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红楼梦》中人名隐喻英译研究

《红楼梦》中人名隐喻英译研究

《红楼梦》中人名隐喻的英译研究
一、引言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命名是一种创作艺术。

在文学创作中,塑造人物有多种方法,给人物取名则是其中较为简单、直观的一种,不同的称呼可以使人物变得更加个性突出,形象鲜明。

有的给人物起绰号,有的根据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命名,有的根据外貌或生理特点等命名。

从隐喻概念的形成过程看,我们可以称这一特殊手段为“人名隐喻”。

在隐喻研究的修辞学传统下,《红楼梦》的英译研究领域同样很少关注隐喻现象,迄今为止,《红楼梦》中的隐喻翻译研究并没有受到充分的重视。

本文对霍译版本中的人名翻译作了评价,评价了人名隐喻的翻译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主动性、灵活性和创造性,并进一步归纳、总结了在人名隐喻翻译中所体现出来的翻译策略。

翻译著作中的人物姓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法,主要有拼音翻译、意义翻译、语义翻译等。

一般人们所采取的翻译方法为音译,这种方法简单、易于操作。

但是对于《红楼梦》这样的小说来说,音译就不合适。

据一些研究《红楼梦》的相关人员统计,小说中所涉及的有名有姓的人物四百多个,主要的人物也有近一百六十多个,而且很多姓名中都有着隐喻、双关等,具有深刻的意义和文化内涵。

在翻译过程中也造成了许多实际操作上的困难。

二、翻译技巧
霍译人名充满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并技巧性地运用了各种翻译
方法。

下面就结合实例对其中的技巧进行分析探讨。

1.音译
比较常见的人名翻译方法,主要有音译和意译。

霍译本兼而利用这两种方法,并根据人物的阶级地位来划分不同人群,社会地位高的人物大多都采用音译且选择了汉语拼音系统。

例如:dai-yu,bao-chai,bao-yu,yuan-chun,xiang-yun,ladywang,lady-xue,还包括谐音人名等。

这样划分有助于区别不同等级人物的社会地位,也保留原作的语言特色。

霍译版本的独特性还在于根据人物职业身份等选择不同的意译系统,比如丫环、小厮的名字采用英语翻译,“红楼十二艺人”的艺名都译为法语词,用拉丁语、希腊语来翻译和尚、尼姑的名字。

音译只是再现人名的基本指称意义,不能反映内涵,虽然可以加注解或脚注,但这种做法过于繁琐,也不方便读者阅读,这种情况下更有必要采用意译法。

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差别,加之人名所特有的文学内涵,使得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更加困难,有时需要针对具体情况和具体语境,包括表达目的、指称对象等进行适当地调整。

2.创造
为了能够充分体现原作中的含义,译者必须找到合适的方式来表达出原作的意图。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也必须充分发挥创造性,才能够更好地再现原文的内涵意义和翻译意图。

《红楼梦》人名的翻译过程便充分体现了译者的创造性。

例:平儿这个角色在丫鬟中是较为重要的一个。

平儿直属的主子便是《红楼梦》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王熙凤。

这是一个行事利落的女人,于是译者将平儿的名字翻译作“patience”,隐含了“平和的心境”之意。

其主熙凤是一个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风风火火的人物,与此相比,平儿是温柔且有耐心的,在贾府各项大小事务的处理中体现出她平和温婉的性格特征,很符合patience 这个名字的内涵,同时也在音译上做到了一定的对应性。

另一名较为重要的丫鬟角色——贾母的贴身丫鬟鸳鸯,名字创造性地翻译成了“faithful”,这是由于她深得贾母信任,一生对主子忠心耿耿,贾母死后,她撞头而亡以身殉葬,体现了封建等级社会中忠于主子的道德观念。

从这一点看,faithful(忠诚的)这个称谓于她是恰如其分的。

通过以上例子可以得知,创造是缩短语言文化间距离的一种有效手段。

3.借词
在《红楼梦》中有很多身份特殊的群体,例如尼姑、和尚、道士及大观园中唱戏的女孩子等。

这些人的姓名不仅具有一般姓名的指称作用,还体现出他们的职业和独特的身份。

如何在翻译时保持原著中这些人物姓名的特殊意义,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例,charmante(龄官)、elegante(文官)、tresor(宝官)、parfumee(芳官),所有这些女戏子的名字中都含有共同的词素——“官”字。

翻译过程中,这些名字的翻译借用了法语词。

文艺复
兴运动发源于法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欧洲各个国家的文化发展。

而英国,作为法国的邻国,受到的影响更是巨大。

因此,用法语词汇来翻译人名更能表现女戏子们独特的身份。

此外,现代英语中仍存在着大量法语遗留下来的痕迹,很多英语词汇、词源出处都来自法语,例如“saloon”“naive”等。

最重要的是,法语词汇有阴、阳性的区分,而英语没有,以上例中词缀“-e”表明这些词语都是阴性,表明了戏子们是女孩儿的含义,准确地表达了姓名译文要传达出的意思。

另一个典型的例子便是妙玉。

妙玉本来出身于官宦家庭,因为家庭突遭变故而出家为尼进行修行,是一个性格孤傲、冷漠的女子。

霍克斯的译文中将其翻译成“adamantina”,这个词语取自拉丁语,意思是“金刚金”,既隐喻价值无比贵重,也表现出坚不可摧的品质,符合妙玉在《红楼梦》中孤傲、冷清的性格特征。

在这个人名的翻译过程中,霍克斯先生创造性地引入了拉丁文,既能够体现该人物的特别身份,又恰如其分地表现出了人物在文章中的性格特征,令人印象深刻,是翻译人名的典范。

这些例子表明,在翻译人物姓名的过程中加入借词可以增加译文的表现力,使译文更加接近原著。

通过借用法语和拉丁词汇等外语词汇,更能体现不同文学作品中人物的身份。

这两种词汇是英语读者所熟知的,所以能被普遍接受。

三、结论
霍克斯先生是国内外知名的汉学家,熟悉中国文化,曾辞去教
授职位专心翻译《红楼梦》一书,他的译本也是第一部传往西方的全译本。

因此霍译本在国际上有着较高的地位和影响力。

霍先生在《红楼梦》的翻译过程中,始终把读者阅读需求放在第一位,力求帮助读者准确理解原文要传达出的声音。

霍克斯先生曾说,翻译这篇巨著的目的便在于希望读者能够领略到与他同样的快乐。

本文对霍译本人名的翻译进行了分析研究,对霍译本人名翻译使用隐喻的方法、模式及技巧进行了一些分析以及归纳总结。

【责编郭晓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