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pptx

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pptx


【临床应用】 1.以 TC 和 LDL-c 升高为主的高胆固醇血 症,如杂合子Ⅱa型高脂血症, 3.混合型高脂血症需联合用药, 4.对纯合子(homozygous)家族性高血脂 症,因患者肝细胞表面缺乏LDL受体功能, 本类药物无效。
HDL、apo A浓度低于正常,也为动脉粥样硬 化危险因子。
对血浆脂质代谢紊乱,首先要调节饮食, 如血脂仍不正常,再用药物治疗:
降低 LDL、VLDL、TC、TG、apo B 升高 HDL、apo A
第一节 调血脂药
主要降低TC和LDL的药物:
他汀类 胆汁酸结合树脂
一、他汀类 ( HMG-CoA 还原酶抑制剂 )
(-)
甲羟戊酸
HMG-CoA
HMG-CoA还原酶
MVA
血浆Ch
Ch合成
细胞表面LDL受体数量和活性
升高HDL
血LDL和TC
2. 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血管平滑肌细 胞增殖,稳定和缩小动粥斑块,降低血 浆C反应蛋白使动粥炎症反应减轻,抑制 单核细胞和巨嗜细胞的功能,抗血小板 聚集等。
【临床应用】 1.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 2.继发性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性、肾
抗动脉粥样硬化 药物
主讲:郝丽英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 是动脉硬化中最常见及最重要的类型, 主要发生在大、中动脉。病变以损害动 脉内膜为主,呈斑块样增厚,也可累及 动脉中层,最终导致动脉管腔狭窄以致 完全堵塞。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冠心病已成为 我国成人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
病因:
遗传、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吸烟、 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 主要原因之一,高脂血症 对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关键性的, 斑块增长可以妨碍血流,可导致血管阻 塞及心肌梗死。
治疗动粥的主要目的是:
◆ 降低致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质及脂蛋 白(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 apo B);
◆ 升高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蛋白(高 密度脂蛋白、apo A) 。
常用药物有: 洛伐他汀(lovastatin); 辛伐他汀(simvastatin,洛伐他汀甲基
化衍生物); 普伐他汀(pravastatin,美伐他汀的羟
基化衍生物); 氟伐他汀(fluvastatin); 阿伐他汀(atorvastatin)人工合成
【体内过程】 氟伐他汀口服吸收快好,生物利用度高,血
氟伐他汀:结构与其他他汀类不同,活性型,与环胞 素、地高辛、华法林、抗高血压药、H2受体阻断药及 非甾体类抗炎药和用较其他他汀类药安全。
阿托伐他汀:最有效的他汀类药、对纯合子家族性高 脂血症仍然有效。
二、胆汁酸结合树脂
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不溶于水,不 易被消化酶破坏。
共同机制:与胆汁酸牢固结合阻滞胆汁 酸的肝肠循环和反复利用,大量消耗Ch, 降低血浆TC、LDL-C。
性高脂血症均为首选药物 3.预防冠心病发生及减少冠心病的致死
率和心梗的危险性
【不良反应】 轻 • 轻度胃肠症状,头痛,失眠; • 少数患者有肌肉触痛、肌无力和血浆
肌磷酸激酶升高等骨骼肌溶解症状;联合 用药增加发生率,肝功低下者慎用。
〔药物相互作用〕
与胆汁酸结合树脂类合用,增强降低TC 和LDL-C;
考来烯胺(消胆胺),考来替泊 (降胆宁) 【药理作用及机制】
血浆 TC 和 LDL-c 明显↓,apoB ↓ 。
1.结合后使胆汁酸失去活性,在肠道与胆 汁酸形成络合物随粪排出,减少胆固醇等脂 由于肝中 胆汁酸减少,使胆固醇向胆汁酸转化的限速 酶7-α羟化酶更多地处于激活状态,肝中胆 固醇向胆汁酸转化加强; 3.以上作用使肝中 Ch 水平 ,肝脏产生代 偿性改变:肝细胞表面LDL受体数量和活性 增强。促进血浆中LDL向肝中转移,血浆 LDL-c和TC。
血清中 apoB 所载的主要脂蛋白为LDL和 VLDL。Apo B可促进脂蛋白与细胞膜表面受体 间的结合,帮助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进入动 脉壁细胞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因此,apo B的 含量增高(正常为0.6~1.1mmol/L),则 表明可能存在动粥。
凡血浆中VLDL、IDL、LDL及apo B浓度高出正 常为高脂蛋白血症,易致动脉粥样硬化;
第一节 调血脂药
血脂:以胆固醇酯(CE)和甘油三酯(TG)为核心, 外包胆固醇(Ch)和磷脂(PL)构成球形颗粒。
载脂蛋白:是位于脂蛋白表面的蛋白质,它们以多 种形式和不同的比例存在于各类脂蛋白中。现已发 现的载脂蛋白有20种之多,其中最主要的有apoA1、 AN、B48、B100、CI、CII、D、E。
LDL(low-density lipoprotein, 低密度脂蛋白)
HDL(high-density lipoprotein, 高密度脂蛋白)
Lp(a)〔lipoprotein(a),脂蛋白(a)〕
血清中 apoA1 所载的主要脂蛋白为HDL, 当 apo A1降低时(正常为1.0~1.6mmol/L), 提示可能发生动粥。
浆蛋白结合率>99%; 洛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口服后在肝脏将内酯环
打开才转化成活性物质,原药和代谢活性物质 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5% 左右;
普法他汀具有开环羟基酸形式亲水性较强; 肝脏代谢; 消化道排出,20%由肾脏排出。
【药理作用和机制】
1.抑制HMG-CoA还原酶的活性
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 statins
脂蛋白:血脂与载脂蛋白(apo)相结合,形成脂 蛋白溶于血浆进行转运与代谢。
人血浆脂蛋白分为:
CM(chylomicron,乳糜微粒)
VLDL(very-low-density lipoprotein, 极低密度脂蛋白)
IDL(intermediatedensity lipoprotein, 中间密度脂蛋白)
与贝特类或烟酸合用增强降低TG,提高 肌病的发生率;
与环孢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合用,增 加肌病的危险性;
与香豆素类合用,提高抗凝血作用。
洛伐他汀:第一个用于临床的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在肝脏活化。
普法他汀:活性型、水溶性、肝肾功能不全者不需减 量。血浆蛋白结合率相对低
辛伐他汀:洛伐他汀的衍生物,在肝脏活化、作用比 洛伐他汀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