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外现代剩余收益模型实证研究的新进展

国外现代剩余收益模型实证研究的新进展




模型中 的 信 息 动 态 化 模 型 : xt+1 =!xt +Vt +"1, t+1 可 知 , vt =


Et[xt+1 ]- !xt 。如果我们用分析师预测的超额盈余表示 t



期对 t+1 期超额盈余的预 期值的话, 则 : Et[xt+1 ]=ft =ft- r



* bt; 进一步可得到: vt =ft - !xt =ft- r* bt- !xt 。其中, bt 表
除了使用分析师的预测数据来度量非会计信息变 量 v 外, 也有学者使用股 利来度量非会计信息 变量 v。 Hand、Landsman( 2005) 利用 Ohlson 现代剩余收益模型 考虑了股利和非会计信息 v 之间的关系①。根据 Modigliani- Miller 的股利无关性定理, 公司发放的股利 对当期股票价格会造成 1: 1 比例的减少。但是, 很多研 究发现, 当期股利和股票价格间并不是负相关的关系, 相反, 公司当期股利和当期价格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 因此, 根据现代剩余收益模型, 有可能股利和非会计信 息变 量 v 之 间 存 在 着 一 定 的 数 量 关 系 。Hand- Lands- Man 认为, 如果股利 是 Ohlson 现代剩余收益模型 中其 他信息 v 的替代 变量的话, 则 Ohlson 现代剩余 收益模 型中有四个假设必然成立: 第一, 股利和其他信息 v 正 相关; 第二, 在不考虑其他信息的情况下, 股利有助于 预测将来的超额盈余; 第三, 在考虑其他信息时, 股利 对将来的超额剩余盈余没有解释作用; 第四, 在 Ohlson 现代剩余收益模型的价值方程中, 如果考虑其他信息 v, 则股利 d 的 回归系数应该等于 Ohlson 现 代剩余收 益模型的 预测值。Hand- Landsman 以美国股市 1984- 1996 年所有发放了股利的公司作为样本, 实证结 果发 现上述第一、第二 个假设得到了 验 证 , 但 是 第 三 、第 四 个假设没有通过检验。因此, Hand 等认为股利并不是 其他信息 v 的合适替代。
致的。剩余收益模型指的是通过剩余收益来度量公司
内在价值的股权估值模型。理论上, 剩余收益模型有两
种表现形式, 一种是古典剩余收益模型, 一种是现代剩
余收益模型。古典剩余收益模型最先由会计学家
Preinreich 在 1938 年提出, 经由 Edwards、Bell 在 20 世
纪 60 年 代 、Peasnell 在 20 世 纪 80 年 代 的 完 善 最 终 形

Vt =bvt +#1xt +#2vt 上述股票内在价值计算公式中没有任何未来会计 变量, 所有未知数都是现期会计变量; 通过线性信息动 态化假 定, Ohlson 不 但 消 除 了 古 典 剩 余 收 益 模 型 中 的 无穷求和形式, 而且将传统股票价值计算中的将来值 和转换为简单的现在值和。上述方程可以方便地直接 使用经典的经济学计量方法进行回归分析, 估值研究 大大前进了一步。上述模型是现代剩余收益模型的奠 基之作, 学术 界称之为 Ohlson95 模型。除了 Ohlson95 模型, 现代剩余收益模型还包括其他好几种形式, 其核 心都是通过线性信息动态化假定将未来估值因子的无 穷求和转变成会计变量的现值和。 现代剩余收益模型突破了传统权益估值研究的无 穷求和范式, 大量使用了会计盈余数据, 和实际实践联 系紧密。现代剩余收益模型提出后, 大量的实证研究接 踵而来。综合国外的情况来看, 现代剩余收益模型的实 证研究存在着三个重大的难题。第一个难题是线性信 息动态化 LID 假定中非会计变量 v 的度量问题。非会 计 信 息 变 量 v 是 Ohlson 在 自 己 的 文 章 中 提 出 来 的 影 响剩余收益, 但又不能通过会计变量直接表示的非会 计信息变量。Ohlson 没有说明 v 的实际度量方法。这个 遗留的未解问题使得实际使用现代剩余收益模型时, 出现众多的分歧。 第二个难题是线性信息动态化假定的设定形式问 题。在 1995 年的文章中, Ohlson 提出了遵循 AR1 过程 的线性信息动态化假定; 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 后来很
会逐渐收敛到 0。因此, 可以将剩余收益表示成一个自
回归过程。Ohlson 假设:


xt+1 =!xt +Vt +"1t+1
14

上 式 中 , xt+1 表 示 剩 余 收 益 , Vt 表 示 除 了 会 计 变 量 外其他影响剩余收益的因素。Ohlson 将这个假设称之 为线性信息 动 态 化 ( Linear Information Dynamics, 简 写 为 LID) 假定。Ohlson 认为, 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 企 业的超额剩余收益是暂时的, 因此 LID 假定中的应在 [0, 1]之间。通过 LID 假设, 股票价值最终可以表示成:
余。古典剩余收益模型和传统的股权估值模型一样, 存
在着无穷求和公式, 无法使用传统的计量经济学方法
直接检验模型的真伪。
1995 年, 会计学家 Ohlson 采用计量学上的自回归
方法, 将古典剩余收益模型进行改进, 解决了古典剩余
收益模型中的无穷求和问题, 形成了现代剩余收益模
型。Ohlson 认为,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 超额收益必然
代剩余收益模型后, 国外有关的实证研究成果, 厘清现
代剩余收益模型未来研究的方向。
一 现代剩余收益模型的实证研究难点

