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地区课件(用)
(1)水文特征:
①水量丰富,汛期长,水位季节变化小 (南部沿海河流有明显台风汛); ②江南丘陵、南部沿海、云贵高原、四川盆地 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 ③长江水系、珠江水系、京杭运河航运价值高; ④河流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2)主要湖泊: 长江流域为我国淡水湖主要分布区。
中游:鄱阳湖(我国最大淡水湖)、洞庭湖 下游:太湖、洪泽湖、巢湖; 台湾:日月潭; 云南:滇池等。
②舟山渔场:全国最大,夏季墨鱼汛, 冬季带鱼汛。
③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
④江淮准静止锋、梅雨、伏旱。
南方平原地区:水稻土,青灰色,有机 质丰富,肥沃。
①气候:温暖湿润,冬季霜雪少见(秦 岭阻挡冷空气)夏季炎热(云贵高原阻挡暖 湿气流)
②紫色盆地:周围山地、高原的细沙和 泥土被流水冲刷到盆地,有些矿物质经氧化 成紫色土。富含磷钾等养分,适宜农作物的 生长,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棉花、 油菜籽、甘蔗等。
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贵、川、渝、琼等省区,其中人数较 多的为壮、苗、彝、土家、布依、侗、白、哈、尼、傣、黎 等族
(3)生活
食——大米为主 住——房屋建筑注意通风散热,屋顶坡度大,便于雨水流泻 行——水陆运输发达 体育项目——游泳、龙舟竞赛
2、农业
(1)农业活动特点:
重要的农耕区之一,以水田为主;一年两至三熟; 农耕区畜牧业位置重要;淡水养殖; 南部(海南、云南西双版纳等)发展热带经济作物; 海洋渔业发达,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
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 如在丘陵地区的河谷盆地 种水稻,把丘陵缓坡辟为 茶园,在山丘顶部植树造林等既可把低产田变为高产田, 又可防止水土流失。
思考:南方地区农林果生产与气候、地形、土壤的关系
水乡泽国
鱼米之乡:
本区气候高温多
长
雨,热量和水分
江
长江三角洲
充足,地表河湖
中
沟汊密布,灌溉
下
条件良好,耕地
③成都平原:由岷江、沱江及其支流冲 积而成,都江堰水利工程利用西北向东南倾 斜的地势自流灌溉。
形成:是在高温多 雨条件下发育而成 的红色土壤。在江 南丘陵分布广泛。
特点:红壤含有机 质少、酸性强、土 质黏重,是我国南 方的低产土壤之一。
改造:增施有机肥,补充 熟石灰,降低土壤酸性程 度。
利用:种植茶树、油茶、 杉树和马尾松等经济林木, 防止水土流失。
B、东南丘陵是我国最大的丘陵,包括江南丘 陵、两广丘陵、闽浙丘陵(东南沿海丘陵)三部 分组成。这些丘陵多红壤和黄壤分布(即地带性 土壤)。南岳衡山,革命纪念地井冈山,列入世 界遗产名录的庐山、黄山、武夷山以及闻名天下 的桂林山水等众多名山分布其中,成为重要旅游 资源。南岭地区岩浆岩分布广泛,是我国有色金 属矿产的集中分布区。
2、北回归线附近地理事物
1、地形
平原、盆地、丘陵、 高原、山地 交错分布。
江汉平原 江淮平原 长江三角洲
西
横 秦巴山地
断 山
四川盆地
脉 云贵高原
东
巫 长江中下游平原
山 雪 峰
东南丘陵 鄱阳湖平原
洞庭湖平原
南岭、武夷山
山
地形特征:低山丘陵为主的地形
①东部平原、丘陵面积广大
A、长江中下游平原
经纬度位置: 纬度范围:28°N — 32°N 经度范围:110°E — 123° E
云贵高原为源于太平洋和源于印度洋的两类季风交汇处, 冬季昆明静止锋以东阴雨冷湿,以西晴朗温暖。
④长江中下游地区
(宜昌以东,淮河以南,南岭以北)每年6-7月间受江淮静止锋影 响,出现梅雨,7-8月在夏威夷高压脊控制下形成伏旱(夏季高温 重庆、武汉、南京是长江沿岸三大火炉)。
⑤冬季寒潮和沿海地区夏秋季台风是主要的灾害性天气。
长江中下游平原含
30° 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
N
鄱阳湖平原、江淮平原、
长江三角洲等。
110°E
120°E
110°E
30°N
B、东南丘陵
经纬度位置:
纬度:20°N — 30°N 经度:110°E — 123 °E
东南丘陵是我国最大的丘陵, 包括江南丘陵、两广丘陵、闽 浙丘陵(东南沿海丘陵)三部分 组成。
110°E
以丘陵和平原地形为主
(1)主要地形区:有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 云贵高原、东南丘陵、南岭、武夷山、雪峰山、台 湾岛、海南岛等;
(2)地形特征:地势东西差异大,主要位于第二、 三级阶梯。
①东部平原、丘陵面积广大
A、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地势最低的平原,水 稻土分布。长江中下游平原含江汉平原、洞庭湖平 原、鄱阳湖平原、太湖平原、巢湖平原、长江三角 洲等。这些平原地区多人工培育的水稻土,均为商 品粮基地;平原地区河湖众多,有“水乡”之称。
植被,加速人工林的培育;增施有机肥、补充熟石灰。
气候温暖湿润:无霜期长,降水丰富
四
紫色土发育:富含磷、钾
川
等养分,比较肥沃
盆
地
成都平原和都江堰水利工程
