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基地PPT
解读成都熊猫基地
四 功能定位
在众多成都元素中,熊猫的知名度一直排名第一, 到成都一睹国宝的风采已成为中外游客到成都的重要安 排。
成都大熊猫生态公园的功能定位是以大熊猫
科研繁育、科普教育为核心,集国际学术交流
会议、公众休闲活动的多功能生态风景区。
五
旅游导向
解读成都熊猫基地
六 着力点
1 旅游方面:加强对外营销宣传,努
未来规划
绿色为与景区相连的熊 猫大道,红色为机动车道,
黄色为步行道。门区规划概
念是利用单轨车把访客直接 送到山谷的顶峰,以科技与 自然山谷的自然景观作为访 客第一个游览体验。令外设
计架空玻璃观光桥,让访客
欣赏到树上活动的小熊猫。
未来规划
未来规划
除此之外,我们认为还应注意: 基地内部
SWOT分析——O
三 机遇(oppornutity)
近年来,随着生存环境的恶化,生态旅游快速发展, 亲近大自然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时尚。 成都市有多个旅游景点,基地可以与周边的景点相 互联系,组成多个旅游路线增加客流量,减少单调。 如:金沙遗址、青羊宫、熊猫基地一日游;熊猫基 地,金沙遗址,武侯祠,锦里一日游;金沙遗址、
(4) 是一种负责任的旅游,包括对旅游资源的保 护、对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的责任等。由于这些特征 能满游足旅需求和旅游供给的需要,从而使生态旅 游兴起成为可能。
大熊猫知 识链接
解读熊猫 基地
SWOT
分析
熊猫基地 的未来发 展方向
大熊猫知识链接
大熊猫是中国特产的野生动物,她是一种古老 的动物,迄今已有800多万年的历史,被动物学家称 为“活化石”。历来被誉为珍稀奇兽,是吉祥友谊 的象征,是和平友好的使者。而今,作为国宝的大 熊猫更被拥戴为现代世界的动物明星,全球野生生 物保护的标志和旗帜。
力扩大大熊猫品牌效应,进一步扩大大 熊猫国际知名度,并由此扩大成都的国 际影响力;加强园容园貌的改造维护工 作,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和园庭景观; 继续开展园区新建、改建和维修工作等。
解读成都熊猫基地
2 科研方面:全面启动已经获得批复
立项的7项科研课题,进一步申请相 关的科研项目;继续与国内外知名基 金会、科研机构加强合作,包括与美 国亚特兰大进行的大熊猫行为学研究 课题等。继续加强后备人才的培养, 将科研博士后工作站的工作顺利推进。
• • •
• •
未来规划
可持续发展
此规划使生态公园成为
规划总平面图
国际的熊猫繁殖培养基地
和国内动物园科学人才中 心。使公园的发展在生态、 学术、经济各方面达到可 持续发展。
未来规划
局部景观效果图
景区入口
未来规划
未来规划
因现状地位于山区,缺 水,在规划中尽量利用现有 的资源,水源来自雨水和从 都江堰来的小运河。新增地 表水/雨水管理净化系统 (处理兽舍用水),结合和 美化用现有的水体。
区位优势
基地坐落于天府之地—成都。成都市是全 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公路、铁路、水运和航 空交通十分便利,拥有多个旅游景点,每年接 待旅游人数达到6780万人次。而基地与成都附 近的景点构成网络,形成多条旅游路线,相比 较于同时拥有大熊猫资源的卧龙,蜂桶寨,碧 峰峡等地有明显的区位优势。
大熊猫已成为成都市被世界认同 的城市形象品牌 “代言人”和“ 形象大使”,极大地提高了成都 的国际知名度。 是成都旅游的一张王牌
从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古籍和地方志中可以看到, 自古以来,大熊猫就是神秘的传奇式的异兽,十分 珍惜。
大熊猫知识链接
世界国家的大熊猫热
大熊猫这个现代称谓的诞生,应首功于法国苦修 会神甫、博物学家戴维,戴维收集的第一具大熊猫模 式标本,还在法国巴黎自然博物馆珍藏着。自1869年 戴维首次向世界介绍大熊猫后,西方国家曾一度掀起 “熊猫热”。许多动物学家,探险家、旅行家、狩猎 家不远万里,不惜千金,纷纷进入中国,想捕捉到这 种唯有中国才有的珍奇动物。 1949年至今,大熊猫为了传递友谊与和平,已到 美国、德国、加拿大、奥地利、瑞典、荷兰、日本、 韩国、泰国等进行友好访问,并受到空前关注;
未来规划
经过分析,将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总体 规划设计定位为: 华夏珍宝传承基地 东方生态文化旅游胜景
未来规划
经过分析,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总体规划设计 可以从以下着手: 1. 创造可持续的分期发展; 2.组团式布局,各功能区独立又相辅相成; 3.规划自然地表水湿地工程,防止园区内的废 水和地表水造成项目地内外的污染; 4.规划双重游览路线,提供多样化的游园选择; 5.突出生态旅游的特点,使游客充分感悟大自 然的清新。
成都熊猫基地概况
解读成都熊猫基地
该基地现建有齐全的各 种齐全的各种大熊猫繁育 所必须的设施,有兽舍、 饲料室、医疗站、大熊猫 纪念馆和实验楼,还种有 大熊猫食用的上万丛竹子 和灌木。
成都熊猫基地概况
大熊猫博物馆
内共展出各类珍贵的图照资料800多幅,展示主要采自 四川的各类标本实物2140多种,12450多件(只)。其中兽 类标本100多种、鸟类标本300多种、两栖和爬行类标本240 多种、鱼类标本230多种、蝴蝶及其它昆虫1100多种,化石 及模型标本100多种和古今中外文献专著80多件。此外,还 馆藏标本上万件(只),馆藏各类文献资料数千册(篇)。 形成了以人类对大熊猫的认识研究、保护拯救和饲养繁育 为主题,展示、宣传和保护大自然生物多样性的综合性博 物馆。
