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小鼠
1、来源
1926年美国Rockfeller研究所从瑞士引入白化小鼠培育成Swiss小鼠。
19 44年3月17日由汤飞凡教授从印度Hoffkine研究所引进Swiss小鼠,饲养在昆明中央防疫处。
由于该小鼠起初引入地是昆明,故称之为昆明小鼠。
解放后中央防疫处迁回北京天坛,更名为卫生部生物制品研究所。
1950年小鼠随之引到北京天坛(检定所现址),当时保种9对。
1953年10月移至北京东郊,1954年扩种,相继引到其他单位,现已遍布全国各地。
2、主要特性
KM小鼠是我国生产量、使用量最大的远交群小鼠。
基因库大,基因杂合率高,我国学者已从KM小鼠远交群中先后培育出不少近交系小鼠。
经50多年的选育,现在KM小鼠肿瘤自发率极低。
不同地饲养的昆明小鼠封闭群的生长发育与繁殖性能存在一定差异。
但其共同特点是抗病力和适应力很强,繁殖率和成活率高。
它在我国生物医学动物实验中约为小鼠总用量的70%。
3、主要用途
广泛应用于药理学、毒理学等领域研究以及药品、生物制品的生产与检定。
4、血液生理生化参数
血液生理参数(56日龄,雄性)
血液生理参数(56日龄,雌性)
血液生化参数(56日龄,雄性)
血液生化参数(56日龄,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