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金属含量测定简介

重金属含量测定简介

1.珠江口伶仃洋习见水生动物体内重金属含量测定与评价秦春艳,方展强,唐以杰,安东,杨雄邦摘要:应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了珠江12伶仃洋海域部分习见水生动物,包括鱼类、甲壳类、双壳类和头足类体内的镉(Cd)、铜(Cu)、锌(Zn)、铅(eb)、铬(cr)和镍(Ni)的含量,并使用标准物作了对照分析.结果显示。

不同生物富集金属的能力不同.采用金属污染指数法比较不同生物体间对金属富集能力的差异性,用海洋生物污染评价标准以及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标准评价海洋生物的污染水平及食用安全性.结果显示,鱼类、虾类、双壳类和头足类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有的甚至达到了重污染水平(Cd、cu、zn、Pb、Cr),大部分海洋生物体内的某些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出现严重超出食用标准的现象,如棘头梅童鱼的cr和Pb分别超标23.93和48.05倍,长蛇鲻的Pb超标52.66倍;近江牡蛎的Cu和cd分别超740.27和89.59倍.结果表明,珠江12伶仃洋海域重金属污染情况较严重,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2.浙江沿海经济鱼类体内重金属的残留水平孙维萍,刘小涯,潘建明,翁焕新摘要:2006年秋季采集浙江沿海主要经济鱼类6种,分析检测了鱼肉组织中重金属铜.铅、锌、锔、铬、汞、砷的质量分数.研究发现6种鱼类样品中重金属质量分教具有锌>铜>砷>铅、汞>铬>镉的分布特征.聚类分析显示,重金属质量分数综合水平为弹涂鱼>鲻鱼>白姑鱼>风鲚>龙头鱼>菊黄东方纯.鱼类体内重金属质量分数与海水和沉积物中的质量分数相关,但是在环境中重金属质量分数低的情况下,其自身的生理特性及摄食途径是决定性影响因子.鱼类体内的汞质量分数与水层密切相关.表现为底层>中下层>中上层的分布趋势.通过不同时空的比较.发现鱼体内重金属质量分数的差刺总体不超过2个数量级,且质量分数水平有上限,说明鱼类具有主动调节组织嚣官中重金属质量分数的机制.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时6种经济鱼类体内重金属残留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鱼类体内砷污染较为严重,其他重全属元素的残留情况基本良好。

3.浙江沿岸贝类生物体中Hg、Cd、Pb、As含量的分析吕海燕,曾江宁,周青松,傅和芳,冯旭文,王正方摘要:运用冷原子荧光法、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及分光光度法对1998年5~6月所采集的浙江沿岸14个测站23个贝类生物样品中的重金属Hg、Cd、Pb、As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贝类生物样品中重金属平均含量:Hg为0.020×106、Cd为1.54×106、Pb为0.49×106、As为1.73×106.贝类不同科间重金属含量存在明显差异,蚶科含Cd量最高,帘蛤科含As量最高.同时对不同海区的贝类生物体中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比较.4. 长江口中华鲟幼鱼主要饵料生物体内重金属Cu、Cd和Hg的积累与评价张慧婷,庄平,章龙珍,侯俊利,张涛,闫文罡,冯广朋摘要:为评价重金属污染对长江口中华鲟幼鱼生长的影响,在长江口水域采集了日本沼虾(Macrobraohium nipponense)、中国毛虾(Acetes chinensis)、狼牙鳗虾虎鱼(Taenioides rubicundus)、矛尾虾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窄体舌鳎(Cynoglossus gracilis)等5种中华鲟幼鱼重要饵料生物,研究了Cu、Cd、Hg3种重金属元素在这些饵料生物体内的积累特征,评价了饵料生物受重金属污染的程度.结果显示,虾类Cu的单项污染指数(P<,i>)均大于0.5,鱼类Cu的P<,i>均小于0.5;5种饵料生物Cd和Hg的P<,i>均大于1.表明它们均不同程度受到重金属污染,虾类的重金属污染程度比鱼类严重.与历史资料比较发现,长江口鱼虾的重金属污染存在加重趋势,重金属污染已对洄游人海的中华鲟幼鱼构成威胁.5. 鱼体内重金属含量测定及其分布状况的研究刘丹赤,邵长明摘要:以微波消解预处理样品,用ICP-AES法测定了市场具有代表性的食用鱼类的Cu,Zn,Cd,Pb,Cr和Ni六种重金属的含量.结果表明,鱼类不同组织器官对各种重金属积累能力明显不同,生命必需元素Zn、Cu的含量较高,且主要存在于肝脏和内脏中;有毒重金属元素Cd,Pb,Cr和Ni主要分布于鳞片、鳃中,其食用部分中各重金属含量都较低,可以安全食用.6.养殖虾夷扇贝不同组织中重金属含量的分布王军,翟毓秀,宁劲松,蒋增杰,谭志军,尚德荣,赵艳芳摘要:2008年6~7月在我国北方某海域,进行了底播养殖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不同组织中Pb、Cd、Cu、Zn 4种重金属的含量调查.重金属的含量测定采用原子吸收法进行.结果表明:闭壳肌中有害重金属Pb、Cd的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织;虾夷扇贝内脏团质量虽仅占整贝质量的8%~15%,但内脏团中有害重金属Cd占整贝中Cd的76%~85%,Pb占整贝中Pb的45%~54%;同时,研究表明虾夷扇贝对有害重金属的蓄积与养殖区域无直接相关性.7.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野生鲫鱼体内重金属王晶莹,赖奕坚,许实,徐芳摘要:本文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 P -M S )分析测定苏州古运河野生鲫鱼的肌肉、鳃、眼、肠以及相应河水中Pb、Cd、Cu、Cr、As 、Zn、Ni等重金属含量。

