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细节成就课堂精彩

细节成就课堂精彩

细节成就课堂精彩
------------名师课堂管理66个经典细节读后感
常州市花园小学蒋燕媛书的序言写到:细节成就课堂精彩。

细节是什么?细节是生活中的环节或情节。

它是一种日积月累的积淀,一种长期潜心的准备,一种精心雕刻的实践。

那么课堂细节是什么呢?“课堂细节是教师教学过程中富有教学价值的环节和情节,是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个词,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动作,一个细心的教学环节,一次课堂思维训练等。

”老子曰:“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品味着一个个经典的细节,体会着一段段鲜活的案例,咀嚼着一句句深长的名言,仿佛走进了一位位名师的课堂,坐在教室里,怀着学生一样的心情,静静地听着他们如行云流水般的讲课。

读《透视名师课堂管理》,纵观名师的课堂教学,你会发现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善于用特有的教学机智去捕捉课堂中的每一个教学细节,从细处入手,以小见大,见微知著,揣摩课堂教学的一言一语,一招一式,尽量追求教学的合理化、智慧化、精确化,使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和精彩!
一、给我印象最深的几个细节
什么是细节?纵观这本书中列举的66个细节,如“用心记住每一个学生的名字”、“提前三分钟进教室”、“让学生在幽默和笑中学习”、“让你的眼睛会说话”、“老师,请注意您的语调”、“让学生在课堂上有问题”、“将游戏引入课堂”、“善待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赢得信心”等等,无不体现出名师高超的课堂教学技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课堂魅力。

名师们永远对课堂中的“人”充满真切关注和终极关怀,让教学细节回归“生命关怀”的教育本质,有效地触动学生的心灵。

二、名师课堂管理的秘诀探微
1、用心记住每一个学生的名字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直呼其名相对于不指名道姓课堂效果会更好,把所授班级的学生座次表写出来,上课时放在讲桌上,这样做,有助于记住学生的名字,尽快地了解每个学生。

教师上课时能熟记并且随时叫出学生的名字,学生就会感到获得了尊重,自然对教师产生了信任感、亲切感,这种情况下的教学效果往往会很好。

这一点我在教学中也体会到了,每次新接一个班的时候,我都要在课前做足功课,就是先把学生的名字都背熟了,其实上这个时候孩子的名字和人还不能完全对不上号,但是,在叫孩子回答问题的时候,我会叫他们的名字,发现效果确实挺不错的。

还记得这个学期临时代了一个班,在代的时候我和学生都知道只要短短的一个月,但在第二天数学课提问时,我叫出了他
们的名字,同时也看到了他们诧异的眼神,心里还在犯着嘀咕,怎么短短的不到24个小时,老师居然能叫出名字?还有家长告诉我说,在课堂上孩子听到我叫他们的名字,特别的开心,特别的好奇,还偷偷的仔细观察我有没有准备小抄,回去之后直呼“太神奇了,太厉害了,老师昨天才来接我们的班,今天就全部认识了”。

2、课堂的每一天都应该是新的。

著名特级教师薄俊生说:教师不能“老”,经验固然可贵,但课堂上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都是“新”的,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

教育教学的每天都应该是新的,教学需要创新,创新能给课堂注入活力,创造奇迹。

华应龙老师在教《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就想:“怎样能较以往有新的突破呢?以前讲分数都是分苹果、分梨、分月饼呀,能不能改变一下呢?”于是,他经过一个晚上的苦苦思索,创设了“大头儿子量沙发”的全新情境。

通过引导学生看连环画听故事,想办法用领带量床和沙发,启发学生思考“你有办法表示出这样4份中的3份吗?”揭示出分数,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再进一步提出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任选一张喜欢的纸片表示出四分之三。

从而把一堂乏味的数学课变成了有趣的“手工课”,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建构过程,同时也锻炼也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的生命不是“复制”而是“创新”,在新课程背景下,迂腐陈旧的教学方法方法已不能吸引思维敏捷、能动性强的学生了,也会使教师固步自封、落后于时代。

每位教师都要有一种强烈的危机感、紧迫感,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刷新”自己的教学艺术,才能打造出一个活力的课堂。

记得前一段上《分数的意义》这节课时,一开课我就问学生:猴妈妈有一块饼,要分给两个小猴的时候,每个小猴会分到多少?生:一半。

如果要分给3个小猴的时候呢?生:小半。

4个呢?生:一小半。

5个呢?生:小小半。

这个分饼的问题不仅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使学生产生学习主人翁的责任感,让学生产生了继续探究分数的欲望。

3、小心呵护学生的自尊心。

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也说:“学生的自尊心是很容易受伤的,一些学习较差的学生尤其如此。

有时候,教师不恰当的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只是一个眼神,都可能造成对学生的伤害,而学生一旦受到伤害,再要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就不大可能了,这时,教师往往要用十倍的努力才能弥补自己一时的疏忽造成的损失。

在这一点上,教师真该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小心翼翼才是。


一次,华应龙老师发现一位成绩不好的学生用小手捂住卷面上的分数,生怕被别
人看见。

这个细节让他想了很多很多。

从此他给自己提出一个要求,为了维护学生自尊心,在考试评分时,“不打不及格的分数”,只对题目作正误的判断,不给分数,让学生自己算分,算的过程就是受教育的过程。

对那些一直不及格的学生,好不容易考了58分,那教师就送几分给他。

比如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两个部分的积都算对了,就是和加错了,本应扣3分,但华老师照顾一下,打上两个小勾,只扣1分,帮助他得到60分。

有的学生题做错了,只要改好了照样打100分。

结果,学生都努力改错题,追着华老师后面要100分,学习的积极性可高了。

华老师给学生批改作业,从不打“×”,不打“优”以下的等级,只要对了就给“优”,还经常打颗五角星,有时一连打五颗星,作业改正之后仍可得“优”,书写认真、解法特别的,可加一至五颗星。

现在想想,经常会好多班级看到黑板上分别写上组号以及分数,采用加分,扣分的方法,确实对学生有一定得激励,我平时采用了奖奖券的方法,而且采用了等级式的,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满足的条件也是不同的,这样学生才会有动力。

只要满足条件就可以得到一张奖券,得到奖券后可以提出合理的要求,都会满足,(比如:免做一次作业,换同桌等等),虽然一张小小的奖券,但是学生拿到之后,都是特别的开心,教育因美而精彩,教育因爱而永恒!我想加一句:爱,永远也离不开宽容心。

用我们一颗最大限量的宽容心来包容学生,一颗最真诚的心来对待学生,相信我们的学生也会用一颗感恩的心来回馈我们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