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研究解读

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研究解读

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李晓东2014年5月摘要: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企业参与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企业现状,阐述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定义及特征,指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企业核心竞争力制约因素策略一、国内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及提升的意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实现长足发展,拥有独特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关键。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自1990年提出以来,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企业要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持续竞争优势并获取丰厚利润,必须拥有的核心竞争力”。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企业发展进入快车道,通过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涌现出了海尔、联想、华为、中兴等研发能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民营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逐步形成了国际品牌。

这些企业有条件、有能力采取核心竞争力战略。

但是从整体上来看,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不足。

2013年美国《财富》杂志发布的世界500 强企业中,从数量上看,中国大陆企业有95家,大陆89家,港台6家。

从分析来看,上榜的中国大陆公司主要分布在钢铁、汽车、资源、化工、金融等领域,这些企业基本上都是自然垄断、行政垄断性很高行业,并且主体为国有控股企业,完全市场化的民营企业较少,并且利润在行业分布中上榜的9家商业银行占据了所有89家公司利润总额的55.2%。

由于企业核心竞争力不足,我国企业缺乏国际竞争所要求的优势(技术、管理、品牌、市场),大多数企业通常拥有的优势是价格和廉价的劳动力,这些优势在国际经营中又受到反倾销等制约,常难以发挥作用。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定义及特征2.1 企业核心竞争力概念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y)的概念由美国著名经济管理学家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哈默(Gary Hamel)于1990 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首次提出。

核心竞争力不同于一般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当代经济学和管理学相互交融的最新概念。

他们认为,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技术更新速度的加快,既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后来居上的机会,也带来了更为激烈的竞争。

某一组织的成功不再归功于灵机一动的市场战略或短暂偶然的产品开发,而是组织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

核心竞争力的本质是一种超越竞争对手的内在能力,是组织独有的、比竞争对手强大的、具有持久力的某种优势。

企业的竞争实质上是核心竞争力之间的长期较量,那么什么是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呢?现在国内有很多学者都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仅体现在人才方面,还体现在技术、经营管理、企业的治理结构以及企业文化等方面;有学者认为市场信誉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

我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能够使企业在某一领域实现可持续竞争优势的一系列知识和互补技能的组合,它能保障企业一项或多项关键业务达到业内一流水平,是企业竞争优势主要来源和价值增长的重要保证。

2.2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和作用2.2.1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独特性,即不容易被竞争对手所模仿。

一般来说,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实际上是构筑起对手难以跨越的文化壁垒和技能壁垒,是一所企业所独有的,其他企业无法轻易占有、转移或模仿。

这种“壁垒”越高,竞争对手就越难进入。

核心竞争力结构中的智能化、人性化成分所占的比重越大,企业便可凭借其核心竞争力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

稳定性。

由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与竞争对手之间形成质的差别,它难以从企业的主体中分离出来,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可拓展性。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核心竞争力是母体,是核心,具有溢出效应,充分挖掘和调动核心竞争力可使企业持续保持在已有竞争领域中的竞争优势,拓展市场份额。

核心竞争力可以为企业提供一个进入多项或新兴服务市场的潜在途径,具有打开潜在市场,拓展新的领域的作用。

结构性。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组织结构的高度复合,它是由技术因素决定,并且与企业的组织、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协调有序的组织结构产生的系统效应,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超越了员工的技术能力。

动态性。

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需要不断地提升、发展和完善。

易识别性。

企业在竞争中必须拿出过硬的品牌、过硬的形象、过硬的技术和服务,并且能够为市场所了解和易于识别。

价值优越性。

它是企业独特的竞争力,是企业价值实现的源泉,有利于企业提高效率,在创造高效益和创造低成本方面比竞争对手更加优秀。

2.2.2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企业核心竞争力主要有三个作用,为人们提供容易识别的品牌;能不断满足顾客的需求;能形成企业内外互动的平台。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制胜法宝,它能使企业在竞争中保持长期主动性,获取超过同行业平均水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因此,企业只有培养和构建起真正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三、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因素(1)核心竞争力的意识淡薄。

目前,我国还有不少企业对核心竞争力概念认识不清,企业的发展缺乏具有前瞻性的正确的战略规划,导致企业资源配置不科学、不合理现象严重,影响了企业各项资源使用的一致性,成为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障碍。

