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历史演变的角度看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从历史演变的角度看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从历史演变的角度看电脑职业教育的发展
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大事记
纵观历史,我国现代形式的职业教育起源于l9世纪60年代,至今已
经走过140多年的发展历史。而新中国建立之后的前50年,我国的职业
教育也已经有了三次发展的高峰:一次是1965年,一次是1998年,还有
一次是2005年。
19世纪60年代,清末“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展开,宣告了
中国现代职业教育开始萌芽。
1950年,我国第一所新型工农速成中学——北京实验工农速成中学
创立,标志着新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拉开序幕,也为新中国建设和发展培
养了第一批建设者和管理人才。同年12月,政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有
计划、有步骤地举办工农速成中学和工农干部文化补习学校。
1958年,半工半读学校在全国各地兴起。1958年5月27日,第一所半
工半读学校在天津国棉一厂诞生。随后,春和织布厂、飞龙橡胶厂等一
批工厂也陆续办起了全厂性半工半读学校——对技能的需要日趋明显,
这也是职业教育在新中国初期发展迅速的表现。
1960年,第一所广播电视大学创办。1960年3月8日,北京广播电视
大学成立。它是中国第一所全国性的电视广播大学,是北京市运用广
播、电视、音像和印刷教材等多媒体进行远距离教学的开放性综合性社
会大学。这也是中国远程教育的开端。
1962年,首钢办起职工子弟校。在“全党全民办学”和“两条腿走
路”办学方针的指导下,全国各地的厂矿企业都纷纷办起了学校。首钢
矿业公司1960年便办了自己的职工子弟学校。到1965年的时候,新中国
的职业教育第一个高峰也宣告来临。
1978年4月22号,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讲话
中提到一个关键点:让教育事业的计划成为国民经济计划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其中,特别是要扩大农业中学、各类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
的比例,要加大职业教育的比例。这也是全国教育工作最高会议中,第
一次将职业教育改革作为重点阐述。

1981年,自学考试在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和辽宁省试点。这是
中国职业教育的又一个里程碑,从此,一种与学校教育不同的新制度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在中国诞生。这也标志着中国职业教育进入
了一个日趋成熟的发展时期。
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要“调
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1988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出台,标志着改革
开放后的中国职业教育又将迎来一次高峰。
1991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这也
是国家第一次将发展职业教育的文字写进红头文件,从此职业教育发展
速度再次加速。
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颁布。该法的颁布,使得职
业教育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确保其重要地位。与此同时,中国政府还对
职业教育予以资金支持。
2005年,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
确提出,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当前和今
后一个时期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明确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这
一年,对于我国的职业教育而言无疑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职业教
育又迎来了新世纪的又一个高峰。
职业教育发展的又一个春天
在世纪之交,我国职业教育经历了一段调整之后,进入到一个新的
发展阶段。2002年、2004年、2005年,由国务院或经国务院批准连续召
开了三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两个关于职业教育的决定。中
央重申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加大了经费的投入,出台政策来扶
持,职业教育形成了又一个发展高峰。这就是建国以后的第三个高峰,
也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一个发展阶段。
作为历史上最好的发展阶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党和政府空前重视职业教育,把职业教育发展作为我们国家经
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也作为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2005年之
后,除了定位上有了新的变化,国家同时还采取了两大重要举措,一个
是加强职业教育的基础能力建设,在“十一五” 期间拿出100亿用于实
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县级职教中心建设计划、示范性职业院
校建设计划和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另一个是建立、完善中等职
业学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从2007年秋季入学开始,每年政府至少要拿
出164亿资助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使所有来自于农村的职业学校的学生
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都能够在一、二年级的时候享受到每学年
1500元的基本生活补贴。
二是职业教育规模达到历史新高。以2007年数据分析,中职学校数
14832所,年招生突破800万。在校生接近2000万。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
职业教育的学生规模已经分别占高中阶段教育和普通本专科高等教育总
规模的近一半。
三是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思路更加清晰,在发展方向上明确了坚持
走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之路,在办学方针上明确了以服务为宗旨,以
就业为导向,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明确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在教学方
面明确了“两加强”,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实践操作能力的
培养和训练。

新华电脑教育,中国电脑职业教育的一朵奇葩
1988年,新华电脑教育的前身——安徽省高校培训部在合肥成立。
借着国家政策的东风,发展迅速,1990年改名为“安徽新华电脑专修学
校”。短短3年间,南京新华电脑学校、北京新华电脑学校、贵州新华
电脑学校、江西新华电脑学校、长沙新华电脑学校和云南新华电脑学校
相继成立,转眼间,新华电脑教育已经在全国16个省市扎根,为社会不
断输送大量优秀人才,而贵州新华电脑学院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贵州新华电脑学院是新华教育集团在贵州的旗舰院校,是贵州最大
的电脑数字艺术人才和信息技术人才教育培训基地,也是贵州唯一的一
家学院级电脑职业教育院校。
贵州新华电脑学院拥有具备深厚理论修养与丰富教学经验的专兼职
教师500余名,并由一批来自全国各地名牌高校的知名教授、专家长期
担任主讲教师,采用新华集团集二十二年经验之大成的自主研发的教
材,突出“实际、实用、实在、实习”的特点,使不同基础、不同层次
的学生均能入门快、深入快、学成快,并在浓厚兴趣感与强烈探秘欲的
持续推动下,对电脑知识的掌握较快走向扎实与系统。同时,学院还汇
集一批来自企业具有高超实战技巧的技师、工程师担任主讲,使教学更
具模拟性与实战性,学生学成后进入企业,上手快、成熟快、提拔快。
学院拥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室、国际互联网室、安装调试室、多功能
教室、大屏幕投影室等128间;高档电脑1000余台;设施齐全的餐厅、
浴室、篮球场、足球场、生活服务部等,可同时容纳3000名学生学习、
生活。一流的教学设施、雄厚的师资力量、高质量的教学水平、先进的
管理模式、优雅的校园环境、完善的就业服务,造就了一批批德才技艺
兼优的成功学子,赢得了社会各界和电脑权威机构的高度赞誉,尤其深
受用人单位的好评。

立足市场,培训素质全面一专多能、一人多证的国家紧缺的信息技
术和数字艺术综合型人才,为我国职业教育探索新的发展途径,为国家
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再就业工程努力开创新格局而恪尽职守,是贵州新华
人矢志不渝的价值追求。

相关主题