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西南交大风景园林专硕392分第一名考研经验备考经验分享!(四方手绘)

2019西南交大风景园林专硕392分第一名考研经验备考经验分享!(四方手绘)

2019西南交大风景园林专硕392分第一名考研经验备考经验分享!(四方手绘|绘四方设计)前言在今年12月即将踏入考研考场的2020考研学弟们大家好,在过去的一年的考研学习过程中,我有许多的感触,也有一些小小的经验,希望能通过这篇小分享,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学弟学妹,也把自己的一些些心里话讲给你们听,给你们即将面对的看似“冰冷”的几个月送去一缕春光。

PART1:时间我之前接触过一些2020考研的同学,他们普遍比较担心的问题就是:“都大三下了,我现在开始复习会不会来不及呀?”或者“我身边的同学大三上就开始准备了而我还没怎么开始咋办?”。

对于我自己的情况来说,大三上的时间主要是用来做出考研这个选择,大三下主要是用来搜集一些信息,挑选学校,真正的复习可能是从7月底才开始的。

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考研时间的安排确实是因人而异、因学校而异的,有的学校参考书目较多,快题要求较高需要的时间较长,而有的学校则会相对来说任务会轻一点。

诚然,大家都希望在面对考研这样的重量级的考试时能做好最充分的准备,尽可能有充足的时间去学习。

但是我们在面对时间的时候,也不能一味的追求时间的量而忽略了利用时间的质。

我觉得大家应该有一个正确的时间观念,在这里我有以下的一些建议:(1)充分利用大段集中的时间,并规划零散的时间:很多同学应该都还记得高中时候,老师们总会把自己的连堂课好好的计划一番,并且贪心的把课间也吃掉的操作吧。

从宏观是时间层面来说,2019年的复习时间可以划分成两段,一段是暑假之前的时间,这段时间可能是被各种课程和作业实习切割的零碎时间;另一段则是大四上半学期,这段时间正常情况下几乎没有什么课程,可以心无旁骛的集中学习。

所以我的建议是大家一定要充分的利用好8.9.10.11这四个月,可以说有没有高效的利用这四个月是与考研能否上岸有直接关系的。

在这几个月中,尽量不要给自己安排大的实习或者竞赛项目,全身心的投入到复习之中,有规律的安排一些放松休息的时间,但是一周最好不要超过每三周两次。

如果这几个月你过出了单调、乏味、感觉枯燥生活没有尽头的话,说明你的感觉对了。

另外就是暑假之前的这几个月,我建议大家要设定几个时间节点,在各个时间节点前完成计划中的任务就好了。

比如4月15号之前我要拟好备选学校的名单,5月1号之前要确定学校,6月之前要找到学长学姐,找到一份可靠的复习资料等等。

零散的时间控制起来有难度,但是也不必要去过于精打细算,要确保自己利用了这些写时间的同时不将自己的生活压榨的太过紧张,毕竟几个月的长跑,初期发力过猛到了真正冲刺的时候也许就冲不动了。

要让自己有体力和心力去面对暑假后的关键期。

(2)提高时间利用的质量,注重有效的学习时间。

再具体的时间安排上面,我建议大家要对自己狠得下心来。

在考研复习的过程中,我经常会看见有的同学每天都会打卡,说自己早上8:00就到图书馆然后一直学到了晚上10:00闭馆,每天都有10个小时以上的学习时间。

但是,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一件事,在图书馆≠在图书馆学习,所以说,你和别人比拼的并不是在图书馆呆了多久,而是有效地学习时间,以及单位时间的学习量,也就是利用时间的质与实际的量。

这一点其实是一部分看似在好好复习,每天都去自习室学习而最终没有上岸的同学的真正的原因。

当然话不能说的太绝对,专业竞争太大也会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基于我个人的经验,我建议有一些必要的措施和手段还是需要贯彻的,例如控制吃饭的时间、简化午睡的流程(趴桌上解决)、减少喝水上厕所的时间,用背书来驱赶瞌睡等等。

