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感悟美 享受美——浅谈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

感悟美 享受美——浅谈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

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是为了提高学 
生审美能力,让学生体会到优秀的艺术 
作品,不仅存在于形式上的美,更重要的 
是作品所表现的深刻含义。作为美术教 
师要充分运用好教材,引导学生,让他们 
学会分辨美丑,逐渐提高审美能力,通过 作品的欣赏让他们感悟美、享受美。 一、抓住教学重点,突破传 统教学思想 面对纷繁浩瀚的艺术作品,怎样使 学生始终保持求知的欲望?增加欣赏内 容的趣味性,充实课堂内容是切实可行 的方法。因此,教师一定要抓住教材中的 重点内容作为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美术 欣赏能力。如七年级上册美术课本中就 有几幅古代的作品,如第一单元的《牛 耕》《清明上河图》等,其所展现的是人类 生活的遗迹。在这一单元中主要是几幅 体现劳动场景的画,在教学过程巾要引 导学生去了解劳动是人与其他动物的根 本区别。在感受优美的艺术作品时,也要 培养起学生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还要 让学生初步懂得艺术起源于劳动。 二、整合课程资源,品味艺 术魅力 (1)把音乐和美术结合起来,达到图 音并茂、声色俱佳的表现效果。如欣赏梵 高的《星月夜》时,紧跟上述欣赏过程,用 声情并茂的语言稍加提示作品背景、内 容,让学生再仔细观察画面上展现了一 个高度夸张、变形与充满强烈震撼力的 星空景象。放上一曲钢琴曲《星空》,音乐 和画面交相辉映,学生就会体验到画面 上呈现出的眩目奇幻景象。当学生进入 联想境界后,教师再分析面面“天地间的 景象化作了浓厚、有力的颜料浆,顺着画 笔跳动的轨迹,而涌起阵阵旋涡”。这时 学生们原先模糊的、朦胧的审美享受变 得清晰了,逐步进人“物我两忘”的审美 感悟美享受美 浅谈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 刘田英 (湖南省衡东县第五中学,湖南衡阳421421) 境界。 (2)把语文中的古诗与美术结合起 来,以达到诗画融为一体的意境。北宋郭 熙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在中 国美术作品欣赏课上,把山水面与山水 诗结合起来讲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山 
水画作品。如“诗中有画”是王维山水田 
园诗的特色,王维的创作正是在诗情与 
画意的互相渗透中,丰富和发展了中国 
古典诗歌的抒情艺术。王维《山居秋瞑》 
描绘的是雨后月夜山中景色,“空山新雨 
后,天气晚来秋”是贯穿全诗写景的线 
索,尔后景物的展现、人物的活动由此而 
展开,有动有静。“空山”冈为宁静,泉声 
竹喧才可悠然而闻;“明月松间照,清泉 
石上流”,因为有“明月”,泉的流动才可 
清晰入目。王维的诗善于描摹多种景物, 
动静结合、有序展开,依次叠现而不觉散 
乱,得之于“意在笔先”和“位置经营”之 画法。所以,欣赏他的山水诗犹如欣赏一 幅布局得当、情景交融的山水画。 (3)把数学和美术结合起来,以达到 数形统一的效果。在欣赏古希腊美术作 品的时候,可以和数学学科联系起来,古 希腊人认为“数”是万物之源,美的形象 可归结为不同数字之间的比例关系。例 如“帕特农神庙”,它成为古希腊建筑的 杰出代表的原因,并不是它的规模,而是 它整体比例上的和谐统一和细节的完 美。神庙的整体与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 反复运用了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毕达 哥拉斯对美的比例的研究(勾股定理), 反映了古希腊建筑审美中对理性和数的 和谐的向往。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 “美是由度量和秩序所组成的”,按照亚 里士多德的说法,人体的美也是由度量 和秩序决定的。而世界上最和谐的比例 关系,是人体的比例之美,希腊建筑师善 于将人体美的比例融进建筑形式的设计 中,这一点,在古希腊建筑的“柱式”中, 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再如,希腊人在对和 谐美的追求过程中有“一切立体图形中 最美的是球形,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 是圆形。”“黄金分割律”的和谐美是和人 性相通的和谐美。“0.618”这个比例数字 成为后代艺术家穿凿人体美的准则。断 臂维纳斯、雅典娜女神等,其体形结构比 例完全符合黄金分割律,美妙绝伦。 三、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 感悟美、享受美 (1)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 动脑又动手。在学习中国画的时候,临摹 一下构冈,不但对水平一般的学生有帮 助,就是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来说也是很有 益的,能够加深他们对画家创新构图的理 解。对此,学生用铅笔在草稿纸上画就可 以了,这样速度快,也容易出效果,一节课 可以临摹很多作品。在“我为校园添色 彩”这一节内容中,课本上有很多雕塑作 
品,学生单纯地用眼睛欣赏是感觉不到作 
品的艺术魅力的,但如果动手临摹一下 
后,效果就大不一样。在临摹中,学生动 
手、动脑,充分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如果临摹后的作品和原作有差别,老师可 
以指导学生找出是哪部分元素影响的美 
感效果。 
(2)结合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 
进行直观教学。初中美术欣赏比较注重 
得失,用眼睛观察美术作品,是一种视觉 
艺术,其优点是直观、形象。正如旬况所 
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直 
观性原则的成功运用,既可以发展形象 
思维,也有利于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帮助 
理解和记忆美术作品的形象,还可以引 
起学习者极大的兴趣,激发探索精神。在 
美术欣赏教学中,对于我们教师而言,我 
们应用心去体验作品的内涵,引导学生 
正确地去认识作品,把握创作者的思想 
意图。通过美术欣赏教学,真正让学生感 
悟美、享受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 
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