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第四章
任美国经济学会长)和加里· 贝克尔(199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
得者)的重大贡献——人力资本与国民收入增长的关系;教育的收
益率研究;一般培训与特殊培训;年龄-收入曲线。 人力资本是一个与物力或物质资本相对应的概念。贝克尔在1975 年就指出,人力资本理论和物力资本理论的基本原理是完全相同的 ——收益流的现值超过成本。 这一概念的提出打破了传统经济学将生产要素简单地划分为劳动 力和资本的局限,打破了劳动力同质的假设。是人类对人的经济价
劳动经济学(“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1世纪劳动与社会保障系列教材
教育的外部收益性
1.教育投资直接导致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社会财富的
增长,从而提高整个国家和社会的福利水平。 2.教育投资有助于降低失业率,从而减少失业福利支 出,同时起到预防犯罪的作用(教育水平的高低会影响个 人犯罪被捕之后的机会成本),减少了执行法律的支出。
值的新认识。
劳动经济学(“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1世纪劳动与社会保障系列教材
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本投资的概念
人力资本:劳动者所具有的作为一种特殊的生产性资本储备的知 识、技能以及健康。其价值取决于内含的知识、技能以及健康在劳 动力市场上所能够得到的报酬数量。 社会总财富包括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美国90年的社会 总财富大约为人均42.1万美元左右,其中59%的财富表现为人 力资本。加拿大、德国和日本的人均人力资本分别为15.5万美 元、31.5万美元和45.8万美元。从世界范围来看,人力资本占
会各阶级收入的均等化。
提高人口质量是经济增长的关键,教育、医疗保健、劳 动力流动等方面的公共政策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将会
劳动经济学(“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1世纪劳动与社会保障系列教材
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类型
早期儿童时代。
影响一个人的语言能力、数学能力、对待学习 的态度、总体健康状况以及预期寿命。
低估偏差
其一,上大学的收益并不仅仅表现为较高的生产率, 而是表现为心理收益或非货币收益。较好的职业声望、 较高的社会地位,甚至较为美满的婚姻。有经济学家甚 至认为,上大学既有其投资的一面,同时也有其消费的 一面。如文学欣赏、音乐欣赏等所产生的消费性收益。
其二,上大学的收益不仅仅包括工资报酬的增加, 还包括福利的增加。而许多研究都忽略了工作以后的
即使我们假定人无论受教育年限如何,从一出生时就存在生产率 上的差异,并且这种生产率上的差异不是可以通过增加受教育年限 来弥补的。但是教育本身仍然是有实际意义的,这是因为,受教育 年限的长短可以成为预测劳动者生产率高低的一种信号。
劳动经济学(“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1世纪劳动与社会保障系列教材
高等教育的信号模型理论
改革失误)
劳动经济学(“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1世纪劳动与社会保障系列教材
贝克尔谈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
国家 时间 事件
“读书热“导致高等教育工资水平从
1963- 稳步增长和转入不断下跌,高等教育 1979
美国
1980s
回报率落入低谷பைடு நூலகம்
之后
第二轮教育高潮,高等教育的投资 回报率大幅度上升,信息技术的影响
青少年时期和刚刚成年阶段。
通过上高中、大学或其他全日制学校获得知识 和技能。 进入劳动力市场之后。在职培训或其他培训项目。 正规学校教育。
在职培训。 卫生保健(体育锻炼、美容、健身)。 流动。
劳动经济学(“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1世纪劳动与社会保障系列教材
贝克尔对美国人力资本投资水平的估计
利率高,未来收益的现值就低;工作赚钱存银行比投资教育合适。 当另外一种投资不是较好选择的时候,教育就是一种更好的投资方 式。
劳动经济学(“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1世纪劳动与社会保障系列教材
关于高等教育私人收益衡量的争论
高估偏差
接受高等教育的往往都是能力较强的人,这些人即 使不接受高等教育,他们的生产率从而工资报酬也会比 那些实际没有接受高等教育的人要高。
下才愿意投资。 如何判断谁为目光短浅者?
父母的远见对于一个人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
劳动经济学(“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1世纪劳动与社会保障系列教材
讨论问题
为什么国家对初等 教育实行义务教育,而
对高等教育则采取市场 化的教育投入政策?