! -t
古典剩余收益模型的标准形式是 Vt =bvt + Rf E
t=1

[X1+t
]。上 式 中 ,
bvt


时的公司权益资本账面值,
xa=
-t
bvx, 为 剩 余 收 益 , Rf 为 折 现 因 子 , x 为 公 司 的 会 计 盈
2000 年, Ohlson 和 Zhang 根据 DHS 等人的研究成 果, 对现代剩余收益模型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按照 DHS 等 人 的 假 设 , Ohlson 和 Zhang 利 用 分 析 师 的 预 测 表示非会计变量 v, 将 原先含有非会计变量 v 的现代 剩余收益模型转化为含有分析师预测的现代剩余收益 模型, 在理论上证明了 DHS 假设的合理性。
1999 年 , Myers 提 出 了 新 的 处 理 非 会 计 信 息 变 量 v 的方法。Myers 认为, 非会计信息变量 v 是影响公司 下期剩余收益的其他非会计因素, 是一个提前预期指 标, 因此可以使用公司的未交货合同 订单量来代替 v; 当公司的未交货合同订单量很难确定时, 也可以使用 公司的新合同订单量来度量非会计信息变量 v。但是, Myers 实证结果发现, 采用未交货合同订单量作为 v 的 替代变量其实际效果并不比原先的有关研究结果好。
成。会计学家 Ohlson 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对早期的
古典剩余收益模型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 使得古典剩
余收益模型更加贴近会计实践。
现代剩余收益模型是 Ohlson 在 1995 年将古典剩
余收益进行理论改进后形成的新的股权估值模型。相
对于古典剩余收益模型, 现代剩余收益模型简单实用,
受到理论界的热烈欢迎。本文主要介绍 Ohlson 提出现
v 的度量方式, 后来研究者在进行实证分析时, 主要通
过三种方法来解决 v 的度量问题。
第一种方法是寻找其他能够具体量度的数据来代
替 v。在这种方法中, 这几年新出现的替代变量有分析
师对公司未来会计盈余的预测、公司的未交货合同存
量、公司的股利等。第二种方法是假设 v 为常数, 直接
将 v 表示成回归方程式的截据。这种方法认为, 实际研
2007 年第 12 期 武汉金融
Wuhan Finance Monthly
Fina nc ia l Forum
"" 金融论坛
多 学 者 对 AR1 过 程 是 否 能 够 描 述 剩 余 收 益 变 化 过 程
产生了怀疑, 其他各种新的剩余收益变化过程开始被
考虑。
第三个难题是计量方法的选择。股权估值研究是
示分析师在 t 期对下期盈余的预测, 表示 t 期末的净
资产, r 为无风险收益率。这样, 通过分析师的预测数
据和一般会计变量, 人们可以得到 vt 的量度值。DHS
实证检验发现, 在考虑了分析师的预测后, 剩余收益模
型对股票价格的实时解释能力上升; 但是, 在考虑了分 析师的预测后, 剩余收益模型对股票未来收益的预测 能力下降。DHS 推测认为 , 这可能是投资者短 视和 非 理性的结果, 短视和非理性使得投资者对分析师的预 测赋予了过多的权重, 从而使得收益出现反向变化。
究时我们不可能找到百分百符合理论的 v 的替代值;
而且, 在引入其他替代值时, 会引入无法控制的计量误
差; 因此, 直接将 v 表示成回归截据的方法是最好的。
第三种途径是通过计量学方法化解 v 的量度的问题。
下面我们分别就其中的代表性文章进行分析。
Dechow、Hutton 和 Sloan 是 第 一 个 使 用 分 析 师 预
测 代 替 非 会 计 变 量 v 的 研 究 者 。 1999 年 , Dechow、
Hutton 和 Sloan 发 表 文 章 《剩 余 收 益 模 型 的 实 证 检
验》, 对 Ohlson95 模型了进行了全面检验, 后 人称之为
DHS 检验。DHS 在文中首次提出可以使用分析师的预
测来度量非会计信息变量 v。DHS 认为, 根据 Ohlson95
15
金融论坛 !!
Fina nc ia l Forum
学方法来解决 v 的度量问题。 第一种计量学处理方法是直接将 v 固定为一个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