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新经济降临
1.拥抱集群:去中心化的力量
2.回报递增:胜利连着胜利
3.普及,而非稀有:丰富产生的价值
4.追随免费之道:唯有慷慨才能在网络中胜出
5.优先发展网络:网络繁荣带来成员繁荣
6.不要在巅峰逗留:成功之后,回退
7.从地点到空间:制造巨大的差异
8.和谐不再,乱流涌现:找寻失衡状态下的持续性
9.关系技术:始于技术,成于信任
10.机遇优于效率:与其解决问题,不如寻求机遇
结语 财富无处不在
新经济降临
导读:从地球生物的进化历程来看,先后经历了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神经元细胞到各种各样的生命形态。其中球形的单细胞和多细胞只有相互接近才能协调功能,但是神经元细胞的出现却使两个、多个细胞即使相隔一段距离仍能相互进行信息联系。在此基础上,生命开始拓展出无数的功能、形态。
今天,无数大大小小的硅芯片就相当于人类的神经元,通过互联网将人、组织、企业超越时空地联系起来,从而给整个人类社会结构、商业、经济拓展出无限的可能性。
作为全书序言,核心问题是:什么是新经济?它有什么显著特点?这种特点催生了哪些变化?
1
随着科技不断推陈出新,我们正进入一个新经济世界:在这里,计算机体积越来越小,而通信交流却不断增多,数字科技和媒体最终都是为通信服务,通信已经不再仅仅是经济的一部分,通信就是经济。
新经济是关于通信的经济。通信成为社会、文化、人性、自我认知以及所有经济体系的基础,这也是网络如此重要的原因。
新经济有三个显著特点:首先,它是全球化的;其次,它注重无形的事物,如观点、信息、关系等;第三,它还紧密地互相连接。新经济的这三个属性催生了新的市场定位和社会形态,那将是一个深深植根于无处不在的网络的社会。
2
现实生活无时无刻不显示出:我们生活的硬世界正在被不可逆地软化,关键是那些统领软世界的基本法则将很快地统治硬世界。
要想站在时代前沿,你就必须懂得软世界(如无形的、媒体的、软件的、服务的世界)是如何运作的——网络是如何发展壮大的,交互界面是如何聚焦人们的注意力的,社会的多样化是如何推动价值的,然后将这些原理应用于硬世界(如现实的、物质的、钢铁石油以及艰苦劳动的世界)。
如果你想去探究你所处行业的未来,就把它想象成一个完全围绕软世界而建的商业世界,即使目前你仍视它为建立在硬世界的基础上。
3
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即将目睹一场建立在关系和技术基础上的实体经济大爆炸。耕作、运输、水暖作业等传统工种仍会存在,就像单细胞生命依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一样,但是,农民的经济以及其他经济将会以各自的形式服从于网络的逻辑。
正如我们看到的,一个美国农民,曾经的农业时代的英雄,现在坐在拖拉机上的移动办公室里,里面有空调、电话、卫星GPS定位设备,以及地表上各种各样复杂的传感器。在他家中,计算机连着网络,源源不断地接收气象信息、世界粮食市场行情、他的银行账目、土壤湿度、数字地图以及他自己的资金流动报表。不错,他要亲自下地干活,但是他的主要劳动都发生在一个网络经济的世界里。
由此,本书阐述了萌芽中的新经济秩序的十大重要准则。这些准则都是这一新领域的基本原理,适用于一切企业和行业,不仅仅局限于高科技行业。
以往发生的经济变革告诉我们一个值得借鉴的经验:遵循新规则的人会发达起来,而忽视它的人会一无所获。
准则1 拥抱集群:去中心化的力量
导读:随着芯片越来越小,成本越来越低,它们已经融入到我们身边的一切事物之中,万物互联已经不再是梦想,而逐渐成为现实。当大量单一功能的元件,以合适的方式连接起来以后,奇迹就会发生。同样,通过网络去聚集社会底层民众的力量,就会产生群体智慧,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得以高效实现。
核心问题:看似单一、微小的元件被广泛互联以后,会爆发出怎样的集群力量?我们如何去引爆这种力量?
