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实务课件
4、其他说明 1)确定是小企业,原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不 得转为小企业制度,原执行小企业制度,需
公开发行股票等可转为执行企业会计制度。
选择后,只能执行两者之一,不能混合使用
。
2)集团内部的子公司按母公司制度执行。
二、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原则 • 考虑小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 • 实行会计与税收相分离 • 减少执行过程中的职业判断,主要指长期资产减值准备不 要求。
(十二)小企业如发生非货币性交易,应按以下原则处理: 1.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 值 。 2.非货币性交易中如果发生补价,应区别不同情况处理: (1)支付补价的小企业,应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 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2)收到补价的小企业,应按以下公式确定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和应确认的 损益: 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换出 资 产账面价值-(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应交的税金及教育费附加+应支 付 的相关税费 应确认的损益=补价×[1-(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应交的税金及教育费附加)
3、适用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小企业:是指不对外筹集资金、经营规 模较小的企业,不包括个人独资及合伙等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小 企业。 1)不对外筹集资金:指不公开发行股票或债券,不包括向银 行等金融机构借款。 2)经营规模较小指: • 国家经贸委等四部门界定的中小企业标准指出: 中型企业必 须同时满足: – 工业企业:资产总额4000万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及以上、 职工人数300人及以上; – 批发零售业:销售额1000万及以上、职工人数100人及以上 。 – 建筑企业:资产总额4000万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及以上、 职工人数600人及以上;
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一)会计主体: 1、会计主体 是指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企业的组织形 式一般有:独资、合伙、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2、会计主体 与 法律主体(法人)不一定统一,一般来说,法 律主体都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有限责任 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都可以用企业本身的名义对外承担经济责任 和法律责任,所以它们既是会计主体,又是法律主体。 3、会计主体这一基本前提要求企业不仅要分清会计主体与法律 主体的关系,还要求企业在组织会计核算时,分清企业自身的经 济活动与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的关系,以及企业经济活动与投资 者经济活动的关系。
(八)小企业的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业务收支以 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小企业,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
为记账本位币,但编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小企业发生外币业务时,应当将有关外币金额折合为记账本 位币金额记账。
除另有规定外,所有与外币业务有关的账户,应当采用业务发
生时的汇率或业务 发生当期期初的汇率折合。 期末,小企业的各种外币账户的外币余额应当按照期末汇率折 合为记账本位 币。 (九)小企业的会计记账采用借贷记账法。 (十)小企业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方 ,会计记录可 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
2.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
让的非现 金资产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之和的差额,确认为资本
公积或当期损失;债权人应将 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作为受让的
非现金资产的入账价值。 如果债务人以多项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债权人应按取得的各项 非现金资 产的公允价值占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对 重组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和 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之和进行分配,
3.以债务转为资本的,债务人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债权人因
放弃债权 而享有的股权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
债权人应将重组债权的账 面价值作为受让的股权的入账价值。 4.以修改其他债务条件进行债务重组的,应分别情况处理: (1)作为债务人,如果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大于将来应付金额, 应将重组债 务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将来应付金额,减记的金额确 认为资本公积;如果重组债务的 账面价值等于或小于将来应付金 额,则不作账务处理。
3、会计要素确认、计量要求原则
• 权责发生制原则
• • • • • 指收入和费用的确认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为标准,不依据款项是 否支付。权责发生制是与收付实现制相对应的概念。 配比原则 指企业的收入应当与成本、费用相配比,企业应根据一定期 间收入与费用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配合。 历史成本原则 指企业的各项财产物质应按取得时发生的实际成本计价。
•
•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 限
4、财务会计修订性惯例要求原则 • 谨慎原则/稳健原则 • 指在对同一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有不同处理方法和程序可供选 择时,在不影响合理性的前提下,进可能选择不虚增利润和夸大 收益的做法,要求企业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 指会计信息在全面完整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础上 ,对于重要经济业务应单独揭示。 指企业应当按照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 仅仅按照他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例合并报表。
指企业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要求企业在一 般情况下不得随意变更,便于不同时期的会计信息的纵向比较。 一贯性原则并不否认企业会计处理方法的适当变更,确有必要变 更的应按照统一会计制度变更,并将变更原因、情况及影响在财 务会计报告中说明。
• 可比性原则
•
•
•
2、会计信息质科目及其他有关规定 一、会计科目
• 分类: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 本类、损益类五大类 • 小企业会计设置60个一级科目、48个二级 科目、9个三级科目
• 小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科目做必要的 增减或合并
二、其他相关规定( 《小企业会计制度》条文原文,引用总说明 下的序号)
(五)小企业应当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机构,或者在有关 机构中设 置会计人员并指定会计主管人员;不具备设置条件的, 应当委托经批准设立从事会 计代理记账业务的中介机构代理记 账。
小企业会计实务
第一章 总论
•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小企业 会计制度的适用范围、制定原则、核算前提和原 则、小企业会计科目的设置、与企业会计制定的 差异等,树立专业思想,热爱会计工作.为学习本课 程奠定基础 。 • 教学重点与难点: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原则、 会计要素及其确认、小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 制度的差异。
(四)收入:
收入 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
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主营业务 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收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五)费用:
费用 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
生的各种耗费。费用按其与收入的关系可分为营业成本与 期间费用。 (六)利润: 利润 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它是收入 与费用的差额。它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六)小企业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管理会计档案等,应 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 (七)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 。会计核 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会计期末编制 财务会计报告。 本制度所称的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月度,年度和月度均按公历起讫 日期确定。 会计期末,是指月末和年末。
第一章总论主要内容
• • • • 第一节 《小企业会计制度》简介 第二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原则 第三节 会计要素 第四节 小企业会计科目及其他有关规定
第一节 《小企业会计制度》简介
一、 《小企业会计制度》适用范围 1、一般意义上的小企业: – 规模极小的类似个体工商户的小企业 – 依据个人独资企业法和合伙企业法设立的一些 个人独资和合伙形式的小企业 2、小企业的组织形式 – 绝大部分为有限责任公司形式 – 部分外商投资企业 – 其他:合伙企业、私营企业等
÷换出资产公允价值]
3.在非货币性交易中,如果同时换入多项资产,应按换入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 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对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总额和应支付的相 关税费等进行分配,以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十三)小企业如发生债务重组事项,应按以下规定处理:
1.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某项债务的,债务人应将重组债 务的账面 价值与支付的现金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债 权人应将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 与收到的现金之间的差额,确认 为当期损失。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 是指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无限期地延续下去,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不会面临破产清算。在这一前提下,资产按原 定用途使用,负债也将按原定条件清偿,企业能够正确地解决财 产的计价和收益的确认问题。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 指将会计主体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人为地划分为 若干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按期编制会计报表。 会计期间通常为一年。我国会计年度为日历年度,也可以自7月 1日至下年6月30日。年度内又可分为月度、季度、半年度。 (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 指会计核算以某一种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并且 假定币值保持不变。 在我国,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 以外币为 主的 企业,也可以选定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会计 报表时必须折合成人民币反映。我国 在境外设立的企业,一般 以当地的货币进行会计核算,但在向国内报送会计报表时,应当 折合成人民币反映。
• 相同交易尽量采用相同原则,简化。
三、 《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内容 • 会计要素和重要经济业务的确认计量报告 • 会计科目及说明 • 财务会计报告 四、 《小企业会计制度》的特点 • 使用重点是有一定规模的小企业,尽量简化操作。
第二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原则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又称会计假设,是指组织会计工作应当 明确的前提条件,是对会计领域中某些不确定因素所作的合乎事 理的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