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地区PPT
作 物
茶树、油茶、杉木、粮、棉、油菜、甘蔗、柑 马尾松 橘
稻米、桑蚕
南方地区的农业:
(1)分析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及其农业生产特点 有利条件: 南方地区以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雨热同期,水 热配合好;适合水田为主、产品多样的农业。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耕作业 山区:森林资源丰富,发展“立体农业” 河湖海域:“渔业” 不利条件:
(3)、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差异
南方地区地形条件复杂,各地气候条件差异显著、土壤 类型多样。
◆
◆
因地制宜、全面发展。
(1)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河湖众多、气候温暖、 土壤肥沃,自古就是我国重要的种植业区和淡水鱼产区, 为著名的“鱼米之乡”。主要农产品有水稻、棉花、油 菜籽、桑蚕和多种淡水鱼等。
(2)四川盆地(紫色盆地):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土 壤肥沃、物产丰富,为全国重要的稻谷、油菜籽、桑蚕、 甘蔗柑橘产区,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区。
2、气候:(1)气候类型: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2)气候特点: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思考:本区主要气象灾害有哪些?地形对气候和水文特 征有哪些影响? 横断山区: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利于西南季风的深入;气候垂直变化大 四川盆地:地形闭塞, 北部山地阻挡冬季风的进入,气温略高于同纬 度的平原地区,雨、雾较多; 复杂地形和多低山丘陵,使河流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4)资源优势与问题: 低山丘陵 优 势 问 题 气候 雨热同期,光、热、水 季风气候不稳定,多气象灾 资源 资源丰富,且配合较好 害,盛夏秋初伏旱,冬春季 有寒潮 生物 品种多、生长快、更新 开发利用品种单一,没有发挥 资源 能力强、产出大(茶 潜力,效益低下 叶、竹、油菜、松香) 土地 资源 多山丘,垂直差异明 植被破坏,易产生水土流 显,土地类型多样,可 失,山下水冲积压,旱涝频 发展立体农业 繁,红壤贫瘠,酸性强,粘 重,为低产土壤 河湖众多,水能(力) 流水侵蚀作用强,地形复杂, 资源、水资源丰富,有 类型多样,开发利用难 利于发展水电、灌溉 劳动力丰富而廉价,靠近商品性农产品基地,工业城市 发展,市场广阔,海陆交通便利
(4)、开发与保护: 合理布局产业:环带开发布局是海南岛资源开发和生产力 空间布局的基本特征,即适应了海南岛自然环境的环带状 分布特征,又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客观要求。 发展特色经济: 特色工业:支柱工业——培育和发展支柱工业,建设现 代大工业体系;建设西部工业走廊,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大力发展生态型工业和高技术产业 热带高效农业:瓜菜生产基地、热带水果生产基地、热 带作物生产基地、育种基地、水产业。 特色旅游:度假休闲旅游胜地 加强环境保护:
多灾害性天气带来水旱灾害频繁多发;红壤肥力差,酸性 强;地形崎岖,平原面积小。水土流失严重。 农业生产特点 1.水田为主:本区气候高温多雨, 热量、水分充足,河湖密布,灌溉条件良好,耕地以水 田为主。 2.耕作制度:一年两熟到三熟
3、主要农作物分布及其在全国的地位:
①粮食基地:长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三角洲是著名的“鱼 米之乡”,四川盆地素有“天府之国”之美誉。 ②棉花基地:长江中下游平原棉花种植面积仅次于黄河中 下游地区。棉花基地:江汉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 原。 ③糖料(甘蔗)基地:广东、海南、广西、云南、四川、 福建是我甘蔗基地。 ④油料(油菜)基地: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有“北移南 迁”趋势。 ⑤出口农产品基地:太湖平原、闽南三角地区、珠江三角 洲。 桑蚕、亚热带和热带水果、热带经济作物、林业、 淡水渔业
一、区域划分 (六)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 秦岭——淮河以南(约北纬34度以南)横断山脉(青藏高原)以东 (约东经103度以东)云贵高原以北(约北纬25度以北) 汉水谷地:秦岭和大巴山之间(约东经108度,北纬34度) 四川盆地:大巴山以南、巫山以西、横断山以东、云贵高原以北 (东经105度,北纬30度位于盆地中心) (七)云贵高原和滇南谷地 四川盆地以南(约北纬28度以南)横断山脉(青藏高原)以东 (约东经100度以东) 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 滇南谷地:动植物宝库、热带作物基地
自然和人文条件 地形地貌 条件 人多地少 的矛盾 生态环境 状况 —山地、平原 比4:1,垂直 地带显著 人多,人均耕 地少,后备耕 地资源不足 生态系统脆弱
立体农业的优势(必然性) 因地制宜安排农业品种,充 分发挥土地资源的潜力,发 展多种经营 将闲置劳力转移去综合开发 低山丘陵,促进多种经营, 减轻土地压力 农、林、牧同步发展。改变 单一种粮局面,改善环境, 建立良性生态循环。
林业、旅游业
3、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海南岛地处 热带边缘, 光照充足, 夏长冬暖。 一月平均 气温超过 16℃,七 月平均气 温在25~ 29℃之间。 农作物可 以达到一 年三熟, 降水量丰 富。
