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声音与动态国务院: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月2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审议通过《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草案)》。
会议要求建立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
(2014年02月27日中国政府网)地方高校转型势在必行“地方高校如果还按照现在的路发展,不寻求转型,只有死路一条!”4月9日,在成都举行的“川渝地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座谈会”上,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掷地有声。
当天,来自四川和重庆的16所高校负责人就地方高校如何转型发展和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话题展开热烈讨论。
而此前两个月里,教育部在全国选择了37所高校开展“地方高校如何转型”的前期研究。
“转型是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是产业升级的需要,是国家战略。
”在谈到地方高校转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时,鲁昕列举了德国、瑞士、荷兰等欧洲国家职业教育的例子,“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这些国家的产业和经济并没有衰退,也没有出现大量的失业现象,为什么?因为他们有一个合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鲁昕说,这些国家的教育人才结构基本为“2:8”,学术型人才20%,应用技术型人才80%,占主体的应用技能人才支撑了强大的实体经济。
反观我国的高校,大多都按照“学术型”在培养学生,数量占主体的地方高校许多虽然定位为“应用型”,但课程设置、培养方案却和其他高校并无两样,这就导致培养出的学生用人单位不满意、家长也不满意。
“目前我们存在着教育体系不现代、教育结构不合理、制度不完善、办学定位不明确、同质竞争没有优势等诸多问题。
”鲁昕说,改变这些问题,必须寻求转型发展,而地方高校是主要转型对象,“转型方向就是现代职业教育,社会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应用技能型人才,转型就是要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填补这个缺口。
”“地方高校的定位应是应用型科技大学,按照产业发展和经济发展需要培养学生。
”她鼓励川渝高校积极探索转型发展新路径,教育部将从政策、经费等方面支持地方高校转型。
(2013年04月12日四川教育网)重点信息:发达国家教育人才结构基本为“2:8”,学术型人才20%,应用技术型人才80%,占主体的应用技能人才支撑了强大的实体经济。
教育部推动改革教育部推动成立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开启地方高校转型大幕2013年6月28日,教育部在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召开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以下简称联盟)、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成立座谈会,座谈会由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副司长陈锋主持。
教育部鲁昕副部长,天津市教委主任王璟,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副司长陈锋,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巡视员周为,天津市教委副主任刘欣、韩金玉,特邀嘉宾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袁振国、中山大学原校长黄达人在主席台就座。
教育部财务司专项资金管理处刘景处长,北京大学人力资本与国家政策研究中心,清华大学教育战略决策与国家规划研究中心,南开大学教育与产业、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对外经贸大学教育与经济研究中心,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规划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六个教育科学决策研究中心的负责人、研究人员,我校党委副书记贾德民、副校长苗德华、孙奇涵、李康、卢双盈、副校级巡视员畅俊清,35个联盟成员高校的代表以及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教育部、中国青年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参加了成立座谈会。
(2013年7月1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官网)重点信息:①孟庆国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校长,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理事长②首批35个联盟成员高校·北京座谈会2013年4月11日,教育部在北京召开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地方高等学校转型发展座谈会”。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发展规划司、综合改革司、高教司等司局领导,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试点省份教育行政部门和应用科技大学改革试点研究项目工作组成员单位参加了会议。
我校校长张洪田和教务处长叶树江参加了座谈会。
发展规划司司长谢焕忠主持座谈会。
发展规划司副司长陈锋介绍了应用科技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背景,汇报了前期研究工作组织和进展情况;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上海电机学院、重庆科技学院、东莞理工学院、浙江科技学院、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和黄淮学院分别代表理论课题组、区域课题组和专项课题组(改革指导方案研究组、制度和政策环境研究组、国际合作项目组和转型发展工程研究组)就课题组的研究成果作了交流发言。
与会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同志就“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地方高等学校转型发展战略研究”纷纷发言。
鲁昕副部长在座谈会上,对应用科技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课题组的前期工作和大家的发言给予了充分肯定。
鲁昕副部长指出,职业教育是教育结构调整的切入点。
应用科技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一方面是教育必须符合并且服务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教育规律一定要与经济发展规律相适应,一定要服从经济发展规律;另一方面,应用科技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来自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这是由我国发展阶段所决定的,又是一组经济规律,经济规律确定了我们的教育结构要重新布局。
最后,鲁昕副部长提出三点意见:一是深刻认识地方院校转型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提升“大国”变“强国”的服务能力;国际经验证明,国家实体经济竞争力的基础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用科技大学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升级转型,已经到了建立系统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历史阶段;从高等教育实际状况来看,高等教育结构性调整,科学定位到了必须选择的阶段。
二是科学规划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路径。