这些看起来不人性的做法一方面是不让自己将就自己,另一方面会切实的提高时间利用的质量。

而换个角度,你可以将分散在每个中午,傍晚,躺在床上的玩耍时间集中在一天或者两个半天来集中地休息和放松,这样不仅会提高休息的质量,也会提高学习的重量。

总的来说,时间确实是考研中的重要的问题,但是时间的绝对时间不够却不是制约考研成败的关键因素,而是时间针对于不同利用时间方法的相对值,才是决定考研成败的关键。

PART2:各个科目复习经验说完了时间,我们继续把目光聚焦在考研过程中实际会遇到的一些科目上面。

英语,政治,专业理论,快题这四门科目无论是景观还是规划亦或是建筑都会面对的四门科目。

在我的复习的时候,我是将他们分成三类来对待的:(1)英语:作为一门我们最为熟悉的老朋友,考研英语有极强的应试技巧和解题技巧;(2)政治和专业理论:需要大量的记忆和背诵;(3)快题:熟能生巧的科目。

接下来,我会挨个来谈谈我的一些经验和见解。

--英语--我相信很多同学会和我有一样的感觉就是:很多英语好的同学其实并没有怎么在英语上花心思,但人家英语就是好。

这也许很多原因综合的结果,例如语言天赋(即所谓的语感),或者有独特的做题的方法,或者善于在平时积累等。

在这里我想强调一下做题方法在考研英语应试中的重要性。

当然,英语学习以用各种方法背记单词以及不断地反复刷真题来提升英语的综合解题能力为基础的这自是不言而喻的事实。

而这两项我觉得不同的人会有自己不同的方法,大家在考研之前也经历了相当长时间的英语学习,我想在背单词和消化题的方面肯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所以我就不再给大家推荐过于个人方法。

但是除此之外,我觉得考研英语还有一些其他的不同于以往的英语考试的特点。

考研英语的题目有他自身的比较固定的一套出题思路和思维模式,他是基于外国人的思维模式和写作思路的,并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进行命题的。

那么问题就有意思了,要做对一道题就有了两种途径:一是读懂文章内容;二是理清文章的思路和逻辑,判断作者的情感取向进而做出判断。

前者方法需要有大量的词汇积累,和扎实的语法功底,这往往是不能速成,或者说是需要一定基础的;而后者则是需要你扭转一贯的思维模式,去熟悉文章的结构以及英文写作的一些贯用逻辑,来明确问题所对应的到底是文中的哪一句或者是哪一个观点,或者是哪一种态度,最后做出选择,这往往也需要常年的与考研英语题打交道。

打个比方,用前者方法考取高分说明你的英语是真的好,而后者考取高分说明你是真的考研英语成精了。

而往往考研辅导机构的老师就属于后者,他们不需要过多的纠结文章到底讲了啥,而是抓住主旨句与逻辑连接词来构建全文的作者的观点框架,最后就会以一种匪夷所思的操作把题做出来。

而我的建议则是,大家综合这两种方法,相互辅助,把一篇文章梳理通顺。

以能读懂的部分为框架和指导,读不懂的部分通过分析文章逻辑来推测其大意来进行判断。

这样的话可以以最快的速度达到考研英语的应试要求。

这就需要在做每道真题的时候除了翻译和积累词汇的同时,去额外的做一些文章行文逻辑和结构的分析,如找出主旨句,勾出有转折、并列或者能表明作者观点倾向的词语,最后对整个文章的逻辑有一个明确的掌握。

最后再把每道题所对应的文中的句子找到,分析其出现的位置与文章主旨句的逻辑关系,就会发现很强的规律性。

我以上做说的是基于自己的做题方法所提出的建议,也许会具有一定的个体特点,但是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如果暂时不能够理解的话,当真正面对真题,或者说有一定真题的积累了之后就会有所感触的。

