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三章女性的性别差异与社会性别角色
第三章女性的性别差异与社会性别角色
为什么说社会性别是被建构出来?
第四,社会性别差异有时表现为有形的性 别不平等,有时表现为无形的性别不平等, 其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 第五,社会性别的差异是可以改变的,这 需要女性主体意识和全社会平等意识的觉 醒。
二、社会性别差异的现实表现
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察社会性别差异的表 现形态:一是观念领域,二是社会公共领 域,三是私人领域。在现实生活中,这三 个方面并不是相互分割的,而是相互交融 在一起的。
2、公共领域
社会公共领域的社会性别差异表现为两性社会劳 动分工和政治参与、权力关系上的不平等。 首先,社会在观念形态上就把男性归为公共领域, 因此形成在公共领域中的性别社会差异具有意识 形态的特点,女性就被制度化地区隔在公共领域 之外 。 其次,社会劳动领域中存在着明显的性别社会差 异。 再次,公共领域的两性社会差异表现为政治参与 和权力关系中的差异。
1、性别刻板印象
性别刻板印象有三个特点: 第一,它是对社会人群进行极为简单化的 性别分类, 第二,在同一社会文化或统一群体中,性 别刻板印象具有相当的一致性, 第三,性别刻板印象常常是与客观事实不 相符合的,因此,又叫性别偏见。
A、美国和中国有关男性的刻板印象
美国:攻击的,独立的,非情绪性的支配的, 理解记忆能力,成就动机,冲动性,思维清晰度, 适应环境能力,领导才能,擅长经商的,喜欢冒 险的,易于决策,自信,不容侵犯,有雄心的。 中国:权力动机,抽象思维,创造力,理解记 忆能力,成就动机,冲动性,思维清晰度,适应 环境能力,领导才能,对工作的责任感,对挫折 的忍受力,果断,自信。
一、社会性别角色的形成 性别角色是以性别为标准进行划分的一种 社会角色,包括男人角色和女人角色。它 是指属于特定性别的个体在一定的社会群 体中占有的适当位置及其被该社会和群体 规定了的行为模式。
一、社会性别角色的形成
1、性别社会化 社会化就是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过程。
性别社会化是个人关于性别角色和其规范 的学习过程。
1、观念领域和价值体系
纵观世界,各国的社会制度中都存在一种相似, 甚至相同的观念,即把女性视为从属于家庭和 男人的次要社会角色,特别强调她们应该处于 从属地位,要服从于男性 有目共睹的是充斥着各类广告中的妇女形象, 这类广告与其说是要增加和表现女人的魅力, 不如说是通过把女人物化和商品化来取悦男性。 各种象征和符号表达着并传递着这样的观念信 息:女性是与家务劳动,厨房、儿女联系在一 起的;男性是与工作、成功和先进的科学联系 在一起的 。
性别角色社会化的特点
1、性别角色社会化贯穿于生命的各个 阶段。 2、早期的社会化具有重要意义。 3、重大的生命事件对于社会化也有重 要意义 4、男女两性的社会化呈现不同的过程。
2、青少年的性别角色社会化
根据社会化理论,家庭、学校、同辈群体、 大众传媒是影响青少年社会化最主要的外 部社会环境条件 。 产出这种影响的主要机制:同一性别模仿、 区别对待、角色自我认同。
应该如何认识两性间的生理差异?
第一,两性生理构造不同所带来的生理机 能的差异是与生俱来的,但两性又是互补 的。这种差异不是差距,更没有高低贵贱 之分。 第二,在生物学意义上,同性间的个体差 异远远大于两性间的性别差异,性别的生 理差异比人们想象的要小的多。 第三,某些两性间的生理差异,并不完全 是天生的,而主要是后天的环境造成的。
三、两性的心理差异
男女两性在心理上是否存在差异?学界对 此始终存在争议。现有的一些研究指出了 两性在认知方面的种种不同,但事实上人 的心理状况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许多女性 学的学者认为,心理差异是一种男女两性 介于生理和文化之间的差异,从根本上说 是性别社会化的结果 。
第二节 社会性别角色与性别角色刻板印象
第三节、社会性别与性别不平等
一、被构建的社会性别 在现实生活中,社会性别的差异是指良性 的生物差别经由社会制度化的力量的作用 表现出的一系列行为规范和社会角色以及 性别分层和性别不平等。
为什么说社会性别是被建构出来?