二 交通条件
1)新南门客运(旅游集散)中心乘坐 旅游公交专线302路直达成都大熊猫 繁育研究基地; (2)乘坐1、45、63、69、70、71、 83、82、49、60路公交到青龙场汽 车中心站,再转公交107路或532路 即到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3)市中心选择打的士前往熊猫基 地游览,车费大概在30元左右。
生态旅游案例分析 ——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生态旅 游简介
一 定义
“生态旅游”这一术语,最早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IUCN)于1983年首先提出,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 会把其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 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 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
虽然有一条熊猫大道与成都市区相连。但 从市内到基地的交通工具只有两种,一是302 路直达公交观光车;另外一种是以青龙场公交 中心站为中转站,转乘的城乡1路公交车。 同时通向基地的熊猫大道挤满了各种重型 卡车,公共汽车,小汽车,摩托车等,阻碍了游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内虽设有中餐 厅、休闲露天茶座、小卖部等,但容量均较小, 不能留住客人。而且基地基地周围娱乐设施及 相关的配套服务较少,周边地段并未有效的被 熊猫基地带动发展。还比较无序,影响了基地 的形象。
生态旅 游简介
二 生态旅游的特征
(1) 目的地是一些保护完整的自然和文化生态系
统,参与者能够获得与众不同的经历,这种经历具 有原始性、独特性的特点。 (2) 生态旅游强调旅游规模的小型化,限定在承 受能力范围之内,这样有利于游人的观光质量,又 不会对旅游造成大的破坏。
生态旅 游简介 (3) 可以让旅游者亲自参与其中,领会生态旅游 的奥秘,更加热爱自然,这也有利于自然与文化资 源的保护。
SWOT分析——W
二 弱势(weakness)
生态弱势 虽然熊猫基地在资源上有一定的潜力,但受 非原生环境的限制,大部分的景观都是人造的, 其规模和自然环境方面距离卧龙等大熊猫自然 保护区有一定的差距,面积也较小。动物与游 客的亲近度不高,生态旅游的原生性还不够好。
SWOT分析——W
交通弱势
解读成都熊猫基地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地理位置 交通条件 资源状况 功能定位 旅游导向 发展着力点
解读成都熊猫基地
一 地理位置
成都大熊猫繁育基 地位处成都市北郊斧头 山,距市区10公里,有 一条宽阔的熊猫大道与 市区相连。现已成为国 内开展大熊猫等珍稀濒 危野生动物移地保护的 主要基地之一。
解读成都熊猫基地
SWOT分析——S
在大熊猫圈养繁育上取得了多项突破性进展, 两此获得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发的“全球 500佳”,并得到中国环保领域的最高奖项—— 中华绿色科技金奖。成都熊猫基地内的大熊猫 博物馆,连同基地研究中心和熊猫医院里的卫 星博物馆,可为中外游客提供 7000 平方米的 教育空间。
SWOT分析——S
大熊猫知识链接
我国大熊猫分布于中国的四川、陕西、甘肃。野 生数量约1000 只,人工饲养下约100只。其中四川是 世界上第一个发现大熊猫的地方,其数量也是最多的, 占全国的80%左右。称四川为熊猫的故乡是理所当然 的。熊猫主要活动区域在四川成都-绵阳-松潘-马尔 康-雅安-成都圈内,分布在卧龙、都江堰、青城山、 龙池、虹口、四姑娘山、蜂桶寨等地。
解读成都熊猫基地
三 资源概况
基地常年饲养有大熊猫、小熊猫、 黑颈
鹤、白鹳和白天鹅 、黑天鹅、雁、鸳鸯及孔 雀等动物。在由68科300多种高等植物所构成 的基地人工生态植被内栖息着野生鸟类29科 90多种。现在的基地,翠竹葱茏,绿树成荫,
鸟语花香,空气清新,自然山野风光和优美
人工景观巧妙融合,各种珍稀濒危动物在其 中悠然自得地生息繁衍。
大熊猫知识链接
西晋时(1700年前)称大熊猫为驺虞,因为它 只吃竹子,不伤害猎食其他动物,是一种能与友邻 和平共处的“义兽”,故在当时把大熊猫当作和平 友好的象征。当两军交战,杀的天昏地暗,日月无 光时,只要有一方举起“驺虞”旗,战斗会嘎然而 之,因为战争规则:凡使用“驺虞”旗,表示要求 和平友好,停止冲突。
大熊猫知识链接
翻开历史的长卷,可以追溯出许多关于大熊猫 的充满传奇的记载。3000多年前的西周初年汇编的 《尚书》和《诗经》,记述了貔貅皮(大熊猫皮) 是皇帝进贡的珍品。貔像虎豹一样威武,把古代的 勇士比喻为貔一样的威武英勇,以至军队打着 “貔”、“貅”的旗号,象征着战无不胜。 春秋战国时代(2700年以前)的《山海经》中 记叙,它很像熊,毛色黑白,产于邛崃山严道县 (今四川荣经县),并说它食铜铁,故称食铁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