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教育细节成就精彩课堂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许多先进教育教学理念逐渐为教育
管理者和广大教师所理解和接受。在课堂实践中,教师只有将先进
的理念具体化为各个细节,包括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
等,才可能促成高效精彩的课堂。
【关键词】历史课堂;教学细节;新课程
老子说过:“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细节
是一种创造,一种艺术;它隐藏机会,凝结效率,酝酿成功。在课
堂上,教学细节也尤其重要。它可以是高效课堂的出彩环节,体现
教学设计的思辨与灵动;它可以是教学内容中一张图片、一段材料,
显示历史知识的丰富和严谨;它可以是教师授课时的一种语气、一
个眼神,表达独特的教学风格。关注细节,其实就是关注新课程理
念能否落实到位,是教学达到一定境界后的品位与追求。在课堂教
学中,教师着眼细节,彰显细节魅力,以此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
堂效率,也增强学习兴趣,增进师生感情。
一、教学内容,以细节引人入胜
历史有丰富多彩的事件、人物,有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所以历
史应该是形象生动的。但由于中学历史教材的囿于篇幅,由于我们
今天学生所学历史的精心提炼等原因,基本没有什么曲折生动、耐
人寻味可言。要将言简意赅编写的历史传授给信息丰富、见多识广
的当代学生,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吸引学生,要能构建起历史与生
活、历史与社会之间的桥梁,让现实与历史进行对话,充分发挥其
社会功能,面向社会,把社会生活引入我们的课堂教学。这就需要
对现实社会生活题材加以挖掘,将社会生活中一些有价值的细节引
入课堂,赋予历史知识一定的生活意义和现实价值。比如在学习国
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这一国际机构的时候,要理解它是向
会员国提供的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即可以之前不久发生的雅安地
震的灾后重建为例,因为这是一项长期工程,也关乎国家基础设施
如水利、环保方面的建设,所以可以向世界银行申请贷款。将现实
社会生活的一些细节引入课堂,不仅可以让历史的课堂也充满现实
的魅力,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了解社会生活,体验社会
生活,让学生不仅理解历史中的情和理,还可以用历史这面镜子认
识社会,由此多一份对社会的人文关怀,增强其社会责任感,进而
树立符合社会发展的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安排,以细节别出心裁
传统的教育给人一种习惯性思维,课堂上老师主讲,学生配合,
就是比较规范完整的一节课,但是这种情况扼制了学生思维的积极
主动性,也容易造成课堂的沉闷枯燥。新课改强调:“要充分尊重
学生的人格,营造宽松、和谐、民主、活跃的课堂氛围。”这就要
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别有新意,突出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并不断
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行知先生说:“唤起兴趣,学生有
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情,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
离的。”又说:“治学以兴趣为主,兴趣愈多,则从事弥力,从事弥
力则成效愈著。”在课前准备上,注重课堂细节的教学设计,使课
堂结构线索清晰,层次完整,又富有新意,趣味盎然。比如在讲述
新航路的开辟时,运用多媒体技术在地图上展示航海家的航线,效
果较好。备课时我想到,如果请学生扮演航海家,由学生来展示各
自的“航海成就”,是不是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果然,
课堂上学生踊跃参与,由于现在学生计算机基础较好,在课堂上他
们演示熟练,表达清晰,把原本枯燥无味的学习活动转化为学生获
得积极的、愉快的体验过程,使历史有血有肉,给学生耳目一新的
感觉。
三、教学行为,以细节流露真意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老师教态不亲切,压抑学生的学习热
情。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绪是可以相互传染的,积极的情绪可
以照亮别人的心田,消极的情绪则会给人的心理投下阴影。老师作
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学习活动的引领者,直接面对几十位学生,
其情绪状态影响的就不只是一两个人,而是广泛地、独占性地影响
到整个班级的学生,前一段时间,我所任教的一个班级学习风气、
纪律很不尽人意,我在课堂和值班时感觉到了学生的不自觉,却没
有及时进行教育,而把对他们的不满带到了教学中,在一种急躁的
情绪中完成了教学任务。偶然的一次机会,我从这个班级的一位学
生那得知他们对我的猜测是“历史老师现在一分钟都不想多呆在我
们班”,这不是个人的失落,而是因为我教学中所无意识表露出的
情感导致的和全班学生的一种疏离,如果我是学生,面对这样一位
老师,我肯定会渐渐失去对这门学科的兴趣,也别提课堂上的积极
表现了。我随即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情绪,对表现不好的同学严格要
求,带着包容和鼓励的微笑进入课堂,令我欣喜的是,这个班级的
学生课堂和平时的表现都有了很大改观。当然,教学中教师的教学
行为细节远远不止这点,它有时候甚至小到课堂上老师在教室中的
站位,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姿势、一句表扬或批评的话,老师说
话的口气等等,都会对学生的心理、对师生关系、对课堂氛围、课
堂质量等产生很大的影响。“细微之处见真意”,我们应该对自己的
的教学行为的细节加以关注,于细微处见精神,时刻注意向学生传
递一种热爱、尊重、平等、期待和信任的信息,真正让新课程理念
的“真意”在教学行为的细微之处都能展现。
在新课改背景下,是否能将新课程理念内化为自己真正认同、真
正感知的东西,是关系到新课程实施成败的关键。而这种不同却是
可以在教师教学的一些细节方面显示出来的。“千里之堤,溃于蚁
穴”,细节决不能轻视,轻视教学行为细节就无法将新课程理念真
正落到实处,就无法与学生建立起一种真正的民主平等关系。只有
关注并处理好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细节,才能催生学生自身内部善与
美的萌芽,点燃情与智的火花,成就高效、精彩的课堂。
参考文献
[1]方明 编:《陶行知名篇精选》,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6
[2]赵亚夫:《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4]张琨:《教育即解放》,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8
[5]贾馥茗:《教育的本质》,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6
[6]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岳麓书社 2002
[7](美)荷克斯著,杨希洁译:《差异教学:帮助每个学生获得
成功》,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