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具体措施
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具体措施、
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具体措施
1、科学编制规划
几年来,为适应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需要,我市适时地启
动了“城中村”和城边村改造规划工作,完成了曹家营村、赵
家营村、武银福村、甲尔坝村和陈户窑村等部分村庄规划的
编制和《哈业脑包镇域总体规划》、《新城镇镇域总体规划》、
《兴胜镇镇域总体规划》、《麻池镇镇域规划》、《昆区南
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二道沙河控制性详细规划》,为
“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村镇规划改造和长远发展起到了积极
的指导作用,使村镇建设逐步走上了健康、有序、可持续发
展的道路。
2005年4月开始,根据自治区政府要求,我局开展了
城乡一体化规划编制工作,对规划区内村镇现状情况进行了
摸底调查,依据包头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包头市战略发展规
划,结合各区、乡(镇)撤乡并镇工作情况和今后的发展思
路,以及村庄经济和区位条件,将城市规划区内147个村庄
和2个农场在合理整合的基础上,划定了城中村、城边村、
城郊村三个区域,并明确了三个区域的范围及规划编制标
准,即城中村:269平方公里,就地城市化,按城市社区标
准进行规划;城边村:296平方公里,按其实际情况除部分
城市化外,其余的按村镇标准进行规划;城郊村:320平方
公里,全部按照村镇标准进行规划。在此基础上,根据市四
区改造建设的紧迫性和可行性先后完成了昆区、九原区15
个村庄的控制性详规和修建性详规编制工作,并于2006年
2月份通过了自治区专家组评审,2006年7月份自治区政府
正式批准该规划。
2007年,指导各旗县区完成了包头市首批100个新农
村、新牧区试点村庄建设的规划编制工作,结合撤乡并镇工
作的完成,指导九原区完成了五镇一苏木的乡镇域总体规划
的编制工作,达茂旗、固阳城关镇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
2、加快建设步伐
按照改造规划要求,近几年我们主要完成了下述建设任
务,1998年完成了曹家营村、赵家营村搬迁任务;2001年
完成了武银福村改造工作; 2004年完成了兴胜花园小区建
设;2005年完成了甲尔坝4期改造工程、陈户村一期改造
工程和卜尔汉图新村建设;2006年,完成建设的有南海子
新村、陈户村二期工程、当铺窑新村等8个村庄;2007年,
开始进行的有和平村、王大汉新村、臭水井村、昌福窑、井
卜石等城中村改造建设工作。
3、制定法规、规范,严格规划管理
为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在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和服务质量的同时,为保证各类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
在规划管理过程中能够有法可依、依法行政,更好的维护规
划的严肃性,按照国家、自治区有关法律、法规、规范的要
求,结合包头市的具体实际,编制了《包头市村庄整治规划
技术导则》,出台了《包头市村镇规划管理条例》(经自治
区人大常委会批准已于2007年6月实施),同时,围绕《中
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实施,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
声势浩大的宣传活动,通过多种渠道,让广大群众参与到法
律的学习、宣传行列中,为城乡规划法的全面贯彻执行奠定
了基础。
二、存在问题
1、包头市的城乡“二元”反差十分明显。
目前,在包头市城镇体系中,功能齐全、设施完善、配
套齐全、园林绿化自成体系的市四区与落后的村镇之间形成
了鲜明的反差,城市吸引力的快速增强,导致小城镇的功能
难以体现,由于大批外来人口直接由农村涌入城市,而城市
的承载力有限,大量外来人口由于就业、居住等问题得不到
解决,不得不重新返回农村。同时,由于市四区还处于高速
发展期,如再不考虑城镇体系协调发展,城乡差别将会越来
越大,直接影响推进城镇化进程。
2、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小城镇承载力得不到很好的提
升。
近几年,市政府每年筹集大量资金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
设,包头的城市面貌得以彻底改观,成为自治区乃至全国的
典范,但是,由于资金有限,用于小城镇基础设施的投入严
重不足,而大部分小城镇由于受区位、资源、经济等条件的
制约,自身无力投入,筹资渠道单一。随着人口的增加和设
施的老化,生产、生活环境条件呈现倒退趋势,小城镇建设
多年没有起色,房屋随意建,污水到处流,垃圾随处倒,牲
畜满街跑的现象随处可见,住宅建设普遍存在造型单一、结
构不合理、功能不全、质量较差、土地浪费等问题。
3、规划经费严重不足。
根据有关规定,村镇规划编制经费由乡级人民政府列入
财政预算,而我市乡级财政,大部分是“吃饭”财政,根本拿
不出钱搞规划。过去市财政每年还拿出15万元规划补助经
费和5万元的基础设施建设补助经费来补贴村镇规划建设工
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矛盾,对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
作起到了促进作用。但2001年,该项费用被取消,虽经多
方争取,时至今日仍未落实。由于规划经费得不到根本保障,
规划编制工作无法正常进行,小城镇规划编制率极低,特别
是今年随着我市撤乡并镇工作的完成、行政区划的调整、城
镇中心的转移、职能分工的调整,所有规划急需重新编制,
否则将会影响小城镇建设的进程。
4、管理机构人员短缺。
村镇工作有点多、面广、线长、管理难度大的特点,需
要一定数量的技术人员从事规划管理工作。但机构改革后,
目前全市直接从事村镇规划管理工作人员不足20名,仅靠
这些人难以完成繁重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