(2)轻视企业的战略规划作用战略管理在企业管理当中的地位是最高层面的管理,但是对管理者的要求也最高。

由于长时期在计划经济的模式下运行,我国众多企业决策者习惯于听命于上级的安排,普遍缺乏对企业发展的战略思考,没有意识到战略在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缺乏战略管理的科学理念与标准,在战略规划和管理中显得力不从心,常常做出错误的判断与决策,比如很多企业盲目进入与原产业关联不大或跨度过大的领域,结果是难以发挥企业的资金、技术、人力、品牌等方面的优势,甚至造成巨大的浪费。

(3)现代企业制度不够完善改革开放以来,企业改革的方向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原则,把国有企业改造成"自主经营、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但是传统意义上政企不分的局面仍然存在。

企业制度的不够完善严重影响了企业管理的创新,打消了构建核心竞争力的积极性。

政府强制企业推行某种管理经验,企业被迫进行制度改进的问题仍然存在,国有企业搞不活和竞争力不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不完善的企业制度的束缚和制约,特别是产权不明晰、出资人不到位、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组织和管理不对称等,使得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原动力不足或无暇顾及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4)知识储备及企业研发能力缺乏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本质特征来看,知识是企业独具特色的技能。

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核心竞争力必然表现为对知识拥有的广度和深度,在21 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将会更显出企业竞争中人才的重要性。

不少企业对知识资源的投入作用认识不够深刻,操作也很不到位,目前我国主要处于高技术发展的引进时期,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高技术产业的产品还比较少,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不小的差距,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有政策层面的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这就造成我们在很多方面,特别是在一些信息产业方面还不能与国外大企业抗衡。

(5)企业过度多元化,分散企业资源在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不少大企业、大集团为了实现其资产规模的扩张,在还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就开始在本行业进行大规模收购兼并,并将投资范围扩展到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领域,盲目实施多元化经营。

其后果是横向产业跨度过宽,纵向产业链过长,核心产业虚弱,结果分散了企业的有限资源,不仅没有培育出新的利润增长点,甚至还丧失了原有的竞争优势。

多元化经营可以分散风险以形成"范围经济"产生1+1>2的效用,但是它对企业经营者的经营方式和经营水平要求很高,不利于形成持久的生命力和较强的竞争力。

(6)企业文化建设滞后企业文化建设滞后,其一是认识不够到位。

企业文化建设处于低水平阶段,甚至片面地把企业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混为一谈;其二是缺乏科学的发展战略,存在短期行为,未形成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独特文化;其三是企业文化建设重点不够突出,人本管理没有落到实处;其四是重形象设计,轻企业精神、经营理念、员工价值观与行为取向等深厚内涵的培养。

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策略(1)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意识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意识,企业高层管理者到基层的每一个员工,都了解什么是企业核心竞争力,重视和关心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打造。

企业要经常举办核心竞争力知识讲座和各种形式的研讨会,使核心竞争力的意识深深地植根于企业的所有员工,形成浓烈的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氛围,才能使创新信念和决断魄力处于核心地位,才能大力培养出大批创新型的领军人才,企业才能健康持续发展。

(2)建立有效的战略联盟,寻找培育新的核心竞争增长点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同行或与国外大公司建立以技术合作为核心的战略联盟,是企业形成竞争力的一条捷径。

通过兼并企业获得竞争力。

通过兼并企业迅速扩大规模,快速进入其他竞争领域,重新整合自己内部资源,构建新的企业经营格局,调整产业结构,构架新的企业经营机制,从而达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企业市场竞争目地。

从市场环境分析,公司受到越来越多的外部企业,如中南矿院、北摩等企业的威胁。

它们不仅仅是渗透性地威胁着公司,其院企联盟的科技优势在技术、管理、制造等使其更趋强大。

故此其对公司的威胁是致命的。

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

航空制造业的这块大蛋糕也已被越来越多的各行各业所窥视。

公司受到外来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受到的威胁也更加严峻。

有威胁同时也存在着机遇。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万事不求人地包打天下的日子已成为过去。

公司应建立更广泛的战略联盟消除外来威胁,化威胁为促进,整合双方比较优势,将外来竞争制约因素转化为提升企业联盟整体竞争力的积极因素,在共同的利益基础上实现共赢,并在有效地战略联盟基础上,寻找培育出新的核心竞争生长点,加以增强公司的竞争能力与活力。

失去战略伙伴的支持,必然导致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并相应增加威胁面。

这是公司高层管理者制定战略决策应充分考虑的。

有效的战略联盟将更深层次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把现代企业制度概括为是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企业制度,要求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现代企业制度体现的是企业资源配置的高效性,因此,企业必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更科学、更合理、更规范、更现代化的企业组织制度,如通过股票期权奖励、退休金计划等制度建设将核心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吸引过来并持久留住,为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提供人力资本的保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