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 夯实中职学校德育根基 0刘高宏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但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中等职业学校普遍遇到 招生难,在校学生难管理的问题。目前,各个中职学校都在进行德育方式改革和探索。笔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 是中华民族教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资源,也能够对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让优秀 传统文化走进中职校园,将会开创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新途径。 关键词:传统文化中职教育德育管理
一、
加强中职学校学生德育教育的迫切性 学校入学的学生已不仅仅只是文化基础差,而是相当~部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多元文化思想对中国文化 分学生日常行为表现较差,心理和身体的承受力差,自信 产生了一定的冲击,致使部分青少年的道德缺失、精神贫 心不足,缺乏学习动力,没有生活目标,法纪观念、劳动 乏。同时,随着国家教育结构的调整,大学、普高持续扩 观念、勤俭节约观念和集体主义观念淡薄,是非、善恶、 招,加之现实社会中对人才的使用上出现了盲目追求高学 美丑界限不分,爱慕虚荣、奢侈浪费、不讲文明礼貌、不 历的现象,使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形势越来越严峻,生源 讲卫生及损坏公物、破坏环境现象较为严重。面对目前中 竞争日益激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素质每况愈下。中职 职学生的素质状况,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者,必
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实践型教学最终的衡量者是社 安排下,对自身需要学习的知识灵活安排、合理摄取、高 会。根据评价能够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引起学生对实 效吸收。 践教学的重视,改变学生学习态度和方法。 建立共同交流和讨论的网上平台,让学生和学生、学 (三)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建构 生和老师都能够针对学习中的问题自由地发表意见,展开 多媒体技术是一种能够把超文体、图形、图像、动 讨论。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同 画、声音等多种信息结合在一起,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 时教师能够在讨论中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 理和控制的技术。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活动中,文 学方法,完善教学内容,进一步完善教学效果。 字、图像、声音的一体化能够使教学内容具体化、直观 在对外汉语文化类课程教学模式的建构中,教师要把 化、生动化,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 以上三种模式有机结合在一起,互为补充,从根本上提高 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多媒体教学在文化类课程中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文 化类课程具有多样性、时代性、历史性和社会性等特征, (本文为湖北文理学院校级教研项目,项目编号:
一些教学内容首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得到简化, JY201O1 3。)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书本、网络等各种资源,将图像、音频 与传统的文字材料更好地加以整合,制作适合本专业学生 参考文献: 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的高质量课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提 【1】崔军.高校研究型教学模式及其教学活动探析….高等理科教 高教学效率。 育,2008,(1). 教师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供网络学习资源。对外 [2】冯莉.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方法探析——以《新闻 汉语专业文化类课程的知识涵盖量和辐射量较大,对学生 采访与写作》为例IS].东南传播,2011,(11). 的中西文化知识储备都具有较高的要求,学生现有的知识 【3]徐才毅.新时期多媒体教学手段浅析….经营管理者,2O1 3, 水平和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提供给学生相关课程的 (14). 精品网站、教学视频、题库和专题资料等网络学习资源, 既作为课程预备知识的参考,也作为课程内容的巩固和扩 充: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权,让 他们能够结合自我个体情况,在教师总体统筹教学进度的 (刘伶俐襄阳湖北丈理学院文学院441 05 3)耋 委
主 ……星 教鳓 须站住』力史的高度,认清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面临的新 肜势,以战略性的眼光重新认识德育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既要从社会需求出发强调德育的重要性,也要看到学生的 自我发展对德育的需求,把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 责任感和紧迫感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积极探索有针对性、 有实效性的学校德育工作新路子。 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中职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伴随着 中华民族的历史演进历程不断发展起来的,充满着哲学思 理,对人生价值、社会伦理的思考有其独到的见解,体现 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这些具有鲜明民族性的精神,对 全面提高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 卜分重要的作用。 (一)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全面提高中职生的 思想道德素质 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提高,是中职学校德育的 根本目的。传统文化中对道德教育大致上可归结为:一是 注重整体精神,强调为社会、为民族、为国家的爱国主义 思想;二是推崇仁爱原则,倡扬厚德载物和人际和谐;三 是重视人生价值,强调个人在家庭人伦以及社会关系中的 义务:四是追求精神境界,向往理想人格;五是重视修养 践履,强调道德主体的能动作用。因此,在中职学校德育 教育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是把思想道德素质的 养成和科学文化素养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的有效途径。 (_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中职学校德育 教育的吸引力、渗透力 长期以来,中职学校对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存在理想 化、空泛化、形式化的缺点,抽象枯燥、脱离实际。写在 纸上、贴在墙上、挂在口头上,青少年只知道一点空洞的 大道理,对最起码的道德要求却不清楚,不实行,甚至认 为微不足道,不屑于实行;不能判断现实生活中丑恶的东 西,有的甚至还受到社会上丑恶行为的影响,精神空虚、 行为失范,拉帮结伙,校园暴力,有的甚至走t违法犯罪 的歧途。这不能不说是思想道德教育的失败。如何提高中 职学校德育的吸引力、有效性,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一个重 要课题。而以传统文化为载体,从一个方面为解决这一问 题提供了答案,因为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道德教育的内 容,诸如:在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上,“天下兴亡,匹夫有 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在个人与 他人的关系 , “与人为善”“诚信待人”“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等;在个人自身修养上,“志存高远”“自强 不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慎言 力行”等;而且把个人、集体、国家联成一体, “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样一种道德价值体系,在别的 国家是很少见的。由此可见,传统文化具有覆盖面广,渗 透性强,影响持久以及形象、生动、主观等特点,将传统 文化寓于德育内容之中,会使德育教育更生动活泼,更易 为学生所接受,在学jJ优秀传统义化的M时,学 小 I 不觉中受到其内容的熏染,这就扩大了学校教育的影响, 使其作用在最大范围内得到全面实现。 (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也是新时期党和国家对青 少年教育的总体要求 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 方针。胡锦涛总书记在发言中指出: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 族的根基和灵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懈 动力,是海内外无数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国家中长 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我国职业 教育今后10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它要求以“促进学生健 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所以,职 业学校必须强化质量意识,保证学生“学得好,就业好, 发展好”,“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 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 育”。中职学校德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在中职 学校德育中的作用,用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品德美、艺术 美、行为美,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夯实思想道德 基础,形成道德行为规范。 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加强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 重要途径 (一)学校要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放在重要 的位置 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浩如烟海,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修为 和精神,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源泉,所以传承传统文化是每 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中职教育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 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爱、自强 等民族精神,就必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 化,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学校教职员工尤其是管理者要更 加清醒地了解、认识传统文化,取精华,去糟粕,弘扬优 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结合学科教学,特别是语文学科教学 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熏陶感染、 潜移默化的功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精选范围,构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体系 (教育内容) 传统文化涵盖的内容丰富多彩,我们不需要让学生 都有涉猎,而应根据德育教育目标的指向性有步骤、有计 划地精选内容。要有效地进行学生道德教育。