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体育教学模式的实践和思考
陈正春
关键词:快乐体育教学 模式 实践
1.问题的提出
按照传统体育教学的目的和任务,特别在教育思想、教学方法等
方面的要求,强调增强学生和体质的重要性。实际上,在体育教学当
中,并没有真正得到体现。特别是80年代至90年代,体育课出现课
课练,课的评价强调心率和练习密度方面,教法上着重教师的讲解、
示范,轻视组织教学,学生心理需要,体育课以牺牲学生的生动活泼
的学习为代价达到短期的功利教育形态,学生没有主动性可言,而是
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使学生身体素质趋于停滞或呈下降趋势。这
一传统的教学模式深深地打着军事体育——“军体”的烙印。不可一
概否认,这在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能够开设“体育”课,能
保持正常教学已属不易。客观地说,对当时学生的发展发挥了相当的
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横向看世界上发达因家体育
的发展,“汗加乐”的结晶并转为娱乐性、发展性体育(三维体育)。
德国率先将体育课名称改为“运动课”(sports education),日本也在70
年代出现了快乐体育的称谓。因此这种思想与中国快乐体育思潮汇成
一体,沿袭传统的体育教学已不能适应社会对体育的需要和学生的需
求。要改变这一现状,如何用现代教育来突破以前体育相对滞后的状
态,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体育教师,根据学校、学生的特点,如何在
吸取现代教学思想和体育教学方法,在传统的基础上予以充实和改良,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大背景下,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作一些
必要的尝试。我们采取对比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试图找到一条在传
统基础上的创新教学模式——快乐体育教学模式。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我校初三(1)~(6)班。
2.2研究方法:实验对照法,初三(1)~(3)班为对照班,初三
(4)~(6)班为实验班。以上两组人数均为155人。
2.3实验时间:1997年9月~1999年6月
3.实验教法应用
3.1在对照组中采用常规教学模式
常规教法是指常规教学。教学步骤简单,教法采用讲解,示范为主。
练法,采用单调重复,按照动作技能形成规律的形式。不考虑学生的
心理,教学从高到低四组的传统分组,不考虑学生的身体素质差异。
3.2在实验班中采用快乐教学模式。
快乐教学模式是指改进教师单纯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教法,从
教学方法、组织等方面创新,使学生在运动中有快乐、成功的体验的
教学方法模式(见下表)。概括起来就是:(音乐介入)创情景,学生
为主,(循环十目标)重体验,(游戏十比赛)促提高。
跑跳前简单的游戏等 根据项目素质和动作
分解,诱导练习
音乐伴奏导入
或
4.实验对比
4.1实验对象及教学内容按大纲、教材,在教法上及组织教学中
采用上述传统教法与快乐教学模式对比实验。根据统计表明,实验前
两组实验对象的达标成绩和技能水平基本持平。见表(1)、(2)
4.2实验所教具体内容介绍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考核
(二)升学考《体育加试成绩》项目:铅球、立定跳运,100米
(男)、800米(女)总分30分。
(三)技能:①支撑:跳起支撑摆动——后摆转体180度分成腿
骑坐——支撑后摆下(男)
跳起前摆外侧坐——后腿向前摆越两杠同时向内转体180度成分
腿骑坐——支撑摆动摆下(女)
②技巧:鱼跃前滚翻——直体前倒成俯撑——双腿经侧摆成直角
学生自由选择简单的活动 教师安排规定的内容 动作技术分解练习, 进行循环分3-5组
目标练习分3—5组
游 戏
比 赛
音乐伴奏下放松练习
坐后滚翻成跪撑——跪跳起(男)
燕式平衡——前滚翻成直腿坐——后倒成肩肘倒立(稍停)单肩后滚
翻成单膝跪撑——跪跳起(女)
4.3通过两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二年后两组实验对象的成绩见
表(3)表(4)根据调查观察,和表(3)(4)显示的数据。
实验前成绩(表一)
项目
百分比
班级
技能 达标
优秀率 合格率 优秀率 合格率
一(1)
18% 62.4% 28.1% 97.2%
一(2)
21.2% 62.1% 21.7% 99.6%
一(3)
17.8% 59.2% 24.2% 97.2%
平均分
19% 61.2% 24.7% 98%
实验前成绩(表二)
项目
百分比
班级
技能 达标
优秀率 合格率 优秀率 合格率
一(4)
21% 64.7% 28.2% 100%
一(5)
18.2% 68.2% 23.2% 96.4%
一(6)
18.4% 70% 24.4% 97.8%