--政治和专业课理论--由于专业理论自身的特点,即以文字内容的记忆为主,它与政治学习有很高的相似性,因此,我在复习的时候对于两个科目的学习策略是类似的。

这两科在复习时,我们会面对很多很多的文字,但是其实我们真正要放进脑子的并不是文字,而是潜藏在文字背后的观点和思想。

所以,要做的第一步就是把这些思想和观点从文字中抽离,即是理解的过程。

这个过程虽然是很简单的一句话,但是我认为这个过程的好坏却直接决定的知识掌握的牢固度以及精确度。

如何做好理解的过程才是如何学好这两门课程的关键,在这里我有以下的建议:a知识过手:我认为,将知识通过笔写出来是一个很好的理解并记忆的过程。

因为,我们在面对一个知识的时候,需要一个过程来跟他熟悉,既不能太快,过慢也不好,这个过程的速度如果通过写字的速度来控制的话就会是一个比较适当的节奏。

就好像去欣赏一个园林作品的最好方式就是沿着他的道路走一遍,以步行的速度去理解设计者的意图是最佳的速度一样。

但是这个方法有两个缺点:一个是比较费纸,另一个就是手累。

b不要过分的依赖参考书或资料:如果大家仔细回想一下,过去的什么事情是你们印象最深刻的,那一定是你对其产生了情绪的事情,高兴、愤怒、悲伤亦或是遗憾。

所以,一个知识点,如果想要牢牢的记住它,就需要你在情感上与他产生点什么联系,换言之就是,你要对他有你自己的理解。

所以我建议大家不要过分的依赖或者知识搬运参考书或者资料上的观点,而是要形成自己的见解。

一方面这样会帮助大家记忆,另一方面在答题的时候,老师往往会在意这个同学是否对问题有自己的见解,这会是加分项。

c形成知识的框架与脉络:考研的理论知识的量是很大的,如何把海量的信息储存并快速的找到,这就需要按照一定的脉络把知识打包,关联。

很巧的是,对于风景园林来说,政治和专业课的很多知识都可以按照时间的逻辑来串联,并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当然还有很多的其他的逻辑框架,但是这都需要我们对知识熟悉的基础上进行一个归纳和串联。

d联系生活实际:政治和理论课的知识都具有很强的与现实联系的特点,例如政治中的马哲部分就可以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来进行记忆和理解;同样的专业理论中的很多知识也可以与生活中的联系,例如生态方面的理论和知识等等。

--快题--快题考察的是综合设计的能力以及设计表达的能力。

那么这就存在两各方面的问题,一个是设计,另一个就是表达。

在这里我想来分别谈谈我的看法:1对于一个完整的设计方案而言,快题所对应的其实是很小的一部分,他省略了前期很多的分析,以及实地一些踏勘,所以,它本就是一个比较片面,比较不充分的设计。

但是,快题所考察的也是设计师最核心的能力,就是用景观途径来处理场地中的问题,反映到图面上就变成了功能分区,交通游线,景观结构等等的一系列在各类图纸中所反映出的方案的特征。

这是快题这门考试科目做对应的设计能力的要求。

换言之就是如何在短短几行字中提炼出一个地块的前期,找到其所存在的问题,并快速的找到解决的途径。

而如何才能具备这样的能力,我觉得在大量的练习之余我想要强调的是从别的方案中学习的过程。

对于我来说,抄绘是贯穿整个快题备考阶段的工作,抄绘的内容不仅仅是其他的优秀快题,同时也是一些实地的项目和方案。

同时,在抄绘的时候,有一些小的技巧,是我觉得能够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的:a按照原作者的设计思路抄绘:例如在抄绘一个公园的时候,我们应该做到的顺序是,先找到公园的入口轴线或者是整个方案的大的轴线关系,再者是确定一些地块场地的大概位置,再画出道路线型串联场地,再根据道路线型修改场地形状,添加节点设施等,最后,调整图面、增加植物,加上阴影上色等。

要尽量的通过跟随原作者的画图流程,来揣摩原作者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意图,这样的抄绘会有一个事半工被的效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