4
网络即未来。
我们的社会机制,特别是新经济机制,将逐渐服从于网络的逻辑。了解网络的运行方式将会是理解新经济运作的关键。
任何网络都有两个要素:节点和连接。在这一逐渐成型的网络中,节点正变得越来越小,而它们之间的连接却越来越多,越来越强。硅晶片上的微观世界和网络连接所形成的宏观宇宙,这两大物理领域共同构成了新经济理念交流激荡的母体。
5
今天,随着硅芯片的尺寸渐渐缩小到肉眼几乎不可见的程度,它的成本也降低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意味着它最终会融入到我们身边的一切事物中。世界上每年要生产出十万亿件物品,终有一天,每一件物品都会携带一片薄薄的芯片。
万亿个像蜂巢一样相互连接的简易芯片是整个世界的硬件基础,而构建于其上的软件体系正是网络经济。
将细碎物件相互连接的伟大之处在于,它们自身不需要很复杂,它们本身不需要语音识别、人工智能或者专家系统。网络经济依赖的是简易信息连接成集群时产生单一功能的元件,它们以合适的方式连接起来,奇迹就会发生。
大量单一功能聚合可以形成智慧,这是最可靠的方式。
6
曾经连大型计算机都束手无策的数学问题现在已经可以通过一大群小型计算机来解决了。任何过程,即使是最庞大费力的过程,都可以通过自下而上的集群思想来解决。利用集群力量是为了在日益嘈杂的环境中得出优异的表现。
但是完全听任最底层的摆布并不是集群效应的宗旨,如果没有来自顶层的指导和管理,自下而上的控制方式会在面临很多选择的时候停滞不前。在企业里,领导层是监督的力量;在社会网络中,政府要尽监管的职责;而在技术的网络中,依靠的是标准和规范。
从现在来看,拓展底层力量的能力范围会比关注顶层的作用获得更丰厚的收益。在点对点的互联网上有百万级的用户(备注:作者写作本书时互联网的用户规模),以最少的管理、最大数量的连接,他们所能完成的事情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我们还不知道去中心化的极限会是什么。
7
在未来的十几年中,新经济带来的巨大利益在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对分权式和自治式网络的开发和利用。
我们首先给每一件物品都嵌入芯片,然后把它们连接起来,接着把全人类都连接起来,再把对话的范围扩大,把整个世界和世上所有物品都囊括其中。我们要让物联网最大可能地自治,只在需要的时候进行监管。我们在这个相互连接的母体里交流和创新,这个网络就是我们的未来。
8
把握准则1的策略:
· 让技术隐形。工业革命是成功的,因为它的大功臣——电机,已经隐身在我们的生活中了。如果信息革命能成功,那么单独的台式计算机将慢慢消失。芯片、连接线和各种看得见的接口都会逐渐地融入到环境中,除非它们出现故障,否则我们不会感觉到它们的存在。如果说技术成功的标准是让人们对它们习以为常,那么最好的长期策略就是去开发那些最终会与我们的生活融为一体的产品和服务。
· 如果它不是活的,就去激活它。没有什么东西能逃过芯片的融合,所有的东西都能够被智能化,甚至在芯片的价钱还没有便宜到一文不值的时候,物品仍然能够被集成到系统中,就好像它们是活的一样。
· 如果它还没有互联,就让它互联。
· 传播知识。用最少量的数据来保持系统的各个部分都能意识到彼此的存在。我们要实现机器间的对话,系统中的信息需要更多的横向流动、向外流动、相互流动,而不是都流向系统中心。
· 如果不能实时运转,那就离死期不远了。大自然永远是实时地作出反应,几乎没有例外。商业经营更是如此,集群需要实时通信。在网络经济中,往往只有实时的或者接近实时的数据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 相信人海战术是王道。一个拥有百万节点的网络肯定与一个只有几百个节点的网络大不相同,就像两个完全不同的物种——大象和蚂蚁。
· 尽全力做“更多”。当小东西变得多了的时候,它们在价值上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蚂蚁已经告诉我们,如果相互之间能够沟通连接,再小的东西也可以大有作为。
网络经济的游戏规则就是,去发现那些曾经因为太小而被我们忽视的事物,让它们用最合适的方式去拥抱集群。
准则2 回报递增:胜利连着胜利
导读:一个生物学现象可以很好地展示什么是指数级增长。夏天的池塘上漂浮着几片荷叶,每过一天,荷叶的数量就有所增加,人们以为它会慢慢生长。不经意间,荷叶逐渐盖住了池塘水面的1/8,第二天,人们发现荷叶已经盖住了池塘的1/4,第三天,荷叶覆盖了整个池塘的1/2,又过了一天,人们突然看到整个池塘已经布满了荷叶。
在今天的商业经济环境中,我们看到了类似的现象:不论是美国的硅谷,还是中国的互联网市场,都一再上演着强者更强的模式。成功的创业公司会吸引更多的资本和技术,而源源不断的资金和技术注入又会吸引到更多的创业公司加入,真可谓:一步领先,步步领先。
核心问题:网络经济的增值模式是什么?这种模式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如何利用好这个模式成为胜利者队伍中的一员?
9
网络世界奉行它自己的逻辑。当我们把一切事物相连以后,奇妙的事情就发生了。
数学家认为,网络价值之总和会随着网络用户数的增长以平方的速度增长。换句话说,如果网络中节点的数量以算术级的速度增长,网络的价值就在以指数级(备注:就像n²)的速度增长。新网络用户的加入会使所有用户的价值都得到提升。
n²的神奇之处在于,每增加一个新成员,就会增加很多连接,价值也就越大。这种情况在工业世界是不会出现的。
网络经济的价值从数学原理上就注定会爆炸式增长,这一现象是发明了“以太网”这一局域网络技术的鲍勃·梅特卡夫首先注意到的,他构建了网络逻辑的第一个重要定律——梅特卡夫定律:网络价值等于n的平方,即网络的价值随着用户数量的平方值的增加而增加。
10
这种少量投入被迅速放大的网络趋势又引出了网络逻辑的第二个重要公理——回报增值定律:随着网络用户的增多,网络的价值在迅速膨胀,而这种价值的急速膨胀又吸引来更多的用户,产生了复合性的效果。经济学家布莱恩·亚瑟将这种现象称之为“回报递增”,即“领先者会步步领先,而失去先机就会失掉全局”。
在工业经济中,成功往往会自我设限,它遵循回报递减的原理;在网络经济中,成功是自我增强的,它遵循的是回报递增的原理。尽管两者都依赖于经济的正向反馈循环,但它们却有两个不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