劳动经济学(“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1世纪劳动与社会保障系列教材
年龄
C
劳动经济学(“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1世纪劳动与社会保障系列教材
人力资本投资的基本原则及其衡量
利率:可以被看成是人们的时间偏好率。 现值:未来成本或收益的现期价值,又称贴现值或折现值(present value, discount value)。 若当前收益为B0,利率为r,则该收益的下期价值将会为: B1=B0+r B0=B0(1+r) 反之,若下期收益价值为B1,则其当前值或现值为: B0=B1/(1+r)
第二节 教育投资决策
15
劳动经济学(“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1世纪劳动与社会保障系列教材
个人最佳受教育年限决策
年收入 8万元 5万元 2万元 利率r 贴现率i i1 i0 对同一个人来说, 其他条件相同, 市场利率越高, 则上学年限越短。 S1 S0
MRP= r
0 12 13 14 受教育年 限 0 13 14 受教育年 限
3.较高的教育水平有助于提高政策决策过程的质量和
决策效率。 4.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下一代的健 康以及受教育状况。 5.教育水平的提高还有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
劳动经济学(“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1世纪劳动与社会保障系列教材
高等教育的信号模型理论
争论:
较高的教育水平所导致的高工资到底是 因为教育投资确实提高了生产率,还是因 为它仅仅是高生产率的一种信号,其本身 并没有导致生产率的提高?
投资,且人力资本的投资收益率高于物力资本,对经济增 长的贡献也更大。1927-1959年,物力资本对美国经济增
长的贡献份额为15%,就业人数增加的贡献份额为15%,
人力资本提高的贡献份额为43%(其中教育的贡献份额占 了33%)。
国民收入的五分之一来自物力资本,五分之四来自人力
资本。人力资本的增长导致源于劳动的收入所占份额上升, 源于财产的收入份额下降,因此,人力资本增加有利于社
人均财富总量的64%。
人力资本投资:一切能够提高劳动者的知识、技能和健康水平以 及既定人力资本储备的利用效率的经济行为或相关开支,都可以被 称为人力资本投资。
劳动经济学(“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1世纪劳动与社会保障系列教材
舒尔茨的主要研究结论
经济增长和发展取决于物力资本和人力资本两个方面的
劳动经济学(“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1世纪劳动与社会保障系列教材
关于高等教育私人收益衡量的争论
选择性偏差
是否接受高等教育是个人根据自己的能力
所作出的选择。一个在从事技术水平较高的工
作方面有优势的人,在从事低技术水平的工作 方面反而显得能力不足,因此上大学者的实际 收益率被高估,未上大学者的损失被夸大。 职业选择中的比较优势原理。
高等教育的信号模型理论
假定雇主不知道劳动者的生产率,那么,可以采取下列公式来 确定劳动者的平均工资: 平均工资=(20×q)+[30×(1-q)] =30-10×q 但是如果这样,低生产率劳动者会高兴,而雇主和高生产率劳动 者却都不高兴。 有没有能够帮助企业判断谁是低生产率劳动者,谁是高生产率 劳动者的办法呢?
劳动经济学(“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1世纪劳动与社会保障系列教材
第四章 人力资本投资理论
劳动经济学(“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1世纪劳动与社会保障系列教材
第一节
人力资本的基本 理论
劳动经济学(“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1世纪劳动与社会保障系列教材
人力资本理论的提出背景
对二战以后德国和日本经济迅速复兴的解释。 西奥多· 舒尔茨 (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1960年担
若收益发生在多期,则总现值为:
B=B1 /(1+r)+B2 /(1+r)2+……+BT /(1+r)T
若投资成本是一次性发生的,则人力资本投资的基本原则是:
B=B1 /(1+r)+B2 /(1+r)2+……+BT /(1+r)T ≥ C
劳动经济学(“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1世纪劳动与社会保障系列教材
劳动经济学(“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1世纪劳动与社会保障系列教材
高等教育的信号模型理论
终身工 资报酬 现值 PVE2 D PVE1 A F
O e*
E
生产率较低工 人的教育成本 C1
生产率较高工 人的教育成本 C2 高中毕业之后 的受教育年限
劳动经济学(“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1世纪劳动与社会保障系列教材
人力资本投资的几个基本结论(2.1)
第一、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人力资本投资完成之后的收入流越 长,则人力资本投资趋于合理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妇女的职业中断一方面导致个人的人力资本投资动力减弱,
另一方面导致雇主对妇女进行培训的积极性不高,这两种原因
大致可以说明男女收入差别的50% 。通常劳动者工作周期的早 期人力资本投资最多。
第二、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人力资本投资的成本越低,则发现
人力资本投资有利可图的人就会越多。
直接成本+机会成本,前者如政府提供的低息学生贷款降
低了直接成本,相对于从私人手中借钱时的高利率;经济的景
气与否以及年龄影响人力资本投资的机会成本。 为什么已经拿到高薪的人很少脱产回到学校读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