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应收账款是企业流动资金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企业的应收账款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对企业的资金周转和生产经营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企业在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应收账款管理;问题;对策 应收账款是企业向产品购买方或接受劳务方采取赊销的方式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从而所产生的一项债权性资产,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的资产。赊销是企业为稳定销售渠道、扩大产品销路、减少存货、增加收入而采取的营销手段。尤其当市场前景低迷,竞争加剧时,赊销手段更被频繁使用,随之而来的往往时企业应收账款余额的急剧上升。赊销犹如一把“双刃剑”,在为企业争得市场份额的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了潜在风险。积极而有有效的应收账款管理将有利于企业加快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也有利于防范经营风险,维护投资者利益,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应收账款管理的重要性。

一、应收账款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过量的应收账款夸大了企业的经营成果 我国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当期销售的产品不论是否收到款项必须计入当期收入,因此,由于企业应收账款的大量存在,虚增了账面上的利润,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企业的经营成果,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二)高额的应收账款加速企业的现金流出 企业通过赊销虽然扩大了销售,增加了利润,但是并未真正使企业现金流入增加,反而使企业不得不动用自有的流动资金来垫付各种税金和费用,加速了企业的现金流出。如:企业产生了利润,但实际上并未受到现金,却要以现金缴纳所得税;企业的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资源税及城建税等流转税也是以销售收入为计算依据,即使企业未实际收到现金,也要定期以现金缴纳;实现利润后股利、红利的分配问题也涉及到企业的现金流出。因此,应收账款加速了企业的现金流出,使企业资金紧张的状况越来越严重。 (三)延长了企业的营业周期 营业周期即从取得原材料到销售存货,并收回现金为止的这段时间。营业周期的长短取决于存货周转天数和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营业周期为两者之和。由此看出,过高的企业应收账款资金占用,使企业应收账款回收期变长,延长了企业的营运周期,影响了资金循环,使大量的流动资金沉淀在非生产环节上,致使企业现金短缺,影响工资的发放和原材料的购买,严重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而且也限制了企业进一步投资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增加了企业的机会成本。 (四)影响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企业的流动资产是影响企业资金流动性和短期偿债能力的重要因素。应收账款能否实现,直接影响流动资产的质量。大量的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势必削弱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从而使企业面临严重的财务危机,甚至濒临破产、倒闭。