首先,社会性别是以性别规范和社会角色为基础 的文化建构。任何社会都存在着以文化为基础的 性别社会差异。社会把两性的生物性差别扩大化 和制度化,并通过女性的生命周期中的性别社会 化,把这种制度安排不断地传递给女性。 其次,性别之间的生理差异并不足以直接导致两 性间的地位高低之分,社会普遍存在的以等级为 特征的性别关系秩序是被男性建构和维持的。 第三,社会性别是一个不断被建构的动态过程, 在日常社会的方方面面不断地被生产和再产生。
同一性别模仿:以自己崇拜的同一生理性 别的人作为自己学习和模仿的对象。 区别对待:按照不同的性别社会期望与规 范塑造孩子。 角色自我认同。
3、成年人的性别角色社会化
其一,随着一个人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的变 化,其扮演的社会角色也不断变化,每扮 演一个新的角色都需要学习。 其二,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同一社会角 色的内涵也随着不断发生变化,这也需要 不断学习新知识以适应新环境。
二、两性的生理差异
生理差异,一般是指男女两性在生理结构和生理 机能方面的差异。两性的生理差异是在不同层次 上表现出来的,在性分化和性成熟过程中,由遗 传决定的染色体的不同,决定着两性的性别差异。 第一,性成熟年龄。 第二,肌肉和脂肪。 第三,大脑。 第四,性激素。 第五,寿命。女性的平均寿命要比男性长。
《只要有一个女人》(作 者:南希· 史密斯)
• 只要有一个女人觉得自己坚强,因而讨 厌柔弱的伪装; • 定有一个男人意识到自己也有脆弱 的地方,因而不愿意再伪装坚强。
• 只要有一个女人讨厌再扮演幼稚无知的 小姑娘, • 定有一个男人想摆脱“无所不晓” 的高期望。
《只要有一个女人》
• 只要有一个女人讨厌“情绪化女人”的定型, • 定有一个男人可以自由地哭泣和表现柔情。
B、美国和中国有关女性的刻板印象
美国:得体的,温柔的,善解人意的,虔 信宗教的,整洁的,安静的,强烈的安全 感需要,欣赏艺术和文学,表达细腻的情 感。 中国:顺从,温柔,善解人意,直觉,虚 荣心,机械记忆能力,触觉,群体归属感, 重感情。
2、性别刻板印象对男女两性关系的影响
(1)性别刻板印象对男女两性的身心健康 的影响 (2)性别刻板印象影响职业生涯的选择与 发展 (3)性别刻板印象影响工作关系和两性关 系 (4)性别刻板印象会直接影响男性和女性 对成败的归因
第三章
女性的性别角色及其 社会化
第一节 自然性别与性别差异
一、性与性别 二、两性的生理差异 三、两性的心理差异
一、性与性别
性(sex)是指区分男性和女性的生理特征
性别(gender)指的是男性和女性相关的社会 与心理特征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判定两性形象,不仅 仅是以生理特征为标准,更多地是依据社 会标准做出的。
当下好妻子标准
入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杀得了木马, 翻得了围墙,开得起好车,买得起新房, 斗得过小三,打得过流氓 。
二、性别刻板印象及其影响
1、性别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stereotype)又称定型观念,是 指人们对某个社会群体形成的过份简单化 的、滞后于现实变化的以及概括性的看法 。
刻板印象包括四个不同的方面:外表形象、 人格特性、角色行为、职业。
社会劳动领域中存在着明显的性别社会差 异的表现
表现之一是,社会劳动领域存在着明显的 性别隔离。 表现之二是,社会劳动领域中存在着明显 的性别等级秩序。 表现之三是,性别隔离导致两性收入差距。
3、私人领域
私人领域性别的社会差异表现为家庭内部 的两性分工,虽然女性大部分精力都花费 在家庭生活中,但是她们在家庭中的地位 却深深地受到社会制度的影响,家庭内部 的性别差异表现为父权制下的女性从属于 男性。
三、性别不平等形成的机制
一是文化机制 二是性关系与性秩序机一类最根本性 的不平等。它对两性的社会生活和职业影响是极 其深刻的,尤其对男性的负面影响更为严重。消 除社会性别差异在的不平等现象,树立平等的社 会性别观念和建立性别平等的社会行为,是一个 需要全社会努力的工作。
• 只要有一个女人觉得自己为儿女所累; • 定有一个男人没有享受到为人之父的全部 滋味;
《只要有一个女人》
• • 只要有一个女人得不到有意义的工作和平等的薪金, 定有一个男人不得不担起对另一个人的全部责任;
• 只要有一个女人想弄懂汽车的构造而得不到帮助, • 定有一个男人想享受烹饪的乐趣却得不到满足; • 只要有一个女人向自身的解放迈进一步, • 定有一个男人发现自己也更接近自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