加大对定位明确地方高校的支持力度,注意力要放在应用科技大学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的类型上;推动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在建设和发展现代职教体系的这一阶段,要尊重经济规律,尊重教育规律,给新建本科院校从“少年”向“成人”成长之路指明正确方向;推动独立学院定型发展,使其朝着应用科技大学发展;明确新设本科院校办学定位,开始就明确其类型定位;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按照区域产业布局,整合成为应用科大学。
三是坚持综合配套改革,推动地方高校转型。
按照《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规划》,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切实转变观念、明确历史使命、完善学校的治理结构、推进产教结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转型促进各级各类教育衔接、加快教师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改革招生制度、加强创业教育、以专业群建设带动转型、加强国际合作和完善配套政策。
在参加应用科技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高校座谈会上,陈锋副司长针对各研究项目组下一阶段的研究重点和时间安排提出具体要求;并就组建应用科技大学联盟事宜作了具体安排。
重点信息:项目组与组长单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上海电机学院、重庆科技学院、东莞理工学院、浙江科技学院、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和黄淮学院分别代表理论课题组、区域课题组和专项课题组(改革指导方案研究组、制度和政策环境研究组、国际合作项目组和转型发展工程研究组)·黄淮座谈会1月9日至10日,教育部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座谈会在驻马店黄淮学院举行,会议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总体部署,进一步推进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提高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水平,邀请12个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和30多所高校负责同志就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进行座谈研讨。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副司长陈锋;河南省副省长徐济超、省政府副秘书长景照辉,省高校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朱清孟;全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理事长、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孟庆国;驻马店市委书记刘国庆,市委副书记、市长武国定,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李宝清,副市长冯玉梅,黄淮学院党委书记杨德东、院长介晓磊等出席座谈会。
鲁昕作重要讲话。
徐济超致欢迎词。
陈锋主持座谈会。
会议认真听取了黄淮学院转型发展工作汇报,河南、重庆、山东等地教育行政部门作交流发言。
会议对黄淮学院转型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鲁昕在讲话中指出,黄淮学院的经验对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第一,黄淮学院的改革实践充分证明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必要性。
黄淮学院升本以来,紧紧抓住河南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机遇,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教室变成了实训室,教研室变成了工作室,学校办学和师生队伍都呈现崭新的精神风貌。
转型发展使学校真正尝到了甜头,学校招生就业呈现进口旺、出口畅的良好局面,本科第一志愿录取率由升本之初的8%提高到了100%,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7%。
黄淮学院探索出了一条中部地区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之路,办出了特色,树立了品牌,走在了全国同类高校转型发展的前列,为其他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具有很强的示范意义。
第二,黄淮学院的改革实践充分证明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可行性。
黄淮学院本科办学的历史很短,是典型的新升本学校。
黄淮学院在办学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难,但通过几年的转型发展,学校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学校综合实力显着增强,由省内排名靠后的新建本科学校变成办学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学校。
总结其经验,可以概括为办学定位明确、领导班子思想认识高度统一、有清晰的改革时间表和路线图、地方政府大力支持等四个方面。
这充分说明,只要坚持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定位,树立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理念,大胆探索和实践,学校发展的路子就会越走越宽阔。
鲁昕指出,省级统筹是推动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关键。
河南省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积极推进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紧紧抓住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战略机遇,努力构建与河南产业结构相适应的教育结构。
山东省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为契机,坚持把本科院校转型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重庆市充分发挥典型学校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地方高校明确定位,坚定不移地走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之路,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探路试水。
我们要充分借鉴各地和各高校的先进经验与模式,尊重和发挥基层学校的首创精神,及时总结和提炼行之有效的做法,积极探索具有各地特色的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路径和模式。
鲁昕强调,要行动起来,扎实推进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改革。
教育部党组高度重视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工作。
转型发展改革试点已列入教育部2014年工作重点。
推动地方高校的转型,既需要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发挥省级政府的统筹权,建立相应的配套政策体系。
要解放思想,加大转型发展的改革力度,明确各项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研究细化配套政策措施,扎实做好省级转型试点工作,加大舆论宣传力度,积极探索一条建设中国特色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的发展道路,切实提高地方高校对产业发展的服务能力水平,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