那些不能承受功能性压力的区域则称为 非应力承托区(缓冲区)。
热塑性, 流动性和可塑性较差, 无弹性, 用于制作个别托盘
25
(3)印模材料的选择: 藻酸盐 Alginate:
流动性和可塑性较好, 有弹性, 用于取初印模和终印模
26
(3)印模材料的选择:
硅橡胶 Silicone rubber:
高粘性----流动性差, 可塑性好, 有弹性, 用于取初印模 低粘性----流动性好, 细腻, 有弹性, 用于取终印模
(3)印模材料的选择: 氧化锌丁香油Zinc oxide-eugenol:
流动性好, 细腻, 无弹性, 用于取终印模
28
(3)印模材料的选择: 印模膏棒 (Stick Compound / Modeling Compound): 用于边缘整塑
29
(二)取印模的步骤方法: 二次印模技术 取初印模 制作个别托盘 取终印模
第五节
无牙颌的印模和模型
取印模 灌注模型 颌位记录
试戴 排牙
义齿完成 初戴 复查与修改
一、印模 Impression
用可塑性印模材料取得的无牙上、下颌牙槽 嵴和周围软硬组织的阴模。
准确的印模要能反映口腔解剖形态和周围组 织生理功能活动,以便使义齿基托与口腔粘模高 度密合,有边缘封闭作用,从而取得全口义齿良 好的固位。
(一)印模的分类
开口式印模 (Open mouth technique) 闭口式印模 (Close mouth technique)
(一)印模的分类
解剖式印模(anatomic impression):
没有粘膜变形时的印模 (无压力印模、静态印模)
功能性印模(functional impression):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