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三章-II 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第三章-II 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二)过氧化氢的催化分解: p型半导体活性最高,其次n型半导体,活性最低为绝缘体: Mn2O3 > PbO > Ag2O > CoO > Cu2O > CdO >> ZnO = MgO > -Al2O3
(三)CO的催化氧化
1)p型半导体NiO为催化剂:CO吸附变成正离子是速控步。
2)n型半导体ZnO为催化剂:O2吸附变成氧负离子是速控步。
或:ZnO在空气中加热失去氧,变成缺氧的 非化学计量。 2Zn2+ + 2O22Zn + O2
n型半导体的施主能级靠近导带;其Fermi能级在施主能级 和导带之间。
Zn++过量的ZnO
过量的Zn++拉住一个自由电子在附近,形成eZn++,e称为准自由电子。 准自由电子是ZnO导电性的来源。
间隙原子“eZn++”称为施主,此提供电子的附加能级成为施主能级。
导带
特点
EC EF 价带 ①易接受电子的杂质掺入;② 在禁 带出现受主能级;③ 受主能级从价 带接受电子,价带产生正穴。 例:Fe3+掺入到FeO。
或:NiO在空气中加热得到氧。 2Ni2+ + 0.5O2 2Ni3+ + O2在禁带中出现受主能级Ni3+。
E受 EV
e
+
P型半导体
p型半导体的受主能级靠近价带;其Fermi能级在受主 能级和价带之间。
3)在一定条件下,导电性质可能变成影响活性的主要因素,但 催化剂的活性和导电性质之间也不一定是简单关系。
4)有些情况下,催化剂活性与催化剂非化学计量比组成相关。 如NH3在CuO和NiO上的氧化,活性与氧化物中过量氧存在线
性关系。
小结
• 对于给定的晶格结构, Fermi 能级 Ef 的位置对 于它的催化活性具有重要意义。 • 故在多相金属和半导体氧化物催化剂的研制中, 常采用添加少量助催化剂以调变主催化剂Ef的 位置,达到改善催化剂活性、选择性的目的。 • 将催化活性仅关联到 Ef位置的模型过于简化, 若把它与表面化学键合的性质结合在一起,会 得出更为满意的结果。
O2(气) O2(吸) O 2 -* 2O-* O2-为晶格氧或表面氧离子。
2O2-*
②氢
两种化学吸附形式:快,弱化学吸附,可逆,低温占主导; 慢,强化学吸附,不可逆,高温占主导。 可逆吸附: ZnO + H2 H H
Zn-O
或:
ZnO + H2 不可逆吸附: H2 + M2+ + O2-
H-
H+
三、半导体氧化物上化学吸附的特点
1. 两种以上的吸附部位 阴离子,金属阳离子的不同变价。 如:Cr2O3/载体,Cr3+是加氢和脱氢反应活性中心, Cr5+是化学吸附中心和催化聚合反应活性中心。
氧化物的氧离子则是含氧化合物的强化学吸附位。
如:CO2与氧化物中的O2-以碳酸根的形式化学吸附: CO2 + O2CO322. 慢吸附与快吸附 慢吸附为主,快吸附少见;与金属上的情况不同。
3.吸附质点的电荷符号
化学吸附一般会在半导体表面引起电荷出现;吸附 质和吸附剂的性质都会对表面电荷的符号产生影响。
H2在ZnO(n型半导体)表面吸附,吸附活性中心为Zn2+,气体
以正离子形式吸附,Zn2+变为Zn+和Zn。ZnO表面上Zn2+数目较 多,所以吸附量也较大; H2在NiO(p型半导体)表面吸附,表面上的Ni3+为吸附中心, 吸附后Ni3+变成Ni2+。由于表面Ni3+数目不多,因而吸附量也很 小。 利用半导体吸附前后物理性质变化可以推测吸附分子的状态。
Zn2+-O2HM+ + OH-
表面的OH-在加热时分解而生成H2O,同时留下一个阴离子 空位,而相同数目的阳离子还原成原子。
③ CO
可逆化学吸附; 不可逆化学吸附 CO + 2O2CO32CO32- + 2e CO2 + O2-
CO不可逆吸附伴随着氧化物的金属离子还原成原子: CO……M2+ + O2-
半导体氧化物的分类
在空气中加热的效果 类别 失去氧 得到氧 n型 p型 例 ZnO, Fe2O3, TiO2, CdO, V2O5, CrO3, CuO NiO, CoO, Cu2O, SnO, PbO, Cr2O3
二、半导体催化剂的导电性质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一)N2O的分解: 2N2O 2N2 O2 分解步骤: N 2 O e N 2 O
*
H2C-CH-CH2 + 0.5H2
*
*
Ⅱ烷烃
烷烃在过渡金属氧化物上的化学吸附被认为是非 均裂的离解吸附。