该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RSD﹤9%,加标回收率为95.66%~108.32%,检出限在0.0013~0.0049μg/g 之间。

测定结果表明:鱼体内重金属分布与水体重金属间相关性不明显,鱼类不同组织器官对重金属积累能力显著不同,Cd、Pb、Cr和Ni主要存在于眼、肠中,鱼肉食用部分中重金属含量符合相关食品安全标准。

8.威海沿岸几种海洋鱼类重金属含量的研究孟凡信摘要:重金属作为重要的环境污染物之一,上世纪50年代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近海海洋环境显得更为突出。

本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原子荧光光谱法对威海近海五种鱼(梭鱼Liza haematocheila、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许氏平(鱼由) Sebastes schlegeli、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 Platycephalus indicus)的皮肤、肌肉、鳃和肝组织的重金属铜(Cu)、锌(Zn)、铅(Pb)、镉(Cd)、汞(Hg)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如下: (1)五种鱼各组织内重金属含量基本上符合以下规律:必需金属铜和锌含量较高,非必需金属铅、镉和汞含量较低,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 Zn>Cu>Pb>Cd>Hg。

但在六线鱼鳃、许氏平(鱼由)和 (鱼甬) 的皮肤和鳃是:Zn>Pb>Cu>Cd>Hg;在小黄鱼的肌肉中是:Zn>Cu>Cd>Pb>Hg。

总体来看,肝脏是重金属含量最高的器官,肌肉是重金属含量最低的器官,但锌在皮肤中的含量最高,铅在鳃中含量较高。

(2)五种鱼各组织重金属含量比较:铜的含量:基本上是六线鱼>梭鱼>小黄鱼≈(鱼甬)>许氏平鱼由,都是肝中最高,且以梭鱼肝中最高 (14.211ppm),六线鱼次之(8.784ppm),许氏平(鱼由)含量最低(4.527ppm)。

肌肉中铜含量最低,且以(鱼甬)含量最高 (1.311ppm),许氏平(鱼由)含量最低(0.260ppm)。

锌的含量:基本上是小黄鱼>(鱼甬)>许氏平(鱼由)>梭鱼>六线鱼,都是皮肤中含量最高,肌肉中最低。

其中小黄鱼的皮肤、鳃和肝含量是最高的,(鱼甬)次之。

较例外的是六线鱼皮肤中锌含量较其他组织中含量低。

铅的含量:基本上是(鱼甬)>六线鱼>许氏平(鱼由)≈梭鱼>小黄鱼,都是鳃中含量最高,肌肉中含量最低,其中(鱼甬)各组织的铅含量都是最高的,六线鱼次之,小黄鱼各组织中含量是最低的。

镉的含量:基本上是六线鱼>小黄鱼>许氏平(鱼由)>梭鱼>(鱼甬),都是肝中含量最高,肌肉中含量最低,其中梭鱼、六线鱼和(鱼甬)肝中含量相近,都较高;鳃中以小黄鱼含量最高,六线鱼次之;许氏平鱼由和(鱼甬)各组织中((鱼甬)除肝外)镉含量都较低。

汞的含量:基本上是六线鱼>小黄鱼>(鱼甬)>梭鱼>许氏平(鱼由),五种鱼中都是鳃和肝中含量高,肌肉中含量低,六线鱼各组织中含量都较高,其中鳃、肝中含量最高,许氏平(鱼由)各组织中汞含量都较低。