坝子:崎岖高原上被山岭环绕的河谷盆地。是高原
云
上的精华地区。工厂、农田、城镇大多在此。
贵
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云南路南石林。兴修水库
高 和渠道时,必须防止漏水,确保地基坚实稳固。
地带性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热带季雨林。
云南西双版纳是全国最大的原始热
带季雨林;
东南丘陵是我国第三大林区,主要 为次生林和人工林。 用材林主要是杉木和马尾松(松柏)。 经济林主要是茶叶和各种水果。
5、土壤:
长江中下游: 水稻土:有机质含量丰富,肥沃。
四川盆地“紫色盆地”: 紫色土:磷钾成分丰富,肥沃。
四川、广东、海南、贵州、云南受寒潮影响较小。 7-9月分活动频繁的台风虽然会合东南沿海带来风灾和水灾, 但因这段时间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控制,常形成伏旱, 台风带来降水可以起到缓旱情作用。
3、水文
雅砻江
岷江 嘉陵江
汉江 长江
怒江
乌江
湘
江
淮河
京杭 大运 河
钱塘江
赣
江
闽江
浊水溪
澜沧江
珠江
河湖众多,水资源与水能丰富
②平原地区:土壤肥沃,河汊纵横,既灌溉便利,也利于 发展淡水养殖;四川盆地紫色土肥沃;
③横断山区,森林资源丰富,树种多,人类影响小,利于 发展林业生产。
④长江流域农业生产历史悠久,生产水平高。
不利条件:
①江淮地区:伏旱期,气温高,降水减少,蒸发旺盛,易 对水稻生产产生影响;南部沿海地区夏秋季台风影响很大。
游 平
以稻米棉花为主的种植业 多为水田,盛产 稻米;同时,水 域面积宽阔,为
原
河湖塘库供了有利
有机质丰富、肥沃的水稻土
的条件,是我国 淡水渔业最发达
的地区。
范围:长江以南,南岭以北,云贵高原
江
以东,武夷山以西的低山丘陵。
南
多种多样的经济林木
丘
陵 高温多雨条件下发育的红壤:瘦、酸、土质粘重。保持
(3)主要河流: 长江、钱塘江、闽江、珠江等。
长江及其支流汉江、洞庭湖水系、鄱阳湖水系; 四川盆地向心水系(岷江、雅垄江、乌江、嘉陵江); 珠江及其支流西江、东江、北江; 钱塘江;淮河;闽江;浊水溪; 横断山区水系澜沧江、怒江。
4、植被: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热带季雨林 西南林区、东南林区(人工次生 林)
2、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1)气候类型: 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2)气候特点: ①以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雨热同期,一月均温在0℃以上, 年降水量大于800 mm。热量条件南北差异大,一月份均温在0°C 以上,冬温夏热,四季分明(南部沿海和滇南地区一月均温大于 15°C,长夏无冬-热带季风气候)。积温4500~8000℃(亚热 带)和8000℃以上(热带)。
20°N
南岳衡山、革命纪念地井冈山、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黄山、庐 山、武夷山、以及闻名天下的 桂林山水等众多名山分布
120°E
②西部以高原、盆地为主
A、四川盆地(西北部有 成都平原)是我国四大 盆地之一,素有“紫色 盆地”和“天府之国” 之称;
100°E
105°E
B、云贵高原地表崎岖 不平,是世界上喀斯特 地貌(溶岩地貌)分布 最典型的地区,山间 “坝子”是当地主要的 耕作区(农业区)。
③油料(油菜)基地: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有“北移南迁” 趋势。
④糖料(甘蔗)基地:广东、广西、福建、四川、云南、海南、 是我甘蔗基地。
⑤ 桑蚕基地: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四川 盆地(成都平原)。
⑥淡水渔业基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河湖众多, 淡水鱼产丰富,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区;浙江舟山是我国最 大的渔场
②年降水大于800毫米
(东南沿海和山地迎风坡降水最多(如台湾山脉东坡3000 毫米以上,而西部平原及福建沿海处于雨影区只有1000毫 米左右,)台湾东北部火烧寮年均降水6489毫米,最高记 录达8409毫米,为我国“雨极”),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主要集中在夏半年,雨季由南向北变短。
③横断山区气候垂直变化大
②西部以高原、盆地为主
A、四川盆地(西北部有成都平原)是我国四大 盆地之一,素有“紫色盆地”和“天府之国”之称; (成因分析:四川盆地形成过程中,周围的细沙和 泥土被流水冲积到盆底,有些矿物质经过氧化,变 成紫红色砂岩和页岩。紫红色砂岩和页岩很容易风 化而形成紫色土,紫色土富含磷、钾等养分,是比 较肥沃的土壤。)
中国地理分区 之
南方地区
一、地理位置和范围
1.经纬度位置(绝对位置)
34°N
100°E
在34°N以南,北 回归线穿过其南部。 大部分位于 100°E~120°E 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