一是主要选 用《三字经》《弟子规》和《颜氏家训》等教材,使学生 明白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二是选择《诗经》《道德经》 《大学》《中庸》《学记》《论语》《菜根潭》中的有关 章节以及包含中华传统美德的诗赋,让学生在诵读中学 习、理解、自省,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 强传承民族文化、提高道德素养的自觉性;三是依托中职 语文课本中一些文质兼美的文言诗文和近现代诗文,充分 挖掘和展示课本中的各种传统文化因素,并广泛而有选择 地向课本外辐射,充满激情地讲,浅显明白地教,让学生 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传统文化,避免了空 洞的说教,激活了学生自主发展意识。 (三)学校建立健全德育教育体系 首先,学校要有一个健全有效的组织机构,保证德 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 组长、其他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 制定相关工作计划、组织实施、协调保障和检查落实等工 作,确保德育创新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 其次,打造一支教工德育工作团队,提高学校德育 质量 学校应通过对教职工培养训练,让他们了解中国传 统文化中关于立志、修身、勉学、处世、治家、忠孝等方 面的经典章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正确人生观和 价值观,掌握一定的教育方法,使教师能很好地履行教书 育人的职责,从而形成一支具有良好道德修养,有独立德 育工作能力的师资队伍。只有当师德工作做好了,学生德 育工作才会有基础。只有教师系统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的精髓,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 利,自尊自律,言传身教,才能对学生的道德规范、行为 习惯形成积极影响,更好地矫正和规范学生行为。才能以 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 导者和引路人。 第三,学校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和考核机 制。学校德育领导小组要真正对德育工作起到领导的作 用,每学期开始部署学校德育工作,根据不同年级确定优 秀传统文化教育重点,如新生入学强化教育、在校生的日 常行为养成、孝道感恩教育、毕业班的职业道德教育等, 这些重点应该内容翔实,形式多样,涵盖学生入学到毕业 离校的德育工作全程,每个教学班按统一部署德育的组织 实施,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在活动中感受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之魅力所在,感受人文情感和关怀。同时,为使 弘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工作长久有效地开展,确保工作 落到实处,必须有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每月召开一 次德育工作会议,对德育工作有布置、有落实、有检查、 有交流、有总结、有提高。要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 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要建立对学生品行优劣 记录的档案袋,根据记录,定期评选道德明星,给予道德 明星精神和物质奖励,优先推荐就业等鼓励政策。争取 “不求人人优秀,但求人人进步”。 (四)营造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 校园环境是陶冶情操、美化心灵的信息源。学校要 把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与校园环境建设相结合,营造环境 育人的德育氛围。一是在学校教室、教学楼、宿舍墙壁、 楼道上设置传统文化中关于立志、修身、勉学、处世、治 家、忠孝等方面的经典章句标语、图片、宣传画等,用先 贤事迹和名言鼓励学生,用高雅文化陶冶学生。二是在校 园广播、橱窗开展“道德古训专栏”“中国文化遗产” 教嬲 等专栏,每周更新内容,突出传统的和谐儒雅的“人境互 动”,让文化在校园飘香,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创建 整洁、有序、优雅、健康的校园环境,使学生时刻感受到 修身的人文氛围,为学生道德的发展提供导向。 (五)以传统文化为支撑,深入开展系列教育活动 学校要结合中职学生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 化活动,让传统美德植根学生心灵,让学生学会做人、学 会做事、学会求知并化为具体行动。一是中职学校没有升 学压力,学校结合学科特点,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全面 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同时,学校围绕中国传统文化教 育,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形成理论体系,学生通过课堂 系统学习,能更好地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继承和发扬 传统的美德、良好的风范、高雅的情趣、昂扬的气概、坚 韧的意志、顽强的的追求,逐步形成“明理厚德”的德育 体系。二是学校每年有计划的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传 统美德教育活动、届次化的“诵经典、明礼仪、践行动、 塑形象”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和以传统节日、法定假日、 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革命领袖、民族英雄、杰出名人等 历史人物诞辰和逝世纪念日为契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让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开展感恩教 育,让学生学会感恩;开展礼仪教育,让学生真正做到知 书达礼;开展诚信教育,让学生养成诚信美德。三是学校 积极拓展家庭和社会教育资源,特别是家庭方面,定期召 开家长会,充分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和方式,加以开拓和创 新,形成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落 实传统文化教育。 总之,要抓好中职学校学生德育教育,一定要认识到 传统文化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充分挖掘传统文化思想资源,弘扬中华美德。加强对学生 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去构建学生的品 德美,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去培养学生的才能美,用优秀的 传统文化去铸造学生的行为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