但,Herington和Rideal认为烃在氧化物表面的吸 附与在金属上相似,是与氧化物的金属离子键合。
Ⅲ炔烃
在金属氧化物上,已经提出的吸附态有:
5. 绝缘体氧化物上的化学吸附
绝缘体氧化物既不能化学吸附氧,也不能化学吸 附氢或一氧化碳。(?) 绝缘体氧化物能与H2O和其它极性分子反应,如: Mx+ + O2H2 O
M + CO2
CO32-
④ CO2
可逆吸附, CO2 + O2-
⑤ 烃类 a) 两种吸附机理:弱、可逆吸附,低温发生; 强、不可逆吸附,高温发生。 b) 表面吸附质点带正电荷; c) 烯烃比饱和烃易吸附,在金属氧化物表面,烯烃基 本上作为施主吸附在金属离子上。
Ⅰ烯烃
烯烃在过渡金属氧化物表面上的化学吸附一般 比在金属表面弱。
绝缘体
各种固体的能带结构
• 半导体的能带结构是不迭加的,形成分开的带, 价带,空带→导带,禁带(能量宽度为Eg )。 • 金属的Eg为零,绝缘体的Eg很大,各种半导体的Eg 居于金属和绝缘体之间。 • n-型半导体 ZnO ;施主能级 ―提供电子的附加能 级 (靠近空带 ) • p-型半导体 NiO ;受主能级 ―空穴产生的附加能 级 (靠近价带 ) • Fermi能级Ef 。Ef越高电子逸出越易。本征半导体, Ef在禁带中间;n-型半导体,Ef在施主能级与导带 之间;p-型半导体,Ef在受主能级与满带之间。
MoO3-Bi2O3,MoO3-SnO2等,也可以由可变价态的单组分氧 化物构成。
例:丙烯催化氧化制丙烯醛, 反应前气相氧为:O218, 催化剂Bi2O3-MoO3的氧为: O16; O2
CH2 CH CH3 CH2 CH O2 CO2 O2
CHO
CH2
CH O2
CH3 CO2
O2
CH2
CH O2
2O O 2 2e
从催化剂中取电子 给催化剂电子
p型半导体活性最高,其次是绝缘体,n型半导体活性最低。
N2O在p型半导体(如NiO)上分解时,则p型半导体的电导率增 加;在n型半导体(如ZnO)上分解时,则n型半导体的电导率 下降。这是因为分解反应第一步从催化剂中取走电子,形成表 面O-负电荷层。 分解反应第二步是速控步骤。这步反应是把电子给催化剂。n 型半导体是导带中电子导电,p型半导体是满带(其实不是满 带)中空穴导电,一般而言,满带对应的能级低于导带对应的 能级。因此n型半导体的导带能量比p型半导体的满带能量高, 所以p型半导体比n型半导体更容易接受电子,有利于速控步骤 的进行。
导电率 /Ω-1cm-1
载流密度数目
高达1035
/㎝ 3 禁带宽度 /eV 化学类别
1022~1023 1010~1021 0.16~3.6
低温时 金属
化学计量氧化物 (a) 本征 金属与合 如MgO, SiO2, 金 (b)非本征 Al O
2 3
物质按能带结构分类
本征半导体
n-型半导体
p-型半导体
例:乙烯在低温低压聚合催化剂氧化铬上的化学吸附是 与表面的聚合活性中心Cr5+以π键键合 CH2 =CH2 * 在遮盖率低的金属氧化物表面,烯烃也可能解离吸 附。如:丙烯在钼酸铋上吸附时,借金属离子临位的负 氧离子脱去一个α氢,形成烯丙基吸附态。 CH CH3-CH=CH2 + * 或:CH3-CH=CH2 + *-* CH2 CH2 + 0.5H2
-Mars-Van redox mechanism
还原-氧化机理:MVK机理
萘在V2O5催化剂上氧化: 1)萘与氧化物反应,萘被氧化,氧 化物被还原; 2)被还原的氧化物与气相氧反应 回到初始状态。 MVK机理认为是氧化物晶格氧为活 性氧物种。
MVK机理对催化剂的要求: 1)需要两类活性中心,其中之一能吸附反应物分子,另一个必 须能转变气相氧分子为晶格氧; 2)必须含有可变价金属离子。通常由双金属氧化物组成,如
Ec — 空带最低能级; Ev — 满带最高能级; △E — 能量差。
最低空带和最高满带间有较宽 的禁带,满带电子很难激发到 空带中。
③ 半导体
本征半导体: EC EV e e e
导带
EF 价带
导电性源于结构中电子、空 穴两种载流体,化学结构的固有 特 征 。 如 : Si 、 Ge 、 GaAs 、 Fe3O4、Co3O4等。本征半导体无 催化活性。
4. 一些气体在氧化物上的吸附
① 氧总是以负离子的形式吸附,吸附的氧的存在形式 有O2-*,O2-*,O-*,O3-* 等; 例:2Ni2+ + O2 2 (O-……Ni3+)
Zn + 0.5O2
Zn2+ + O2-
在MgO上发现了O3-的顺磁共振谱;
在MoO3-Al2O3或MoO3-TiO2上吸附氧时,表面上的 O2-与O-的数量随温度而变,温度升高O2-信号减弱,O信号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