二、我国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 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分析,美国企业的赊销比例占90%以上,我国企业的赊销比例仅为20%左右,前者大约是后者的4.5倍,然而我国企业平均应收账款占流动资金比重为50%以上,远远高于发达国家20%的水平;美国的企业坏账率是0.25% — 0.5%,而我国企业坏账率是5% — 10%,相差10倍到20倍,差距大得惊人;美国企业的应收账款拖欠期平均是7天,而我国平均是90多天。据专业机构统计分析,在发达市场经济中,企业逾期应收账款总额一般不高于10%,而在我国,这一比率却高达60%以上。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本人认为主要是由我国企业在应收账款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以下几个问题造成的。 (一)应收账款的风险意识与风险评价普遍缺失 大多数企业单纯以利润最大化作为唯一目标,一味追求开拓市场扩大销售,眼睛只盯住市场份额和销售业绩,而缺乏起码的风险意识,对市场存在的风险估计不足。在实际的经营活动中,没有对应收账款进行必要的风险评价,更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赊销制度,对形成的逾期应收账款能否收回、收回多少心中无数。这种片面地以利润最大化作为唯一目标,缺乏对应收账款的风险意识与风险评价的经营理念和经营行为,只能导致对市场风险的忽视和经营的失败,最终会牺牲企业的长远利益。 (二)内部激励机制不健全 有些企业为了调动销售人员的积极性,完成销售任务,往往将工资报酬与销售完成情况挂钩,而忽略了产生坏账的可能性,未将应收账款纳入考核体系。因此一些销售人员为了超额完成销售指标,往往采取赊销、回扣等手段强销商品,导致应收账款大幅度上升。 (三)应收账款的责任管理与责任追究未被重视 在经营管理中,企业只重视制订生产、销售、安全等项目的目标与责任,普遍忽视应收账款的责任管理与责任追究。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过于强调利润指标,忽视企业的现金流量,没有建立必要的应收账款管理目标,没有制订“应收账款回收率”方面的指标。同时,企业没有明确应收账款管理的责任部门。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都知道企业有大量的应收账款或对不上或收不回,但具体该由谁来督办、谁来清查管理并不是十分清楚。这样,既没有建立起相应的规章制度,缺少必要的内部控制;对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无法追究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应收账款管理成为了企业管理的死角。 立赊销客户信用等级档案。另外,要制订合理的赊销方针。企业可借鉴西方在商业信用上的一些做法,制订适合自已的可防范风险的赊销方针。如:有担保的赊销,如果赊欠过期则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如:有条件销售,赊欠期较长的应收账款发生坏账的风险一般要大一些,因些企业可与客户签订附带条件的销售合同,在赊欠期间货物所有权仍属销售方,若不能偿还欠款,企业有权收回产品,弥补部分损失。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制度 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体制是非常重要的,绩效评估指标能指引员工努力的方向。在评价销售人员的业绩时不能仅仅看他创造的销售额,还要结合和他所负责的销售业务挂钩的应收账款回收率、坏账损失率及账款回收速度等指标来综合评判其业绩。业绩好的给予奖金和晋升,业绩不好的要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激励与惩罚并用,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三)明确各部门职责,建立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 首先,合理设置财务会计及销售部门的相关工作岗位,明确授权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约的机制。企业应按照“相互牵制”的原则合理安排从销售签约直至产品出厂的程序,尤其是对大宗、大额的产品销售更应手续严密、程序周全,必须要有企业财务部门的参与,以便进行有效的管理。其次,要建立一个严密而完善的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系统,设立专门机构,配备专职人员,负责应收账款系统控制、应收账款会计分析报告、提出建议并负责执行、应用及有效地提高应收账款的运作系统等工作。对负责应收账款管理的各类专职人员要明确其工作任务,使之各有分工,对每一工作环节设定了衡量其工作好坏的标准,以便每月对其进行严格考核,奖惩结合。 (四)建立定期和客户对账制度,动态跟踪,果断决策 企业要建立定期和客户对账制度。财务部门应协同有关的管理部门对企业所持有的应收账款进行跟踪分析,对于客户比较多的企业,管理部门应该每日打印出会计账上的全部接近到期的应收账款记录,并至少每周将逾期应收账款记录分析一次,提出处理意见。一般情况下,应要求客户还清前欠款项后,才允许有新的赊欠,以防滚雪球式的恶性循环。如果发现欠款逾期未还或欠款额度加大,应断然采取措施,通知有关部门停止供货。 (五)及时清对,严格催收 应收账款发生后,企业应采取各种措施,尽量争取按期回收款项,避免因拖欠时间过长而发生坏账。为此,企业应制定出合理的清催收方法,以保证企业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企业要针对不同的客户关系,采取灵活多样的催收政策。如对远期、近期应收账款清理回收缓慢或清理陈账未动的区域,应限制或拒绝再次销售,并加强催收力度;对有偿债能力却不履行偿债义务,人为发生的赖账,应在诉讼有效期内运用法律手段来解决,以避免丧失追诉权,造成坏账损失;对欠款对方确实无力支付的,企业可以在了解其抵债物品的价格、质量和销售的情况下,采取物资抵款,也可以实行商业票据,另外企业也可与其进行债务重组;对能在约定期限内偿还货款的客户,可以给予一定的折扣优惠,鼓励客户及早偿还货款。 (六)采取应收账款融资以减少风险、增大收益 应收账款融资主要有三种方法:抵借、让售、证券化。 1、应收账款抵押贷款,即企业将应收账款作为贷款的抵押品,从客户那里得到付款后再到借款机构还掉贷款。这种融资方式并未转嫁应收账款的风险,但对于急需短期资金的企业以及那些筹集资金较难的中小企业来说,不失为利用应收账款筹资的一种好方法。 2、应收账款让售,即企业把应收账款的所有权让给银行或代理商,由他们直接向客户收款。企业通过转让应收账款,既融通了资金又避免了风险,且可以降低坏账损失,正是一种迅速发展的融资方式。 3、应收账款证券化,是将应收账款直接出售给专门从事资产证券化的特设信托机构(SPV),汇入SPV的资产池。经过重组整合包装后,SPV以应收账款为基础向国内外资本市场发行有价证券,根据应收账款的信用等级、质量和现金流量大小确定所发行证券的价格。我国应研究借鉴国外经验,积极推行应收账款证券化,使企业更好利用应收账款融通资金。

参考文献: [1] 王玥. 我国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问题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7,(20). [2] 张莹,孙长江. 浅析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渔业经济研究, 2007,(04). [3] 刘明, 游樱. 浅议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24). [4] 马浩. 浅议我国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业月刊, 2008,(09). [5] 姜小兰. 浅析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西轻工业, 2008,(0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