海南岛的开发
1、海南岛的开发区位优势明显:
• 地理区位优势、热带资源优势、海洋资源优势等。 (1)地理区位优势: ①位于华南和西南陆地国土和海洋国士的结合部,西南走向世界 的前沿;开发利用南海资源的基地 ②相互位置:近港、澳、台;内靠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外临亚太 经济圈中最活跃的东南亚,既有广大的内陆腹地,又能受到华 南经济圈、亚太经济圈的辐射作用。 ③交通位置:位于西太平洋环形带上,处在日本到新加坡航线的 中段,直接面向东南亚,靠近国际深水航道。连接两洲(亚洲、 大洋洲)和两洋(太平洋、印度洋),南海是我国通往东南亚、 非洲、欧洲的海上通道 ,有利于依托港口发展外向型经济,参 与国际经济大循环
土 壤 分 布 形 成
①红壤 地带性土壤 江南丘陵
②紫色土 四川盆地
③水稻土 非地带性土壤 平原地区
特 性 改 造
高温多雨环境下发 温暖多雨→泥沙→(流水) 多年种植水 育而成 →冲积盆底→(风化)→ 稻而成 形成紫红色砂岩、页岩→ (铁铝氧化)→形成紫色 土 含铁、铝成分多, 含丰富的磷、钾,肥沃 富含有机质, 酸性土壤,有机质 肥沃,多呈 少,土质粘重 青灰色 增施有机肥,补充 盆地中部、东部的丘陵多 熟石灰 修成梯田,成都平原修有 水利工程“都江堰”
(2)热带资源优势:
①气候资源:光照充足、热量、降水丰沛 ,一年三熟, 适宜发展热带高效农业 ②生物资源:药用植物、用材植物、珍禽异兽 ;我国最 大的热带物种基因库,有利于发展成为热带作物的基地和 旅游业基地。 ③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多样,是环带产业布局的自然基础。
(3)海洋资源优势: 我国最大的海洋省,(拥有岛屿)600多个,管辖海域 200万平方千米),是其最突出的资源优势。 ①生物资源:生物种类多,适宜发展海洋捕捞和养殖业 海洋生态系统 ,提供食品资源,又可作为旅游观赏区 ②渔业资源:渔场面积大,浅海、滩涂面广大,港湾众多 适宜远洋捕捞业和发展人工养殖业,是我国热带海洋渔业 基地。 ③油气资源:沉积盆地广(北部湾、珠江口、莺歌海、琼 东南、西沙海槽盆地等)是我国未来油气基地。 ④旅游资源:海岸热带景观、红树林、热带雨林、热带作 物园、自然保护区 ⑤空间资源:可开发成海上渔业补给、贸易、旅游、热带 海洋科研基地
(3)东南丘陵:包括江南丘陵和两广丘陵、浙闽丘陵, 江南丘陵地区红壤分布广泛,红壤酸性大,缺乏有机物 质,是种低产土壤。 (4)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地形崎岖,在高原上 的“坝子”(盆地)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经济较发达。
石漠化-石灰岩山区脆弱的生态环境:
除黄土高原外,我国还有许多地区属于生态环境脆弱 区。在云贵高原和广西的西北部,石灰岩山地广泛分布。 石灰岩的成土速度很慢,土层瘠薄。石灰岩地区溶洞和裂 隙发育,丰富的降水流入地下,地表缺乏蓄水能力,使生 产、生活面临缺水问题。这些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 人均耕地少,经济落后, 农民生活贫困,陡坡开 荒、乱伐森林的现象比 较严重。植被一旦被破 坏,土壤极易流失, 石灰岩裸露,成为寸草 不生的“白色岩漠” (也叫“石漠化”)。
环带名称 地貌类 型 海 海岸带 平原
丘陵、 台地、 台地环 丘陵 带 陆
海拔 高度 低于 100米 100__ 200米
资源特色
经济基础和运 输条件好 面积大,地形 平坦,土壤较 好
产业布局
港口建设,发展外 向型加工工业 热带农业生产基地
山地、 丘陵、 丘陵带 山地-
500__ 物种丰富,水 1100 源区,少数民 米 族聚居区
一、区域划分 (一)长江中下游平原 秦岭——淮河以南(约北纬34度以南),巫山、雪峰山以东(约 东经110度以东)北纬30度横贯我国地势最低的平原,平原地区 河湖众多,有“水乡”之称。水稻土分布。 (二)东南丘陵 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南,巫山、雪峰山以东(约东经110度以东) 我国最大的丘陵多红壤和黄壤分布(即地带性土壤) (三)珠江三角洲 北回归线,东经114度 (四)海南岛 北纬20度,东经110度 (五)台湾岛 北回归线,东经120度
秦 岭
淮河
33N
二、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读图分析南方地区的地形特点是什么?主要地形区的特征
1、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 地势东西差异大,主要位于第二、三级阶梯 ①东部平原、丘陵面积广大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东南丘陵是我国最大的丘陵, 包括江南丘陵、两广丘陵、闽浙丘陵(东南沿海丘陵) 三部分组成。 ②西部以高原、盆地为主 A、四川盆地(西北部有成都平原) B、云贵高原 ③山地 横断山脉、南岭山脉、雪峰山脉、武夷山脉是我国重 要的地理分界线
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合理开发
⑴南方低山丘陵的开发
(1)主要丘陵: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全国大约2/3 的县位于山区。南方低山丘陵区(包括:闽浙丘陵、江 南丘陵、两广丘陵,合称东南丘陵以及云贵高原上的丘 陵),是我国最为低矮的大面积连片山区,山区的垂直 地带性和生态系统的脆弱性限制了经济的发展。 (2)区位优势: 与世界同纬度亚热带地 区相比具有温暖湿润的 自然环境,回归沙漠带 上的“绿洲”;开发潜 力巨大。
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培育优势产业;加大科技投入, 改良土壤;改革耕作方式和灌溉技术,充分利用山地资源, 变资源优势务经济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