平均分
19.2% 67.6% 24.6% 98.1%
对照班成绩(表三)
项目
百分比
班级
技能 达标 升学考
优秀率 合格率 优秀率 合格率 全班平均分
三①
17% 65% 27% 98.5% 20.1
三②
22% 61% 22% 100% 20.7
三③
18% 57% 27% 98.6% 23.3
平均分
19% 61% 25.3% 99.1% 21.3
对照班成绩(表四)
项目
百分比
班级
技能 达标 升学考
优秀率 合格率 优秀率 合格率 全班平均分
三④
31% 87% 41% 99.1% 257
三⑤
26% 86% 38% 100% 25.6
三⑥
27% 84% 32% 100% 25.2
平均分
28% 85.6% 37% 99.7% 25.6
注:技能采用两项考核之和平均分、成绩60分以上为合格,85分
以上为优秀。
5.分析和讨论
5.1学生的状态不同:
实验班:对教材内容感到新鲜、好奇,充满自信,心情愉快、有
强烈的参与欲,每堂课感到极大的乐趣和满足。
对照班:对教材内容、方法不感兴趣,敷衍了事,甚至逃避,出
现松懈,纪律涣散,情绪低落,丧失信心。
5.2通过对照比较,技能优秀率比对照班高9%,合格率高22.3%,
达标优秀率高13.3%,升学考平均分高4.4分,学生对体育课的兴
趣爱好程度大大超过了对照班,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快乐体育教学法
对身体素质提高显著。
5.3“快乐教育”的含义是“愉快教育”“成功教育”的一种模式,
是推动“素质教育”的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a.在教学目标方面,不强求一律,不同的小组,不同的目标,对
某些枯燥无兴趣的教材进行加工改良,改成竞争或游戏的形式,这样
可使学生情绪产生变化,在快乐热烈的气氛中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如
一年耐久跑中教学采用情感、目标教育,目标是一年里谁最先跑完马
拉松,并对每次的成绩、距离进行统计公布,增加竞争意识,这样能
克服单调和枯燥感。
b.提倡教学中具有快乐的气氛,形成一个和谐的教学场景。器材
的改造,教师的态度,教学环境与氛围安排恰当,给学生以不同的心
理感受,让学生在不同的水平获得愉悦感和成功感。教学中采用音乐
的伴奏,音乐本身给人以美的旋律,美的意境,最容易激励人的情绪。
如一堂障碍接力跑的设计,主题为“迎澳门回归”,教法采用在活动场
地画一个大五角星,四周插上五颜六色的小旗,放上各种各样的障碍
物,用《运动员进行曲》激发学生的情绪,增强其节奏感,使学生怀
着新鲜好奇的心理。
c.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在遵循体育教学原则的基础上。
了解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有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去发展
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根据这一点原理应对个别身体素质好的学
生,个别对待,分组教学。如铅球教学中,在场地上清晰地标出距离,
使每个学生每次投掷心中有数,找到差距,自定目标,通过技术的不
断学习来提高成绩,使学生体验到获得知识的满足感,自我实现目标
的成就感、喜悦感,原先枯燥、单调、无趣、辛苦的教学内容充满乐
趣。对动作掌握好的同学,设置条件或提出特定要求;对达到满分的
同学,让学生自主安排,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使体育教
学充满挑战性和创造性。
d.快乐教学把美育融合在体育教学中,如在基本体操教学中,教
师做到示范完整,姿势优美。用音乐伴奏,产生音乐旋律,达到艺术
效果,使学生收到健身、健心、健美的综合效果。
6.结论和建议
6.1推进快乐体育教学,对原有的体育课的各个环节加以开发的
改良,制定自己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手段和组织形式多样化,方
法新颖,有针对性,有趣味有吸引力,同时融音乐和美育于体育之中,
激发情绪,渲染气氛,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和终身体育观的培养,为
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使学校体育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我想这
是二十一世纪的教学思想和方向。
6.2建议:a.体育课的评价采用对学生态度、表情、心情、对话
等客观分析。
b.学校体育课堂走向大自然,陶冶情操,培养人适应自然能力,
体验自然乐趣的范例式教学。
参考文献:1.北京体院《快乐体育与素质教育》 毛振明
2.德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方法介绍
3.探索与求证——学校体育论文集1998年11月 李习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