(3)大部分鱼和组织中的重金属含量都是秋季较高,锌、铅和镉尤为明显。

只有个别金属在某些组织中冬春季含量高,而且主要限于肝组织,如梭鱼肝组织的铜、镉和汞;许氏平<鱼由>肝组织的铜、锌和汞等。

4与其他地区的鱼类重金属含量相比较,威海五种鱼的五种重金属含量大部分较低,但<鱼 >皮肤和肌肉中铅含量、六线鱼和鲡的鳃及梭鱼肝中的铜含量、小黄鱼鳃中的锌含量较高,提示威海海域可能有轻度的铅、铜和锌的污染。

5五种鱼中五种重金属间主要表现为正相关性,比较一致的主要是:Cu.Zn(六线鱼的四种组织、许氏平<鱼由>的肝、鲕的皮肤和肝)、Cu- Cd(六线鱼的肌肉和鳃、许氏平鲇的鳃、<鱼 >的肝)、Pb-Cd(六线鱼的肝、许氏平鲇的皮肤、肌肉、肝)、Zn.Cd(梭鱼的皮肤、许氏平<鱼由>的肝、<鱼 >的肝)、Pb-Hg(六线鱼的皮肤和肝、许氏平鲇的肌肉);表现负相关性的仅为许氏平<鱼由>皮肤的Cu-Zn、肌肉中的Zn- Cd、肝中的Cu-Cd和Zn-Cd、<鱼 >肝中的Cd-Hg。

6根据《海洋生物质量评价标准》和《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评价五种鱼,可食用部分基本没有受到重金属的污染,只有六线鱼的皮肤和鲡的肌肉中铅的指数超过O.5,分别为O.703和0.63l。

非食用部分有些组织受到不同程度铜、铅和镉的污染,但汞的污染指数都很低,说明没有受到汞的污染。

9.食品中的重金属污染及其检测技术欧忠平,潘教麦摘要:简述目前食品中重金属的污染情况,简要介绍国内外对食品中重金属的限量规定,着重介绍食品中重金属污染物的检测技术并讨论其未来的发展趋势10深圳市售贝类重金属含量调查与评价林美金摘要:以深圳市售贝类为试材,样品经过微波消解之后,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同时测定样品中的Cd、Cr、Cu、Pb、As 5种重金属含量,并依据国家标准检测方法GB/T 5009.12及我国食品相关重金属限量标准,对检验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采自深圳市售的129份贝类样品中,除铜和铬2种重金属元素超标率较低外, 其他3种重金属元素超标率均在90%以上.说明深圳市售贝类中重金属污染严重,应对铅、镉和砷应进行重点监控.11.深圳市场水产品中重金属与农药的含量及评价江天久,徐轶肖,冷科明摘要:2002年6月对深圳市场水产品中的重金属和农药含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深圳市场水产品(本研究中水产品均以湿重计算)中各污染物质量分数分别为Hg 0.005~0.221mg/kg,As未检出~1.210 mg/kg,Pb 0.4~1.6 mg/kg,Cd未检出~0.33 mg/kg,Cu 0.1~6.4 mg/kg,Cr 0.02~0.49 mg/kg,六六六未检出~0.041 mg/kg和DDT为0.002~0.022 mg/kg.参照<无公害食品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标准发现,深圳市场水产品中超标项主要有Pb和As,所有的样品中只有红衫、罗非鱼和鱿鱼完全符合评价标准,可放心食用.另外,该市场水产品中的重金属残留量除Hg和As外,均呈软体动物、甲壳类>鱼类.12.深圳海域养殖牡蛎卫生质量状况(I)重金属含量与评价徐轶肖,江天久,冷科明摘要:根据2002年1月~2004年2月深圳海域12个站位养殖的3种牡蛎体内重金属Cu、Zn、Pb、Cd、Hg、As、Cr的检测资料,分析了近期深圳海域养殖牡蛎的重金属含量与卫生质量状况.结果表明:牡蛎体内的重金属含量Cu为ND~548,Zn为ND~14 496,Pb为ND~2.40,Cd为ND~4.20,Hg为ND~0.16,As 为ND~3.20和Cr为(ND~1.79)×10-6湿重,其中珠江口、深圳湾的近江牡蛎重金属含量普遍要高于大亚湾、大鹏湾的长牡蛎和褶牡蛎.参照NY 5073-2001<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对深圳海域养殖牡蛎重金属残留的卫生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深圳海域养殖牡蛎体内超标的重金属主要有Cu、Zn、Pb、Cd、As,养殖牡蛎卫生质量欠佳.13厦门中华白海豚的重金属含量黄宗国刘文华廖文卓摘要:对厦门港海域8只中华白海豚成体和幼仔体内的重金属(Hg、Cu、Pb、Zn、Cd)含量进行了测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